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超级电容器可集成到太阳能发电系统中,通过超级电容器储存和释放能量,优化功率输出,提升电网稳定性.关于超级电容器储存能量过程中所带电荷量Q和两极板间电压U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增大,U增大 B、Q减小,U减小 C、Q减小,U增大 D、Q增大,U减小
-
2、磁聚焦和磁发散技术在许多真空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电子显微镜技术,它的出现为科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现有一个磁发散装置,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在圆形磁场区域右侧有一方向竖直向下,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电场左边界与圆形磁场右边界相切。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足够长的荧光屏PQ,它与磁场相切于P点。粒子源可以持续的从P点向磁场内发射速率为v方向不同的带正电同种粒子。经观测:有一粒子a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射入磁场,该粒子经磁场偏转后恰好以水平方向离开磁场,然后进入电场区域。粒子b进入磁场的速度方向与粒子a的速度方向夹角为(未知),进入磁场后,粒子b的运动轨迹恰好能通过圆形磁场的圆心O,最终也进入到电场区域。已知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关系满足 , 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相互作用。求:
(1)粒子的比荷;
(2)粒子b与粒子a的夹角和b粒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亮点到P点的距离x;
(3)入射方向与荧光屏所在平面成区间范围内的粒子,最终打到荧光屏上形成的亮线长度。
-
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水平地面上,静置一辆小车,长L=0.3m、不可伸长的轻质柔软细绳一端固定在车厢顶部,另一端系一质量m=1.98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质量的子弹以的速度水平射入木块并留在其中,此后绳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 ,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子弹射入木块时产生的热量Q;(2)、小车的质量M以及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时小车的速度大小;(3)、小车的最大速度的大小。 -
4、如图所示,两平行正对金属板之间的距离 , 上极板带正电,下极板带负电,电荷量Q均为时,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
(1)、求两金属板构成电容器的电容C;(2)、求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E;(3)、两板间有相距的两点A和B, A、B连线与极板夹角 , 将电荷量的某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求电场力对该点电荷所做的功W。 -
5、在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备有下列器材:
A.被测干电池一节
B.电流表:量程为0~0.6A,内阻约为0.4Ω
C.电流表:量程为0~0.6A,内阻
D.电压表:量程为0~3V,约为3kΩ
E.滑动变阻器:0~1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F.滑动变阻器:0~100n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G.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尽可能减小误差,以及便于调节,电流表应选用(填“B”或“C”),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填“E”或“F”),并在图甲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闭合电键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I,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电池的电动势为V,内阻为Ω。(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本实验(填“存在”或“不存在”)因电表内阻引起的系统误差。
-
6、如图甲所示,一个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A、B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使A以3m/s的速度向B运动压缩弹簧,A、B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则有( )
A、在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且弹簧都处于压缩状态 B、从到过程中,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原长 C、两物块的质量之比 D、在时刻A与B的动能之比 -
7、下图中是关于磁场中的一些实际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回旋加速器,要想粒子获得的最大动能增大,可增加D形盒的半径 B、图乙是磁流体发电机,图中A极板是发电机的正极,B极板是发电机的负极 C、图丙是速度选择器,不仅能选出速度的粒子,还能区分粒子的正负 D、图丁是奥斯特证明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导线通电后,其正下方小磁针的N极将向纸面内转动 -
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动势 , 内阻 , 定值电阻 , 滑动变阻器电阻最大阻值为20Ω,已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与其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R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 B、图乙中 C、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P最大时,电源输出功率也最大 D、无论如何调整滑动变阻器Rr的阻值,都无法使电源的输出功率达到9W -
9、如图所示,质量为2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小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物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重力加速度为g,小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x。此过程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B、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 C、小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D、小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 -
10、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 , 实线为一带负电的微粒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R、Q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R点在等势面b上,据此可知( )
A、三个等势面中,c的电势最高 B、带电微粒在P点的电势能比在Q点的小 C、带电微粒在P点和在R点的速度大小可能相等 D、带电微粒在P点的加速度比在Q点的加速度小 -
11、某航天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如图所示。航天器先进入近地圆轨道1做匀速圆周运动,再经椭圆轨道2,最终进入圆轨道3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2分别与轨道1、轨道3相切于P、Q两点。则航天器( )
