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了探究S4N4与水反应的情况,进行如图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甲中固体逐渐溶解,乙中溶液变为红色,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甲中有氨气产生 B、乙中倒置干燥管能防倒吸 C、其他条件不变,移走热水浴,乙中变色速率减慢 D、若用稀硫酸代替水,甲中可能观察到白烟
  •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磁性氧化铁溶于足量浓硝酸,得到浅黄色溶液:Fe2O3+6H+=2Fe3++3H2O B、用浓氨水溶解试管底部的AgClAg++2NH3H2O=Ag(NH3)2++2H2O C、FeCl3溶液和NaAl(OH)4溶液混合,产生红褐色沉淀:Fe3++3Al(OH)4=Fe(OH)3+3Al(OH)3 D、Na2S2O3溶液中加入NaHSO4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2O32+2HSO4=S+SO2+SO42+H2O
  •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碘及其化合物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常温常压下,2.24LCl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B、反应②中,生成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数目均为0.2NA C、反应③中,每生成1molIO3 , 转移的电子数为5NA D、反应④中,每生成3molI2 , 转移的电子数为5NA
  • 4、工业上,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制备漂白液时要控制好温度。在不同温度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吸收氯气制备漂白液,测得氧化产物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已知:反应1、反应3分别在25℃、70℃条件下进行,均只有一种氧化产物;反应2有两种氧化产物,其中一种与反应1的相同,另一种与反应3的相同。

    A、制备漂白液宜选择常温或较低温度 B、反应2为6Cl2+12NaOH=8NaCl+3NaClO+NaClO3+6H2O C、上述3个反应中,参与反应的nNaOH=2nCl2 D、根据上述信息可知,用热水稀释漂白液,有效成分的含量可能降低
  • 5、含Fe元素或Cu元素或N元素的部分物质的“价-类”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a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则在雷电作用下,a与O2一步反应就可以得到f B、若c为蓝色,则两种物质之间一步反应能实现:c→b→a C、若a能被强磁铁吸附,则a和e能发生化合反应 D、若d为红褐色,则b、c均能与足量的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6、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下列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匹配错误的是

    选项

    性质差异

    结构因素

    A

    第一电离能:As>Se

    电子层结构

    B

    沸点:邻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

    化学键类型

    C

    酸性:CHCl2COOH<CCl3COOH

    羟基极性

    D

    熔点:硅晶体>白磷

    晶体类型

    A、A B、B C、C D、D
  • 7、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某课题小组合成了一种高能材料,其合成“片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NBCA是合成PNBAA的单体 B、1molPNBCA制备1molPNBAA需要2molNaN3 C、PNBCAPNBAA都能自然降解 D、PNBCAPNBAA均含有2种官能团
  • 8、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澄清溶液中:Cu2+NH4+SO42、Cl- B、在0.1mol·L-1Ba(OH)2溶液中:Mg2+、Na+HCO3NO3 C、在0.1mol·L-1HI溶液中:Fe3+、Al3+、Br-NO3 D、在0.1mol·L-1FeSO4溶液中:Na+NH4+、S2-、Cl-
  • 9、多姿多彩的艺术品是人类文明的见证,有些艺术瑰宝已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下列颜料的颜色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朱砂:αHgSHg2Cl2 B、镉黄:CdSCd C、红铅:Pb3O4PbCO3 D、铜绿:Cu2(OH)2CO3CuO
  • 10、南粤之地人杰地灵,文化灿烂。下列广东博物院馆藏文物中,一种文物的主要材料不同于其他三种文物的是
    A、南朝青铜盘 B、饕餮纹铜觚 C、南宋鎏金腰带 D、通雕蟹篓(木雕)
  • 11、活性氧化锌(ZnO)常用于医药、涂料、陶瓷等。某科研小组以锌废料(主要成分是ZnSO4和ZnO,含少量的Fe、Cu、Pb、As等元素以及油污)为原料制备活性氧化锌及回收其他金属元素,流程如图。

       

    已知几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的pH如下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完全沉淀的pH

    Fe3+

    1.5

    3.7

    Zn2+

    7.9

    10.0

    Fe2+

    6.3

    9.7

    Cu2+

    7.4

    9.4

    回答下列问题:

    (1)、A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FeAsO4中铁的化合价为
    (2)、“浸取”中,适当加热能提高浸取速率,但是温度过高,浸取速率反而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3)、a的范围为。“除铁”的离子方程式为
    (4)、金属M的化学式为
    (5)、①“活性炭”表现的性质是(填字母)。

