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西省九江市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 单元测试卷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3核素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1元素周期表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1.2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1、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含有键数目可能为 B、(
)分子中所含共价键数为 C、质量分数为98%的 , 用水稀释至的质量分数为9.8% D、完全燃烧生成和物质的量之比为的有机物一定为
-
2、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淮南子》最早记载,熟石膏可作为制作豆腐时的凝固剂,其化学式为 B、将石油裂化为轻质汽油后燃烧比直接燃烧石油更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本草经集注》中区分硝石和朴消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试验 D、《肘后备急方》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现代基于此法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所代表的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和烧杯
-
3、新质生产力的底色是绿色低碳。而化学,在绿色低碳方面当仁不让,新质生产力涵盖的产业链很多与化学化工相关,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问题,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1)、自然界中的氮元素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是固氮的主要来源。
①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②自然固氮过程中生成的NO的VSEPR模型名称为。
(2)、铁触媒是普遍使用的人工合成氨的催化剂,以铁为主体通常还含有Al2O3、K2O、CaO、MgO、Cr2O3等氧化物。①上述氧化物所涉及的元素中,处于元素周期表中p区的元素是。
②基态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③下列比较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B.熔点:
C.离子半径: D.键角:
④NH3、H2O和PH3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相应的键角如图所示,则甲、乙对应的分子分别是、。
-
4、A、B、C、D、E为短周期元素且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其中D原子的L电子层中,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同,并且无空轨道;B原子的L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与D相同,但还有空轨道;D与E同族。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与B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既含有σ键,又含π键的化合物是(任写一种)。(2)、C的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为。(3)、B的氢化物中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的是(填名称),键角为 ,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杂化。(4)、A与B形成B2A2分子,其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5)、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C(填“>”“<”或“=”)E.(6)、离子CD3-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
5、
Ⅰ.因生产金属铁的工艺和温度等因素不同,产生的铁单质的晶体结构、密度和性质均不同,对铁晶体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定,测得A、B两种晶胞,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下:
(1)则A、B两种晶胞中含有的铁原子数分别是:、。Ⅱ.将酞菁—钴钛菁—三氯化铝复合嵌接在碳纳米管上,制得一种高效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催化剂。回答下列问题:
(2)下图所示的几种碳单质,它们互为 , 其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间的作用力是。
(3)酞菁和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钴酞菁分子中,钴离子的化合价为 , 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钴离子形成键。
-
6、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不是三角锥形的是( )A、PCl3 B、HCHO C、H3O+ D、PH3
-
7、如图所示是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晶胞)的排列方式,图中○—X、●—Y、⊗—Z。其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A、
B、
C、
D、
-
8、下列对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描述正确的是A、电负性最大 B、最高正价为+7 C、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 D、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
-
9、下列配合物或配离子的配位数是6的是A、K2[Co(SCN)4] B、[Fe(CN)5(CO)]3- C、[Zn(CN)4]2- D、Na[Al(OH)4]
-
10、下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A、只有s区 B、只有d区 C、s区、d区和ds区 D、d区和ds区
-
11、下列表达式或化学用语错误的是A、甲烷的电子式:
B、氮原子的L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C、碳-12原子: D、NH3的VESPR模型
-
12、下列有关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中,能量最低的是A、
B、
C、
D、
-
13、主族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主族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填充在最外层形成阴离子。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K+1s22s22p63s23p6 B、F1s22s22p5 C、S2-1s22s22p63s23p4 D、Ar1s22s22p63s23p6
-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干冰升华时,共价键断裂 B、饱和CuSO4溶液可析出无水蓝色晶体 C、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D、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
-
15、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氢能产业链由制氢、储氢和用氢组成。(1)、硼氢化钠()是一种高效储氢材料,25℃时催化制氢先生成 , 再转化为。在掺杂了的纳米合金催化剂表面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①其他条件不变,用代替 , 写出中间产物的结构式:。
②其他条件不变,催化剂中掺杂能提高制效率的原因是。
③已知25℃时和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和。浓度对制速率影响如图所示,浓度大于10%时反应速率变慢的可能原因是。
(2)、将偏硼酸钠()再生为可用于储氢且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已知:是反应的自由能变化量,可类比计算与表示;当时,反应能自发进行。)Ⅰ.
