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加氢转化为燃料是实现减排的一个重要策略。我国科学家在调控加氢反应的选择性方面取得新进展,其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分子中非极性键发生断裂 B、的电子式为:
C、该反应中作氧化剂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X与Y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和的两种化合物 C、Y和W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D、由X、Y、Z、W、R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含有 B、标准状况下,的质量是 C、与足量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D、完全中和的盐酸,至少需要的溶液
-
4、如图所示,A处通入未经干燥的 , 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可能是:①饱和NaCl溶液 ②NaOH溶液 ③ ④浓硫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在500mL 溶液中加入足量铝粉,反应完全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33.6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 C、 D、
-
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 B、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 C、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 D、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
-
7、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B、单质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
8、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先变红,随后褪色
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将盐酸滴入磷酸钙中得到
C的非金属性强于P
A、A B、B C、C D、D -
9、已知如下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①
②
③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
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铁做还原剂 B、实验②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
1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可以用元素周期律加以解释的是( )A、酸性: B、溶解度(25℃): C、沸点: D、热稳定性:
-
11、下列关于碱金属单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还原性 B、都能与水反应产生 C、都具有金属光泽 D、都能与反应生成过氧化物
-
12、能证明某溶液中只含而不含的实验及现象是( )A、只需滴加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B、先滴加氯水,再滴加溶液后显红色 C、先滴加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加足量铁粉红色消失 D、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少量氯水后显红色
-
13、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受热分解可制得 B、、都有磁性 C、不稳定,在空气里受热,能迅速氧化成 D、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
14、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氯分子,又含有氯离子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新制氯 C、漂白粉 D、液氯
-
15、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用于制玻璃 B、用作油漆的红色颜料 C、铝制餐具用于蒸煮酸性食物 D、用作棉、麻、纸张的漂白剂
-
16、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浓盐酸需密闭保存 C、新制氯水存放于密闭棕色瓶中 D、过氧化钠需干燥密闭保存
-
17、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 C、钠离子有很强的还原性 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B、用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铁锈: C、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
19、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和 B、和 C、和 D、和
-
20、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 , B、、 , 、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