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F1方程式赛车,赛道如图所示,比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赛车全程轨迹时不可以将赛车看作质点 B、赛车运动一周位移为零 C、赛车手发现自己在后退,他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D、赛车在拐弯过程中速度不变
  • 2、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款车型配备了自动驾驶功能,有A、B两辆自动驾驶测试车沿相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在A车的前面,A车的速度大小vA=10m/s,B车的速度大小vB=30m/s。当A、B两车相距25m时,B车因自动感应前方突发情况而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a=2m/s2 , 从此时开始计时,求:
    (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
    (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
  • 3、飞机着陆后以6m/s2大小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着陆速度v0=60m/s,求:
    (1)、飞机到停止所用的时间t;
    (2)、飞机着陆后8s末滑行的速度v;
    (3)、飞机着陆后12s内滑行的位移s。
  • 4、一篮球从高h1 =4.0m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经t1=1s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1=8m/s,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Δt=0.1s,然后以v2=6m/s的速度反弹。求:
    (1)、篮球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
    (2)、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 5、如图所示是某汽车通过ETC过程的vt图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0t1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t1t2内,汽车静止 C、0t1t2t3内,汽车加速度方向相反 D、0t1t2t3内,汽车速度方向相反
  • 6、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比值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理想化模型”在研究的问题中是实际存在的 B、定义加速度a=ΔvΔt用了比值法,加速度与Δv成正比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D、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 , 当Δt非常非常小时,v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 7、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很快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 B、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C、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D、物体速度变化量方向与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无关
  • 8、如图,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4R,2πR B、4R向东,2πR向东 C、4πR向东,4R D、4R向东,2πR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主席诗词里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自己为参照系 B、平常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江水为参考系 C、“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 D、“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是以湘江为参考系
  • 10、2025年央视春晚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人形机器人完成扭秧歌、转手绢等复杂动作,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下列关于机器人运动的研究中,可将机器人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机器人在舞台上直线行进的轨迹时,可看作质点 B、分析机器人在旋转过程中各关节的受力情况 C、研究机器人在跳跃腾空阶段身体姿态对落地稳定性的影响 D、调整机器人手臂摆动幅度以匹配音乐节奏
  • 11、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闻名世界。港珠澳大桥总长49km,设计速度为100km/h。某辆汽车8∶00进入港珠澳大桥,8∶40离开大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辆必须以100km/h的速度通过港珠澳大桥 B、题中的“100km/h”是平均速度 C、该汽车通过港珠澳大桥的位移大小为49km D、该汽车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平均速度小于73.5km/h
  • 12、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

    A、20s内汽车的位移为30m 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 C、18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1m/s D、前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 13、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长度为16m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0沿顺时针方向运行。t=0时,将质量m=0.5kg的煤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的上端,煤块相对地面的速率的平方与位移大小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煤块在0~5m的加速度a1和5m~16m的加速度a2
    (2)、传送带的倾角θ及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痕迹的长度。
  • 14、如图甲所示是一跳台滑雪运动员比赛的画面,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从高台飞出,落到倾斜的着陆坡后调整姿势,在A点以初速度v1=2.6m/s沿直线匀加速下滑,到达坡底B点再匀减速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如图乙所示。已知运动员及装备的总质量m=70kg,倾斜滑道的倾角θ=37° , 运动员沿斜面下滑到达坡底时的速度v2=11m/s , 运动员从倾斜滑道进入减速区瞬间的速度大小不变,进入减速区后,运动员受到阻力变为77N;两个过程滑行的总时间为11.5s,不计空气阻力(sin37°=0.6cos37°=0.8)求:

    (1)、运动员沿水平轨道的位移大小;
    (2)、运动员在倾斜滑道上受到的阻力大小;
  • 15、一长l=0.80m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连接一质量m=0.10kg的小球,悬点O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1.00m , 开始时小球处于A点,此时轻绳拉直处于水平方向上,如图所示,让小球从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4m/s,轻绳碰到悬点O正下方一个固定的钉子P时立刻断裂,不计轻绳断裂的能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求:

    (1)、绳断裂后球从B点抛出并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点,求C点与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2)、若OP=0.7m , 轻绳碰到钉子P时绳中拉力达到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断裂,求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 16、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实验装置探究“物体受力一定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已知滑块(包括拉力传感器、遮光条)的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挂托盘,开启气源,反复调节导轨下方的螺丝,直至推动滑块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
    (2)、挂上托盘,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导轨上方细线与导轨平行。移动滑块,让遮光条从光电门1的右侧恰好不遮光的位置由静止释放,滑块向左滑动,拉力传感器的示数为0.42N,记录遮光条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时间,(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托盘及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3)、在滑块上添加已知质量的钩码,在托盘中应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砝码质量,重新让遮光条从光电门1的右侧恰好不遮光的位置由静止释放,运动过程中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应保持为N,记录遮光条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时间。
    (4)、保持光电门1到光电门2的距离L不变,多次实验,可获得多组遮光条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时间t、滑块及钩码的总质量M的数据,作出t2−M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如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受力一定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还可以求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m。

  • 17、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平抛运动规律”实验的装置图如图甲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安装斜槽时,应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B、实验所用的斜槽必须是光滑的 C、小球每次应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D、将小球的位置标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作为小球运动的轨迹
    (2)、用频闪照相法记录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方格纸横线水平、纵线竖直。已知频闪周期一定,若图乙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6cm,重力加速度g10m/s2 , 则频闪照相机的闪光频率是Hz,小球的初速度是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8、如图1所示,质量为M=2kg的木板A静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t=0时刻物块B(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3m/s从木板A的左端滑入,此后两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当t=2s时,物块B恰好到达木板A的右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B的质量为1kg B、木板A的长度为3m C、物块B与木板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D、若只将物块B的初速度大小变为1.5m/s,则最终物块B与木板A右端的距离为1.5m
  • 19、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其运动可视为半径为R、速率恒为v的匀速圆周运动。坐在车后排座位上的人沿车的前进方向看到一个用细线悬挂的物件向右偏,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θ不变,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重力提供 B、汽车转弯时的向心力由指向圆心方向的静摩擦力提供 C、转弯过程中汽车运动轨迹的半径R=v2gtanθ D、转弯过程中汽车需要的向心力大小为Mgsinθ
  • 2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宣纸,宣纸的左侧压有一镇纸,现在沿水平方向,自左向右写一横,写字过程中宣纸保持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笔笔尖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宣纸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宣纸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水平桌面对宣纸没有摩擦力 D、镇纸对宣纸的压力与镇纸受到的重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