相关试卷
-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B、乙的作用为除去中的HCl C、丙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D、为吸收多余的 , 丁中可盛放NaOH溶液
-
2、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稀溶液的部分化学性质总结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性质①说明溶液显酸性 B、性质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性质③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以上性质说明溶液具有酸的通性,在某些反应中可以代替稀
-
3、为除去下列有机物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及分离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有机物(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丙酸丙酯(丙酸)
饱和溶液
分液
B
丙烷(乙烯)
的溶液
洗气
C
丙酸(丙醇)
酸性溶液
分液
D
苯酚(苯甲酸)
NaOH溶液
过滤
A、A B、B C、C D、D -
4、某研究小组按下列路线合成抗失眠药物卤沙唑仑(部分反应条件已简化)。
已知信息:①
;②
。请回答:
(1)、化合物F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2)、化合物Y的结构简式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化合物B具有酸性,且酸性比苯甲酸强 B、化合物X分子中所有原子同平面,其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C、反应⑥发生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D、卤沙唑仑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5)、利用以上合成路线中的相关信息,设计以乙烯为原料合成的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6)、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含六元环。
②谱和IR谱表明:分子中共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无氮氧键。
-
5、某兴趣小组用铜屑(含少量铁)按下列流程制备少量无水。
已知:①;②易溶于水和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酸乙酯;③熔点、沸点76℃、遇水剧烈水解生成两种酸性气体。请回答: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A、步骤①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气体用饱和溶液吸收 B、步骤②调pH适合的物质是NaOH或氨水 C、步骤③中,蒸发浓缩的具体操作是将溶液置于蒸发皿中,控制温度加热浓缩,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极薄的晶膜时,停止加热 D、步骤③中,冷却结晶后加入适量乙醇可析出更多的硝酸铜晶体(2)、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完成步骤④(夹持及控温装置省略)。①仪器B的名称是 , 上述装置有一处不合理,请提出改进方案。
②装置改进后,向仪器A中缓慢滴加时,需打开活塞(填“a”、“b”或“a和b”)。
③写出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无水产品纯度的测定。称取0.320g样品,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加75mL水,15mL缓冲溶液(pH约为10)及0.2g紫脲酸铵指示剂,用0.02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 水溶液显酸性)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紫色;重复上述实验两次,测得滴定所需溶液平均值为20.00mL。(已知:)①滴定前,需要将装有标准滴定溶液中的气泡排尽,应选择下图中。
A.
B.
C.
D.
②该产品纯度为。
-
6、甲烷和甲醇是工业上重要的资源,甲烷能通过重整反应得到氢气,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与重整的主要反应为:
反应Ⅰ: 。
反应Ⅱ: 。
反应Ⅲ: 。
在与重整体系中通入适量 , 可减少的生成,反应的。
(2)、工业上常用甲烷和水蒸气重整制备氢气,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和1mol , 起始压强为0.2MPa,体系中发生如下反应:反应Ⅳ:;
反应Ⅴ:。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的体积分数肯定小于75%
B.加入催化剂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C.平衡时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反应Ⅳ平衡正向移动
D.反应体系中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②该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80%,的物质的量为0.4mol,则反应Ⅳ的平衡常数(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多孔CaO,其优点是。
(3)、甲醇燃料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①在允许自由迁移的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中,甲醇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甲醇燃料电池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甲醇分子逐步脱氢得到CO,四步可能脱氢产物及其相对能量如图,则最可行途径为a→b→→j(用b~j等代号表示)。
-
7、HI是医药及农药的原料,关于HI的转化如下图:
已知:。请回答:
(1)、写出棕黄色溶液A中所有阴离子。(2)、根据步骤③④,给出相关微粒与结合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步骤②需涉及到分液操作 B、无色溶液F中不可能含有 C、白色固体G是AgCl D、与的配位能力:(4)、写出步骤①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设计实验检验溶液D中的金属阳离子。 -