A、在轨道2由P点到Q点的过程机械能增加 B、从轨道2变到轨道3需要在Q点点火加速 C、在轨道3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1的机械能 D、正常运行时在轨道2上Q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3上Q点的加速度 -
1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小铁球沿直线向右运动。若在桌面A处放一块磁铁,关于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铁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铁球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C、小铁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小铁球做变加速曲线运动 -
1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地面上的同一物体在赤道上所受重力最小 D、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
14、如图所示,倾角的斜面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斜面长L=3m。质量m=1kg的物体Q锁定在斜面底端,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通过轻细绳跨过定滑轮与物体P相连接,连接Q的细绳与斜面平行,P距地面高度为h=1.8m(P被释放着地后立即停止运动)。P、Q可视为质点,斜面体始终静止,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滑轮轴摩擦,g取10m/s2。
(1)、若P的质量M=0.5kg,对Q解除锁定后,求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的大小f;(2)、若P的质量M=3kg,对Q解除锁定后在P下落过程中,求物块Q的加速度大小;(3)、解除锁定后为使Q能够向上运动且不从斜面顶端滑出,求P质量的取值范围。 -
15、一传送带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段是水平的,长度 , BC段是倾斜的,长度 , 倾角为 , AB和BC在B点通过一段极短的圆弧连接(工件通过连接处时速度大小不变),传送带以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现将一个工件(可看作质点)无初速地放在C点,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 g取 , , 。求:
(1)、工件第一次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2)、工件第二次到达B点所用的总时间;(3)、工件运动了2025s时所在的位置。 -
16、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工人经常利用木板、钢管等物体来装卸货物。工人将木板搭在车厢末端与地面构成一个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如图甲所示,质量m=50kg的货物刚好能从该斜面上匀速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 sin37°=0.6,cos37°=0.8,sin30°=0.5, , 求:
(1)、若要将货物推上货车,工人沿斜面方向的最小推力为多大?(2)、如图乙,工人利用两根等长的相同钢管A、B搭在车厢末端与水平地面之间,构成一倾斜轨道,该轨道平面与地面夹角θ=37°,利用该轨道可以卸载圆筒。如图丙所示为圆筒与钢管A、B的截面图,当两钢管间的距离与圆筒的半径R相等时,轻推一下圆筒后,圆筒可沿轨道匀速下滑,已知圆筒的质量M=100kg,忽略钢管粗细。求圆筒与钢管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17、某同学想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现有如下实验器材:一重物、木板、白纸、图钉、刻度尺、细绳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a。
(1)、为了完成实验,他找来一根轻弹簧b,用刻度尺和弹簧秤测量轻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作出如图甲所示图像,根据图像,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N/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又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贴有白纸的木板竖直固定,弹簧测力计a上端悬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重物Q,测出重物Q的重力G,如图乙所示;
②将轻弹簧b的右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拉轻弹簧的左端,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如图丙所示。测量轻弹簧b的和读出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并在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
③根据图甲求出轻弹簧b的弹力,在白纸上作出各力的图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否成立;
④改变弹簧的拉力,进行多次实验。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细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B.弹簧可以贴在木板上
C.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时,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⑤改变弹簧的拉力时,发现两次结点O的位置与P刚好在同一直线上,如图丁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二次弹簧测力计a示数较大
B.两次弹簧测力计a示数相同
C.第二次弹簧b的长度一定更长
D.第二次弹簧b的长度可能不变
-
18、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 , 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MN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小数F1 , 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

(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
(2)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3)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试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

-
19、如图,某班级有52名同学参加军训队列训练,排成了4个纵队,共13排。每个相邻纵队,相邻横排之间的距离均为1m,教官一声令下,同学们从静止开始沿线齐步跑,第一排同学以 , 第二排 , 第三排以此类推,第12排同学 , 第13排同学 , 同时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为了简化问题,将所有同学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s末,队伍的总长度为14.4m B、第7排的同学速度始终等于第1排和第13排同学速度的平均值 C、运动一段时间后,第1排与第2排的间距大于第12排与第13排的间距 D、运动过程中,以第13排同学为参考系,则前面不同的横排同学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
2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有一小球A从静止开始自由下滑。与此同时,在斜面底部,有一小球B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向左做匀加速运动,假设小球通过斜面底端与水平面衔接处时速度大小不变,并忽略小球通过衔接处的时间,取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能否追上B只与加速度的大小有关 B、A能否追上B与A、B之间初始位置有关 C、当加速度小于时,A一定能追上B D、当加速度等于时,A恰好能追上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