Ⅱ.
Ⅲ.
用方程式表示自发再生为的一种制备方法:。
(要求:反应物不超过三种物质;氢原子利用率为;注明。)
(3)、氢能的高效利用途径之一是在燃料电池中转化为电能。某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①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该电池以3.2A恒定电流工作14分钟,消耗。该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为。
[已知:该条件下的摩尔体积为;电荷量电流时间;;。]
-
16、某学习小组探究以为原料制备。
已知:ⅰ.部分含铬离子或化合物颜色及性质如下表:
绿色
灰绿色,不溶于水
玫瑰红色
橙色
黄色
ⅱ.;氧化性随酸性增强而增强。
ⅲ.是一种弱酸,易分解:
(1)、制备。将固体和固体(物质的量之比为)与过量的固体混合,高温煅烧得含的的黄色固体,其化学方程式为。(2)、将转化为。①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成分为。
②资料显示溶液变为棕黑色是与混合所致。补充完整实验方案证实溶液中存在与:取少量棕黑色溶液于试管中,。(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溶液、溶液)
(3)、验证来自还原酸性溶液。取溶液()逐滴加入溶液,溶液由橙色逐渐变为棕黑色,进而变为绿色,过程中无红棕色气体产生;继续加入溶液,溶液变为玫瑰红色;加入溶液后,溶液恢复绿色。
①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溶液由玫瑰红色变为绿色的原因:。
(4)、为避免转化为的过程中产生 , 将煅烧后的黄色固体浸泡于水中,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醋酸溶液,调至 , 溶液变为橙色。此时溶液的颜色没有变成棕黑色的可能原因是。 -
17、甾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某种甾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1)、C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2)、的反应类型为。(3)、E的分子式为 , 其结构简式为。(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且其中一种水解产物能与显色;分子中含有5种不同环境的H原子。(5)、写出以乙炔和A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示意图见本题题干)。
-
18、是制造钒铁合金的原料。从废钒催化剂中(含、等)回收钒,既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又能节约宝贵的资源。(1)、废钒催化剂中先加入酸浸,和与稀硫酸反应分别生成和;再加入溶液,钒元素均转化为溶液。
①钒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②还原的离子方程式为。
(2)、将上述含的溶液进行“萃取”和“反萃取”提纯,用于制备钒酸盐。原理为:。若上述溶液中 , “萃取”和“反萃取”每进行一次,萃取率为 , 4次操作后,原溶液中残留的。(萃取率=)
(3)、向反萃取后的水层中加入氧化 , 再加入得到沉淀。①氧化所得溶液中含有一种复杂的含钒阴离子结构如图所示,由4个四面体(位于体心的V为价),通过共用顶点氧原子构成八元环,其化学式为。
②已知 , 向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溶液(忽略混合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欲使沉淀完全,溶液最小浓度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溶液中某离子浓度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4)、取进行煅烧获得 , 过程中减少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①写出C到D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②煅烧时不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19、碳与水反应可获得 , 添加后,其主要反应如下;
(Ⅰ)
(Ⅱ)
(Ⅲ)
恒压条件下,体系达平衡后,气相中、和 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示温度范围内已完全反应,在温度时完全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B、图中曲线a对应物质为 C、当温度高于时,随温度升高,曲线c逐渐降低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反应Ⅱ逆向移动 D、保持压强不变、温度为 , 向平衡体系中通入少量 , 重新达平衡后,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大 -
20、室温下,用溶液吸收的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 B、充分吸收烟气后的溶液中: C、完全转化为时: D、“氧化”时通入过量并灼烧制得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