    A.氧化性        B.还原性        C.吸附性

    ②“沉锌”的滤液采用 , 过滤、洗涤、干燥等一系列操作,得到铵态氮肥。

    (6)、“高温焙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亚硝酰溴(NOBr)常用于有机合成等。工业上,常用NOBr2反应制取NOBr , 其制备原理为2NOg+Br2g2NOBrg
    (1)、实验室常将液溴保存在水中,其原因是。实验室常用NaBrMnO2和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备Br2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恒容恒温条件下,充入NOBr2g , 发生上述反应。下列情况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混合气体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D、生成NO速率等于消耗NOBr速率
    (3)、某条件下,该反应速率v=kcaNOcbBr2ccNOBr , 其中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abc为反应级数,可以取负数、正数;也可以取分数和整数。为了测定反应级数,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cNO/molL1

    cBr2/molL1

    cNOBr/molL1

    反应速率

    0.1

    0.1

    0.1

    v

    0.2

    0.1

    0.1

    4v

    0.2

    0.2

    0.1

    8v

    0.4

    0.2

    0.2

    16v

    ①反应级数a

    ②其他条件相同,升高温度,k(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在体积相同的甲、乙容器中均充入1molNO1molBr2g , 在“恒温恒容”、“绝热恒容”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压强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提示:①绝热恒容指物质与能量与外界不交换,即对于放热反应,容器温度会升高;②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总压强与气体总物质的量成正比例;③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①属于绝热恒容容器的是(填“甲”或“乙”),2NOg+Br2g2NOBrg中反应物总能量(填“高于”或“低于”)产物总能量。气体总物质的量:nanb(填“>”“<”或“=”)。

    a点NO的转化率为

  • 1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8g14ND3(重氨)含中子数为4NA B、1mol乙烯和乙醇蒸气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O2分子数为2NA C、2KClO3+4HCl=2KCl+Cl2+2ClO2+2H2O中生成71gCl2时转移电子数为4NA D、1molHOOCCOOH和足量乙醇反应生成酯基的数目为2NA
  • 14、近日,一款激素类药物“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上热搜。它的键线式如图所示。已知:与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接的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中含有3个甲基 B、该物质分子含有手性碳原子 C、该物质能发生氧化、加成、取代反应 D、该物质能与NaNaOHNaHCO3溶液反应
  • 15、硅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高纯硅的制备简易流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生成物有CO2、SiC B、反应②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iHCl3和H2 C、已知SiHCl3中H显﹣1价,则反应③中氧化剂是SiHCl3 , 还原剂是H2 D、制得的高纯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 16、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得到一种黄绿色气体——氯气。受此启发,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A是制备氯气 B、图B是纯化氯气 C、图C是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D、图D是证明氯气有漂白性
  • 17、

    学习小组开展了“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 如图所示,该制氧机通过A、B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A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过碳酸钠2Na2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H2O2

    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的现象为黑色粉末翻腾,溶液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1)反应仓中H2O2生成氧气,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填字母)。

    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气温度       C.加快氧气的生成

    (2)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放在 , 若出现的现象,则是氧气。

    (3)反应仓中“O2通道”相当于下图装置中的(选填“c”或“d”)导管。

    活动二   制作简易的家用制氧机

    (4)同学们在充分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家庭中常见材料,设计并制作了简易家用制氧机(如图),其中C瓶的作用相当于仓(反应或过滤)。

  • 18、化学科学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有关性质。下图所示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一:木炭在图②中燃烧与在图①中燃烧剧烈程度(选填“不同”或“相同”),图③的实验目的是
    (2)、实验二:图⑤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 , 放出大量热,产生黑色固体,反应的方程式为
    (3)、实验三:观察到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生成有气味的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集气瓶⑦底预先放少量水来吸收生成气体二氧化硫,说明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4)、比较归纳:根据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填“比较活泼”或“不活泼”)。
  • 1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进行了两次实验。

    (1)、实验1:取10mL4%过氧化氢溶液与0.2g粉末状二氧化锰混合。

    实验2:取10mL4%过氧化氢溶液与0.2g混合。

    (2)、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注入双氧水的方法是(填序号)。

    A.快速推注射器活塞             B.缓慢推注射器活塞

    (3)、依据“相同时间内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反应收集的氧气体积较大”,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
    (4)、实验过程中发现U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该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5)、为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不同影响,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启动传感器,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

    ①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原因是

    ②使过氧化氢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填二氧化锰或氧化铁)。

  • 20、

    氧气的制取

    I.工业制取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膜分离技术法。利用高分子富氧膜让空气中氧分子优先通过的特性,收集高浓度的氧气。膜的渗透孔径只有几个纳米,细菌和病毒不能通过。

    (1)由此判断:氧分子直径细菌直径(选填“大于”或“小于”)。

    Ⅱ.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仪器:

    (2)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O2 , 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是(填仪器序号),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若用排水法收集的一瓶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写出1点即可)。

    (4)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看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再收集氧气。

    (5)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一种药品是 , 该物质起作用。

    (6)若用下图装置G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管口(填“a”或“b”通入:用该装置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操作是

    (7)若用如下图方法收集氧气:图1的集气瓶中装有8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仍留有15%的水,如图2所示,图2集气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按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计算,结果精确至0.1%

上一页 291 292 293 294 2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