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冰壶是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某次训练中,冰壶(可视为质点)被运动员掷出后,在水平冰面上沿直线依次经过A、B、C三点后停在O点。已知A、B间的距离x=26m,B、C间的距离x2=5.5m,冰壶通过AB段的时间t1=10s,通过BC段的时间t2=5s,假设冰壶和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C、O两点之间的距离x3

    (2)冰壶和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2、某实验小组利用铁架台、弹簧、钩码、打点计时器、刻度尺等器材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0 , 钩码的质量为m。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E=12kx2 , 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在弹性限度内将钩码缓慢下拉至某一位置,测得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从静止释放钩码,弹簧收缩,得到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钩码加速上升阶段的部分纸带如图2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认为释放钩码的同时打出A点)。从打出A点到打出F点时间内,钩码的动能增加量为 , 钩码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

    (2)、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弹簧弹性势能减少量、钩码的机械能增加量分别与钩码上升高度h的关系,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随着h增加,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逐渐变大,主要原因是

  •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已知小球在槽中A、B、C位置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之比为1∶2∶1,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与标尺露出的格数成正比,变速塔轮自上而下按如图乙所示三种方式进行组合,每层半径之比由上至下分别为1∶1、2∶1和3∶1

    (1)、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与下列哪些实验是相同的                 
    A、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B、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C、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2)、在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的关系时,为了控制角速度相同需要将传动皮带调至第(填“一”、“二”或“三”)层塔轮,然后将两个质量相等的钢球分别放在(填“A和B”、“A和C”或“B和C”)位置,匀速转动手柄,如图丙所示,左侧标尺露出2格,右侧标尺露出1格,则左右两球所受向心力大小之比为

    (3)、在记录两个标尺露出的格数时,同学们发现要同时记录两边的格数且格数又不是很稳定,不便于读取。于是有同学提出用手机拍照后再通过照片读出两边标尺露出的格数。下列对该同学建议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该方法可行,但仍需要匀速转动手柄 B、该方法可行,且不需要匀速转动手柄 C、该方法不可行,因不能确定拍照时露出的格数是否已稳定
  • 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光电效应实验。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阴极K,保持滑动变阻器的下滑片不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上滑片P、测得流过灵敏电流计的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势差UAK满足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已知电子的电荷量大小为e。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W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最左端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流I逐渐增大 B、若用波长为0.5λ的光照射阴极K,则遏止电压将变为2Uc+W0e C、只增加入射光的光照强度,Uc的绝对值会变大 D、只增加入射光的光照强度,电流I的最大值会变大
  • 5、某实验小组测得在竖直方向飞行的无人机飞行高度y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E、F、M、N为曲线上的点,EF、MN段可视为两段直线,其方程分别为y=4t26y=2t+140。无人机及其载物的总质量为2kg,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  )

       

    A、EF段无人机的速度大小为4m/s B、FM段无人机的货物处于失重状态 C、FN段无人机和装载物总动量变化量大小为4kg∙m/s D、MN段无人机机械能守恒
  • 6、2019年12月16日,中国篮球公开赛南区大区赛在醴陵举行。若某次投篮直接入网(如图所示),已知篮球出手时距地面高度为h1 , 出手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W,篮筐距地面高度为h2 , 篮球的质量为m,不计空气阻力,篮球可看作质点,则篮球(  )

       

    A、出手时的速率为22Wm B、进筐时的动能为W+mgh1-mgh2 C、从静止到进筐的过程中,机械能的增量为W+mgh2-mgh1 D、从出手到进筐的过程中,运动总时间为2(h2h1)g
  • 7、人字梯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如图所示,人字梯置于水平地面上,重为G的人静止在其顶部水平横杆中点处,限位轻绳松弛,水平横杆与四根相同的斜杆垂直,左右斜杆夹角θ=60° , 不计人字梯的重力。则每根斜杆受到地面的(       )

       

    A、支持力大小为33G B、作用力大小为36G C、摩擦力大小为34G D、摩擦力大小为38G
  • 8、如图所示,A、B两声源相距3.0m , 它们同相位地发出频率为660Hz的声音,取声速v=33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连线上(不包含A、B点)有10个干涉极小点 B、A、B连线上(不包含A、B点)有13个干涉极大点 C、C、D连线上有5个干涉极大点 D、A、D连线上(不包含A点)有7个干涉极大点
  • 9、1885年,瑞士科学家巴尔末对当时已知的氢原子在可见光区的4条谱线(记作HαHβHγHδ)作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满足一个简单的公式,称为巴尔末公式。这4条特征谱线是玻尔理论的实验基础。如图所示,这4条特征谱线分别对应氢原子从n=3456能级向n=2能级的跃迁,下面4幅是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合理的是(  )

