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7年高考物理一调试卷
- 广东省阳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1、某电饭锅内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a、b端接有效值为220V的交流电压,、分别为发热盘和保温板,、用于保护指示灯、 , 四个电阻和指示灯的阻值均恒定,其中的额定电压远大于的额定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断开时,电饭锅处于煮饭状态 B、S闭合时,电饭锅处于煮饭状态 C、为煮饭指示灯 D、S断开时,电饭锅消耗的功率比S闭合时大
-
2、将一个长为L、阻值为R的均匀细长金属丝折成一矩形金属框MNPQ并接入电路,匀强磁场垂直于金属框,如图所示。已知 , 电源电动势为E,电源内阻、导线电阻均忽略不计,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通电后金属框MN边所受的安培力大小用表示,矩形金属框所受到的合安培力大小用F表示。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 C、 D、
-
3、如图所示,两根固定的长直导线A、B平行放置,分别通有电流、 , 且 , 两根导线所在平面有一条虚线与两导线垂直,且与两导线分别相交于N、P两点,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线A对导线B的作用力大于导线B对导线A的作用力 B、O点处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C、同一带电粒子在M点受到的洛伦兹力大于其在Q点受到的洛伦兹力 D、若施加力F使某带正电粒子自N点沿虚线加速运动至P点,则该过程中力F做正功
-
4、A、B两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B球在前速度 , A球在后速度 , 。经过一段时间,A、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A球速度 , B球速度 , 求:(1)、碰撞过程中A球受到的冲量;(2)、B球的质量;(3)、试验证A、B两球发生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
5、湖面上停着A、B两条小船,它们相距30m。一列水波正在湖面上沿A、B连线的方向传播,每条小船每分钟上下浮动30次。当A船位于波峰时,B船在波谷,两船之间还有一个波峰。求水波的:(1)、周期;(2)、波长;(3)、波速。
-
6、有一种常见的单摆叫秒摆,它的周期是两秒,把一个地球上的秒摆拿到月球上去,已知月球上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为1.6m/s2 , 问:(1)、秒摆的摆长是多少?(2)、它在月球上做20次全振动要用多少时间?
-
7、光以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某玻璃中,折射角 ,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
求:
(1)、该玻璃的折射率n(2)、光在该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 -
8、某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碰撞实验器”来验证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定律。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小球A多次从斜轨上位置G点由静止释放,找到其落点的平均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小球B静置于轨道水平部分末端的位置R点,再将小球A从斜轨上位置G由静止释放,与小球B碰撞,如此重复多次,M、N为两球碰后的平均落点,重力加速度为g,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小球A每次必须在斜槽上相同的位置由静止滚下 B、小球A可以在斜槽上不同的位置由静止滚下 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D、斜槽轨道必须光滑(2)、若A小球质量为、半径为 , B小球质量为、半径为 , 要保证碰撞时A小球不反弹,则A、B两小球需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A、 , B、 , C、 , D、 ,(3)、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A、G、R两点间的高度差 B、R点离地面的高度 C、小球A和小球B的质量、 D、小球A和小球B的半径、(4)、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需要验证的表达式是(用、、OM、OP、ON来表示)。(5)、若实验中得出的落点情况如图乙所示,假设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入射小球A的质量与被碰小球B的质量之比为。
-
9、“洗”是古代盥洗用的脸盆,多用青铜铸成。倒些清水在其中,用手掌慢慢摩擦盆耳,盆就会发出嗡嗡声,到一定节奏时还会溅起层层水花。这属于什么现象( )A、干涉 B、衍射 C、反射 D、共振
-
10、如图所示,一光导纤维内芯的折射率为n1 , 外套的折射率为n2 , 一束光信号与界面夹角为α由内芯射向外套,要在界面发生全反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n1>n2 , α小于某一值 B、n1<n2 , α大于某一值 C、n1>n2 , α大于某一值 D、n1<n2 , α小于某一值
-
11、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而行车安全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事情,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若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为零,关于安全气囊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 B、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 C、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 D、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
-
