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氮的固定是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氮的固定是指将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化学平衡常数K值。
反应
大气固氮N2(g)+O2(g) 2NO(g)
工业固氮N2(g)+3H2(g) 2NH3(g)
温度/℃
25
2000
25
350
400
450
平衡常数K
3.84×10-31
1.847
5×108
1.847
0.507
0.152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分析,大气固氮反应属于(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人类不适合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的原因。反应需要在闪电或极高温条件下发生,说明该反应(填字母)A.吸收的能量很多 B.所需的活化能很高
(2)、工业固氮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N2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的图示中,正确的是(填“A”或“B”);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
(3)、20世纪末,科学家研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实现高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合成氨,大大提高了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总反应式为:N2+3H2 2NH3 , 则在电解法合成氨的过程中,应将H2不断地通入极(填“阴”或“阳”);向另一电极通入N2 , 该电极的反应式为(4)、近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在常温、常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合成氨气的新思路,反应原理为:2N2(g)+6H2O(l) 4NH3(g)+3O2(g),则其反应热ΔH=(已知: N2(g)+3H2(g) 2NH3(g) ΔH= -92.4 kJ·mol-1;2H2(g)+O2(g) = 2H2O(l) ΔH=-571.6 kJ·mol-1) -
2、从钨渣中提取钪过程中产出大量含有硫酸锰、硫酸亚铁和硫酸的废液。用菱锰矿(主要含MnO2及Fe2O3、CaO、Al2O3、SiO2 , CuO等杂质)处理废液制备高纯MnSO4·H2O的实验如下:
①在2000 mL烧杯中加入提钪废液,加热升温,搅拌下按一定比例加入锰矿,反应80 min。
②搅拌下加入新制备的碳酸锰浆液调节pH在5.0~5.5,过滤。
③将滤液加热升温至90℃,搅拌下加入适量硫化锰浆液,继续煮沸60 min,静置过滤除去不溶物。在滤液中于室温下加入适量新制备的水合二氧化锰,吸附除硅继续搅拌 , 静置过滤除去不溶物。
④将除硅后的滤液加热煮沸,搅拌下滴加适量氟化锰饱和溶液,继续搅拌30 min,静置、过滤除去不溶物。
⑤将滤液在烧杯中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液体刚好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冷却得高纯MnSO4·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反应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如图,反应温度应维持在℃,其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当溶液中可溶组分浓度时,可认为已除尽。已知下列物质的物质
Fe(OH)3
Al(OH)3
Cu(OH)2
Mn(OH)2
CaF2
Ksp
步骤②中滤渣主要成分是 , 步骤③不溶物主要成分是。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已知MnSO4·H2O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实验中步骤①②③④是正确的,步骤⑤有错误,步骤⑤的正确操作为:。
-
3、实验探究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将图1装置的Zn,Cu下端接触,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能看到气泡产生 B、图2中向Zn片移动 C、若将图2中的Zn片改为Mg片,Cu片上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 D、图2与图3中,Zn片减轻的质量相等时,正极产物的质量比为 -
4、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C生成的速率与B消耗的速率相等 B、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的A,同时生成3n mol的B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
5、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 , 反应达到平衡后,再通入一定量 , 达到新平衡时,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的平衡浓度增大 B、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C、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D、的转化总量增大
-
6、向反应器中充入起始原料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体系压强为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五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曲线代表NO B、上述反应的反应热 C、时的转化率为 D、平衡常数 -
7、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的比例充入和 , 同时发生两个反应:① , ②。反应体系中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的反应速率为 B、平衡时,W的选择性比M的大 C、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更大 D、平衡后,充入 , 压强增大,速率增大 -
8、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溶液中加入产生沉淀: B、碳酸银粉末加入到稀盐酸中: C、少量通入溶液中: D、向溶液中通入少量:
-
9、反应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和5mol 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04kJ B、温度升高,v(逆)增大,v(正)减小 C、断裂1mol N-H键的同时,断裂1mol O-H键,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达到平衡后,仅增大容器的体积,则v(正)和v(逆)都增大
-
10、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B、甲图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 C、乙图中锌片质量减小,铜棒上质量增加 D、若甲图与乙图中锌片减小的质量相等,则两装置中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32:1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加压可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已知:① , ② , 则 C、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 D、反应热的大小与物质能量和键能均有关系,一般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高
