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长l=1.9 m , 在斜面底端正上方的O点将一小球以v0=3m/s的速度水平抛出,与此同时由静止释放斜面顶端的滑块,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恰好能够以垂直于斜面的速度在斜面P点处击中滑块。(小球和滑块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

    (1)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抛出点O离斜面底端的高度;

    (3)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2、在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小明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改进,在调节桌面水平后,添加了力传感器来测量细线拉力。

    (1)、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与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B、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C、选用电火花计时器比选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会更小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A、B、C、D各点到A点的距离分别是3.60cm,9.61cm,18.01cm,28.81cm,由以上数据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实验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力传感器示数F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Ff=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

    (1)、利用图1研究平抛运动时,下面做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
    A、尽量减小钢球与斜槽间的摩擦 B、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 C、实验时,让小球每次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 D、尽可能记录多个痕迹点
    (2)、利用图1研究平抛运动时,在取下白纸前,应确定坐标原点O的位置,并建立直角坐标系,下列图像中坐标原点和坐标系的建立正确的是_______。
    A、 B、 C、
    (3)、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竖直挡板上附有复写纸和白纸,可以记下钢球撞击挡板时的点迹。实验时竖直挡板初始位置紧靠斜槽末端,钢球从斜槽上P点静止滚下,撞击挡板留下点迹O,将挡板依次水平向右移动x,重复实验,挡板上留下点迹1、2、3、4。以点迹O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建立坐标轴y,各点迹坐标值分别为y1、y2、y3、y4。测得钢球直径为d,则钢球平抛初速度v0为_______。
    A、x+d2g2y1 B、x+d2gy2y1 C、3xd2g2y4 D、4xd2g2y4
  • 4、如图甲所示,物块a、b之间用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的质量为1.2 kg。开始时两物块均静止,弹簧处于原长,t = 0时对物块a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t = 1 s时撤去,在0 ~ 1 s内两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整个运动过程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b物体的质量为0.6 kg B、t = 1 s时物块a、b的速度大小相同 C、t = 1 s时a的速度大于0.8 m/s D、0 ~ 1 s内弹簧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 5、如图,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C两物体,A叠放在C上,A、B、C的质量分别为m、2m和m,物体B、C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已知此时A、C保持相对静止),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  )

    A、此过程中物体C受五个力作用 B、当F逐渐增大到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当F逐渐增大到2F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D、若地面光滑,B、C间绳的拉力变小
  • 6、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加速下滑,在箱子正中央夹有一只质量为m的苹果,其周围苹果对它的作用力可能为(  )

    A、F1 B、F2 C、F3 D、F4
  • 7、如图所示,AB是半径为R的竖直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A点与圆心O在同一水平面上,在A点以水平速度v1向右抛出小球甲的同时在O点以水平速度v2向左抛出小球乙,v1:v2=2:3 , 两球同时落到圆弧面上,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乙球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更大 B、甲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2R5g C、甲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gR10 D、若甲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加倍,甲球不能落在圆弧面上
  • 8、如图所示,摄影师调节三脚架使相机高度降低。调节后,水平地面对任意一只支撑杆的支持力(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判断
  • 9、关于物理必修1教材中的四幅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汽车速度表上的示数指的是平均速度 B、图2中,速度的变化量Δv越大,表示加速度也越大 C、图3中,把变速运动过程细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将这些小段的位移相加,得到总位移,这种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D、图4中,伽利略用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间接验证了小球下落的速度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 10、2024年10月0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人选。下列物理学家也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  )
    A、伽利略 B、钱学森 C、李政道 D、牛顿
  • 11、下列属于测量“国际单位制选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所用的仪器是(  )
    A、刻度尺、天平、秒表 B、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C、量筒、天平、打点计时器 D、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秒表
  • 12、一条绳子可以分成一个个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一个质点,这些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如图所示,1、2、3、4……为绳上的一系列等间距的质点,绳处于水平方向。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会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回右端。质点1的振动周期为T。t=0时质点1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5开始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3T4时质点12的速度方向向上 B、t=T2时质点5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C、质点20开始振动时运动方向向下 D、质点1与质点20间相距一个波长
  • 13、自由落体加速度方向:
  • 14、自由落体加速度叫作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作 , 通常用g表示。
  • 15、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
  • 16、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下落125m经过的时间为。(g=10m/s2
  • 17、甲、乙物体做直线运动,两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若它们的初速度的大小都为v0 , 末速度的大小都为v1 , 则在时间t1v¯v¯(选填“>”、“=”或“<”)

  • 18、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从纸带上不可能求出计数点C对应的速率 C、从纸带上可以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 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 19、根据已打出的纸带,不用公式计算就可以直接得出的物理量是(  )

    ①时间间隔     ②位移     ③加速度     ④平均速度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 20、如下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哪条纸带的加速度最大
    A、 B、 C、 D、
上一页 306 307 308 309 3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