12、两个球沿直线相向运动,碰撞后两球都静止,则可以推断碰撞前( )A、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两球的速度一定相等 C、两球的质量一定相等 D、两球的动量一定相等
-
13、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耳机,如图是一款降噪耳机,它的消声原理是利用( )A、声波的衍射 B、声波的反射 C、声波的干涉 D、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
14、一弹簧振子完成10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是40cm,则此弹簧振子的振幅为( )A、0.5cm B、1cm C、1.5cm D、2cm
-
15、下列关于动量、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量是矢量,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B、动能是矢量,动能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C、某个物体的动量变化,则其动能一定变化 D、某个物体的动能变化,但其动量不一定变化
-
16、如图甲所示,一缸壁导热的汽缸水平放置,用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汽缸底部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当环境温度为时,弹簧恰处于自然状态。现缓慢将汽缸转动到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活塞距汽缸底部的距离为。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 , 活塞面积为S,忽略活塞与汽缸壁间的摩擦。求:
(1)活塞质量;
(2)若环境温度缓慢升高,则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缸内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
17、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可以在如图甲所示的气垫导轨上完成,其中左、右两侧的光电门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实验前,测得滑块A(连同其上的遮光片)的总质量为、滑块B(连同其上的遮光片)的总质量为 , 两滑块上遮光片的宽度相同。实验时,开启气垫导轨气源的电源,让滑块A从导轨的左侧向右运动,穿过左侧光电门与静止在两光电门之间的滑块B发生碰撞。(1)、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本实验应调整气垫导轨使其保持水平 B、两滑块的质量必须满足 C、需要用刻度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D、需要用秒表测定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2)、在某次实验中,光电门记录的遮光片挡光时间如下表所示。
左侧光电门
右侧光电门
碰前
无
碰后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两滑块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则以下关系式中正确的是______。
A、 B、 C、 D、(3)、某同学观察到,在台球桌面上,台球以初速度和静止的球发生斜碰时,碰后两球的速度方向将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乙所示。已知两球大小相同,质量相等,若两球碰撞过程无能量损失,碰后两球速度方向与初速度的夹角分别为和 , 则和满足的关系为。 -
18、如图,绕过定滑轮的绳子将物体A和B相连,绳子与水平桌面平行。已知物体A的质量大于物体B的质量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滑轮、绳子质量和一切摩擦。现将A和B互换位置,绳子仍保持与桌面平行,则( )A、绳子的拉力大小不变 B、绳子的拉力大小变大 C、物体A和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 D、物体A和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变小
-
19、如图所示,某种介质水平面上有A、B、C、D四个点,A、B、C三点共线且CD垂直于AC,CD = 5 m,AC = 12 m,B为AC中点。在A、C两点装有可上下振动的振动发生器,振动发生器振动可在介质面上激起机械波。t = 0时刻,A、C点的两个振动发生器开始振动,其振动方程均为 , 观察发现D比B早振动了0.5 s,忽略波传播过程中振幅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振动发生器激起的机械波的波长为4 m B、在t = 8 s时,D处的位移为 C、在0 ~ 8 s时间内质点D运动的路程为 D、两波叠加后B处为振动减弱区,D处为振动加强区
-
20、如图甲所示,用导轨、小车和光电门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和挡光片总质量M不变。(1)、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示数如图乙所示,则mm;(2)、安装好器材,平衡摩擦力后,在小车上挂上细线并通过滑轮连接钩码,再调节使细线与长直导轨平行;(3)、若两个光电门间距为L,与光电门1、2相连的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和 , 则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4)、某同学做该实验,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表格中数据,请在图丙坐标纸上作出小车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关系的图象。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M/kg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F/N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a/()
0.09
0.17
0.26
0.35
0.42
0.49
0.54
0.60
(5)、由所描绘的图线与过坐标原点的理想直线相比较,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较大的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