-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0.1溶液:、、 B、0.1溶液:、、 C、pH=11的氨水:、、 D、的饱和溶液:、、
-
13、对于化学反应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非自发的反应不能通过改变条件使其成为自发反应 B、一定温度下,反应的 , C、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的方向,应由焓判据和熵判据的复合判据来判断 D、常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 , 则该反应的
-
14、Cl2O(一氧化二氯)是一种氯化剂和氧化剂,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HClO,遇有机物易燃烧或爆炸,42℃以上易分解。某化学研究小组设计如图装置以制备Cl2O(支撑及夹持等装置已省略)。
已知:①HgO+2Cl2=HgCl2+Cl2O(反应放热);
②D装置中的特型烧瓶内装有附着HgO粉末的玻璃丝。

请回答:
(1)、装置B、C中盛有的最佳试剂依次是、(写名称)。(2)、写出装置A中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 。(3)、装置A中使用该恒压漏斗的目的是。(4)、装置D中采用18~20℃水浴的原因:。(5)、Cl2O的另一种制备方法是利用Cl2与适量潮湿的Na2CO3(即Na2CO3与水按照质量比106:9调制而成)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用表示上述潮湿的含水碳酸钠,则x的值为。 -
15、某品牌海藻加碘盐的产品说明如图。
净含量:400g/袋
配料:精制盐、藻类浓缩汁(水、海带)、碘酸钾(KIO3)
氯化钠含量(以NaCl计):≥98.5g/100g
碘酸钾含量(以I计):18~38mg/kg
回答下列问题:
(1)、每袋海藻加碘盐中KIO3的物质的量不超过mo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实验室需要460mL0.5mol/L KIO3溶液,现用KIO3固体配制。①配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I.用托盘天平称量gKIO3固体。
阶段II.将称量的KIO3固体加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转入(填仪器名称)中,再经洗涤、转移、加水至刻度线1~2cm时改用定容、摇匀后即可得到0.5 mol/L KIO3溶液。下列有关阶段II的操作,错误的有(填标号)。

②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取5mL配制完成的KIO3溶液与10mL 1.0mol∙L−1K2SO4溶液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所得混合液中mol∙L−1。
-
16、现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钙;②醋酸;③氯水;④NaHSO4固体;⑤质量分数为46%的酒精溶液;⑥澄清石灰水;⑦Na2O2;⑧浓盐酸;⑨氢氧化铁胶体;⑩五水硫酸铜。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填序号)。(2)、10g质量分数为46%的酒精(C2HsOH)溶液中所含氧原子的数目为(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可用来衡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导电能力的强弱,摩尔电导率越大,离子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越强。已知Ca2+、OH-、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0.60、1.98、0.45.据此可判断,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 , 溶液导电能力随CO2通入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___。A、
B、
C、
D、
(4)、已知(未配平):。配平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5)、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
17、汽车安全气囊内含KClO4、NaN3、、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NaN3迅速分解产生Na和N2 ,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1)、NaHCO3的俗名是;KClO4是由K+和(填离子符号)构成。(2)、Na可与Fe2O3发生反应生成Na2O和Fe,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中,Na是(填“氧化剂”或“还原剂”)。(3)、NaHCO3是冷却剂,可以吸收产气过程释放的热量。
①NaHCO3属于(填字母)。
a.混合物 b.酸 c.碱 d.盐 e.氧化物 f.电解质 g.有机物 h.非电解质 i.单质
②NaHCO3起冷却作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一个安全气囊里装有65gNaN3 , 且在碰撞时完全分解。①反应过程中转移mol电子。
②所释放的N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
18、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步骤如下:
步骤1:将电石渣与水混合,形成浆料。
步骤2:控制电石渣过量,75 ℃时向浆料中通入Cl2 , 该过程会生成Ca(ClO)2 , Ca(ClO)2会进一步转化为Ca(ClO3)2 , 少量Ca(ClO)2分解为CaCl2和O2 , 过滤。
步骤3: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KCl固体,蒸发浓缩、冷却至25℃结晶,得KCl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C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Cl2 + Ca(OH)2 = Ca(ClO)2 + H2 B、加快通入Cl2的速率,可以提高Cl2的利用率 C、步骤2中,过滤所得滤液中n[CaCl2]∶n[Ca(ClO3)2]>5∶1 D、25℃时,Ca(ClO3)2的溶解度比KClO3的溶解度小 -
19、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和氧化剂,可用于各种纤维和某些食品的漂白。马蒂逊(Mathieson)法制备亚氯酸钠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阶段,参加反应的NaClO3和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反应①中NaClO3是氧化剂,NaHS是氧化产物 C、反应②中的H2O2可用NaClO4代替 D、反应②条件下,ClO2的氧化性大于 -
20、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A、氧化镁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 B、酸性条件下加碘盐中碘元素的检验: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D、钠与水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