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光刻胶(主要成分是
)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印刷电路版技术中的关键材料,某一光刻胶的主要成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高聚物不能使溴水褪色 B、发生加成反应时1mol该物质可消耗4molH2 C、该物质不能稳定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D、该物质可经过缩聚反应制 -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蛋白质、纤维素、核酸均属生物大分子,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B、可用浓硝酸区分天然蚕丝与人造丝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不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煮鸡蛋、以粮食为原料酿酒、紫外线杀菌消毒都主要涉及蛋白质变性
-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B、甲酸乙酯的结构简式:CH3COOCH3
C、CH2=CHCH=CH2的名称:1,3−二丁烯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
4、屠呦呦等人使用乙醚从中药中提取并分离得到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分子式为C15H22O5),并测定了青蒿素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B、“使用乙醚从中药中提取青蒿素”利用了萃取原理 C、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法能确定青蒿素的分子式 D、仅利用核磁共振氢谱能确定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
5、2021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酶,设计了11步反应的非自然二氧化碳固定与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这个不依赖光合作用的“创造”,被誉为“将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淀粉属碳水化合物,在酶催化作用下可水解生成CO2和H2O B、合成过程需要二氧化碳、水和提供能量 C、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化合物,是成功构建这条途径的核心关键 D、CO2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技术能有效推动实现“碳中和”
-
6、莲花清瘟胶囊的有效成分大黄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大黄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5H12O5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可以发生氧化、取代、加成反应 D、分子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C>O>H -
7、利用CO可以合成化工原料COCl2、配合物Fe(CO)5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OCl2分子内含有σ键和π键 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 过程中断裂配位键,形成金属键 C、CO分子与N2、含有相同电子数 D、Fe(CO)5中铁的化合价为0,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d6
-
8、三溴化砷(AsBr3)常应用于医药和化学分析领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分子含非极性共价键 B、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 C、键角等于120° D、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
9、下列比较中一定正确的是A、能量:p能级>s能级 B、键能:C=C>2C−C C、热稳定性:H2S>H2O D、第一电离能:N>O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H的电子式:
B、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C、K+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
D、一同学书写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违背了泡利原理
-
11、关于反应 , 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氯水中的减小 B、氯水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上述平衡正向移动,增大 C、取氯水稀释,增大 D、取两份氯水,分别滴加溶液和淀粉KI溶液,若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色,可以证明上述反应存在限度
-
12、
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众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代替的。
Ⅰ.现有以下物质:①H2O ②Cu ③BaCO3 ④Fe(OH)3胶体 ⑤酒精 ⑥CO2 ⑦稀硫酸
(1)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2)向④中逐滴滴加⑦,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Ⅱ.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3)下图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表示离子反应的是(填字母)。

(4)有同学认为所有酸碱中和反应均可表示为H++OH-=H2O。请举个例子反驳上述观点(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4Ag+2H2S+O2=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其中H2S在该反应中(填字母)。
A.作氧化剂 B.作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
13、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雾 B、氯化铁溶液 C、食盐水 D、75%酒精
-
14、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
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 , 图①表示在时刻充入了一定量 , 平衡逆向移动 B、由图②可知,、满足反应: C、图③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 D、对于反应 , 图④y轴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
15、已知:氧化锂(Li2O)晶体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0,ΔH2<0 B、ΔH1+ΔH2+ΔH3+ΔH4+ΔH6-ΔH5=0 C、ΔH3<0,ΔH4<0 D、ΔH1+ΔH2+ΔH3+ΔH4=ΔH5+ΔH6 -
1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将1g氢气在氯气中完全燃烧,放出92.4kJ热量:H2(g)+Cl2(g)=HCl(g);ΔH=+92.4kJ·mol-1 B、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bkJ热量:2C2H2(g)+5O2(g)=4CO2(g)+2H2O(l);ΔH= − 4b kJ·mol-1 C、1g炭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需吸收10.94kJ的热量:C+H2O=CO+H2ΔH= +10.94 kJ·mol-1 D、已知一定量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5.625kJ∙g-1:CH4(g)+2O2(g)=CO2(g)+2H2O(l);ΔH=-55.625 kJ·mol-1
-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肽键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氢键,会使肽链盘绕或折叠成特定的空间结构,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B、乙二醇能被过量的酸性氧化为乙二酸 C、可以通过X射线获得包括键长、键角、键能等分子结构信息 D、在酸催化下,苯酚与少量的甲醛反应,可以生成网状结构的酚醛树脂
-
18、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铁片与铜片用导线相连,放入盛有浓硝酸的烧杯中
铜片不断溶解,而铁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该情况下,铜单质的还原性强于铁单质
B
向铜丝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
溶液变为蓝色
该反应的产物中有产生
C
在试管中加入2mL 10% NaOH溶液,再加入5滴5% 溶液,振荡后加入0.5mL乙醛溶液,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乙醛能将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还原为
D
向10mL 0.1mol/L 溶液中滴入2mL 0.1mol/L 溶液,再加入2mL 0.1mol/L 溶液
开始有白色沉淀产生,后产生黑色沉淀
Ksp(CuS)<Ksp(ZnS)
A、A B、B C、C D、D -
19、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实验(c)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铁质搅拌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若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热,则测定中和热的数值偏高 -
20、通过2NO(g)+2CO(g)2CO2(g)+N2(g) △H=-746.5kJ•mol-1催化还原的方法,可将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 B、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C、其它条件不变,增大的值,NO的转化率下降 D、使用高效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