8、金属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1)、铜元素位于周期表区。(2)、由铝原子核形成的四种微粒,电子排布式分别为:①;②;③;④ , 有关这些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A、电离一个电子所需最低能量: B、电子排布属于基态原子(或离子)的是:①② C、微粒半径: D、得电子能力:(3)、1mol分子间有2mol氢键(如下图所示),1mol固态分子间有3mol氢键,请在图中画出与图中分子直接相连的所有氢键。(4)、理论计算预测,由汞(Hg)、锗(Ge)、锑(Sb)形成的一种新物质X为潜在的拓扑绝缘体材料。X的晶胞结构如下:
①该晶胞中粒子个数比 , 晶体类型为。
②设X的最简式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r,则X晶体的密度为(列出算式)。
-
9、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碳酸钠固体中加入少量水
温度升高
此过程发生了放热反应
B
将锌片与铁片用导线相连,插入酸化的3%NaCl溶液,一段时间后从铁电极附近取出少量溶液,滴入2滴溶液
无蓝色物质生成
铁未发生腐蚀
C
0.1mol/L溶液温度升高,测其pH变化
pH升高
温度升高,水解产生浓度增加
D
向盛有2mL 0.1mol/L 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0.1mol/L 溶液,振荡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4滴0.1mol/L KI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后转化为黄色沉淀
A、A B、B C、C D、D -
10、常温下,往0.35mol/L溶液中通入一定量。已知: , ,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ClO酸性大于 B、时,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C、溶液时,存在沉淀 D、已知自然条件下,饱和碳酸溶液的 , 则自然条件下饱和碳酸溶液中存在
-
1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乙酸乙酯水解速率的影响,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①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4mL 2mo/L 溶液、4mL 4mol/L NaOH溶液和4mL蒸馏水。
②再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4mL乙酸乙酯,振荡、静置。
③常温下,每隔3min记录酯层减少体积。
④65℃水浴下重复上述实验。
(常温)
(65℃)
NaOH
(常温)
NaOH
(65℃)
蒸馏水
(常温)
蒸馏水
(65℃)
3
0.3
0.4
1
1.2
0
0
6
0.6
1.0
1.4
2.4
0
0
9
1.4
2.4
1.6
3.4
0
0.2
12
2.2
4.0
1.6
4.0
0
0.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解速率不能用电导率传感器定量测定溶液电导率来进行比较 B、其他条件相同时,乙酸乙酯的水解速率:碱性环境酸性环境中性环境 C、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水解程度增大 D、在酸性环境下,乙酸乙酯也能完全水解 -
12、X、Y、Z、W是前四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和Y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Z是第三周期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W基态原子的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10种,且无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C、离子键成分: D、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
-
13、一种高分子丙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M可以是
B、丙水解可重新生成乙分子和M C、乙分子中至少有13个碳原子共平面 D、1mol丙能和3nmolNaOH溶液反应
-
14、钴(Co)是生产耐热合金、硬质合金、防腐合金的重要原料,如图为水溶液中电解制备金属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子的移动方向为由石墨经导线流向钴电极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生成1molCo,Ⅰ室溶液质量理论上减少16g D、工作时,Ⅰ室和Ⅱ室溶液的pH均减小
-
1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 B、往氯水中加入溶液: C、往溶液中通入过量: D、溶液中加入少量:
-
16、关于反应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产物为和 B、1mol被5mol还原 C、每生成1mol , 转移10mol电子 D、在此反应中体现氧化性和酸性
-
17、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中配位键个数为 B、1.8g含有的中子数为 C、1mol晶体硅含有共价键数目为 D、1L氨水中,含氮微粒数目为
-
18、下列实验装置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用于除去中少量HCl
B.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备
C.装置可观察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D.操作称量NaOH固体
A、A B、B C、C D、D -
1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Ⅹ射线衍射实验可测定青蒿素的晶体结构 B、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醛、乙酸乙酯 C、可用新制悬浊液鉴别己烷、甲酸、乙醛 D、凡士林的主要成分是烷烃
-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含的废水可以直接排放 B、进行化学实验通常需要佩戴护目镜,以保护眼睛 C、固体不能随便丢弃,可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处理 D、苯酚有毒,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