    A、 B、 C、 D、
  • 10、如图所示,一个原子核X经图中所示的一系列αβ衰变后,生成稳定的原子核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发生了6次α衰变 B、此过程发生了8次β衰变 C、原子核X发生α衰变的半衰期与温度有关 D、原子核X的比结合能比原子核Y的比结合能小
  • 11、如图所示,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P、Q用细线和轻弹簧连接在一起并处于静止状态,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细线质量不计,关于物块P、Q及细线、轻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断细线后,系统总动量始终为零 B、烧断细线后,系统机械能始终为零 C、若在P的左侧放一挡板后再烧断细线,此后系统总动量仍然为零 D、若在Q的右侧放一挡板后再烧断细线,此后系统总动量向左
  • 12、如图所示,在区域Ⅰ、Ⅱ中分别有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垂直纸面但方向相反、宽度均为a的匀强磁场区域。高为a的正三角形线框efg从图示位置沿x轴正方向匀速穿过两磁场区域,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线框efg中感应电流I与线框移动距离x关系的是(  )

    A、 B、 C、 D、
  • 13、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可拆式变压器进行研究,图中各接线柱对应的数字表示倍率为“×100”的匝数。

    (1)、本实验中,实验室有下列器材:

    A.可拆变压器(铁芯、两个已知匝数的线圈)

    B.条形磁铁  C.直流电源

    D.多用电表  E.开关、导线若干

    上述器材在本实验中需要的有(填器材序号),本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有

    (2)、对于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
    A、变压器的原线圈接低压交变电流,测量副线圈电压时应当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 B、为便于探究,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 C、因为实验所用电压较低,通电时可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接线柱等检查电路 D、使用多用电表测电压时,先用最大量程试测,再选用适当的档位进行测量
    (3)、实验中,电源接变压器原线圈“0”“8”接线柱,副线圈接“0”“4”接线柱,副线圈所接电表的示数为5.0V,若变压器是理想变压器,则原线圈的电压应为_________。
    A、18.0V B、5.0V C、10.0V D、2.5V
    (4)、组装变压器时,该同学没有将铁芯闭合,如图所示,原线圈接12.0V的学生电源,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8:1,副线圈两端接交流电压表,则交流电压表的实际读数可能是_________。

    A、0.65V B、96.0V C、1.5V D、0
  • 1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斜面处于方向垂直竖直平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带电荷量为q(q>0)的滑块自a点由静止沿斜面滑下,下降高度为h时到达b点,滑块恰好对斜面无压力。关于滑块自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重力加速度为g)

    A、滑块在a点受重力、支持力和洛伦兹力作用 B、滑块在b点受到的洛伦兹力大小为qB2gh C、洛伦兹力做正功 D、滑块的机械能增大
  • 15、如图所示,平行边界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比荷相同的带电粒子a和b依次从O点垂直于磁场的左边界射入,经磁场偏转后从右边界射出,带电粒子a和b射出磁场时与磁场右边界的夹角分别为30°60° , 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粒子a带负电,粒子b带正电 B、粒子a和b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1:3 C、粒子a和b在磁场中运动的速率之比为3:1 D、粒子a和b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 16、某地突降大雨,志愿者驾驶小船将物资运送至河对岸的灾民安置点。已知小船在静水中划行的速度大小与河水的流速大小的比值为k , 出发点A到正对岸B点的距离为d,河岸平直,若要求小船以最短的时间渡河,则小船靠岸的地点与B点的距离为(  )
    A、dk2 B、dk C、kd D、k2d
  • 17、一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沿x轴运动,出发点为x轴零点,拉力做的功W与物体坐标x的关系如图所示。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x = 1m时,拉力的功率为6W B、在x = 4m时,物体的动能为2J C、从x = 0运动到x = 2m,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8J D、从x = 0运动到x = 4的过程中,物体的动量最大为2kg∙m/s
  • 18、如图,两对等量异号点电荷+qqq>0固定于正方形的4个顶点上。L、N是该正方形两条对角线与其内切圆的交点,O为内切圆的圆心,M为切点。则(  )

    A、L和N两点处的电场方向相互垂直 B、M点的电场方向平行于该点处的切线,方向向左 C、将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从M点移动到O点,电场力做正功 D、将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从L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 19、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位于足够长的通电直导线附近,线圈与导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AB边与导线平行,以下操作中,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线圈向右平移 B、线圈以直导线为轴转动 C、线圈以AB边为轴转动 D、线圈以BC边为轴转动
  • 20、霓虹灯发光原理是不同气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能量各异的光子而呈现五颜六色,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大量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2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80eV B、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放出的光子能量最大 C、有4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 D、0.54eV的光子照射,氢原子可跃迁到n=5的激发态
上一页 1292 1293 1294 1295 12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