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相关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在0~t0时间内位移大于12v0t0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D、丁图中,t=3s时物体的速度为25m/s
  • 2、将一个物体在t=0时刻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t=0.8s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m/s(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一定是在t=3.2s时回到抛出点 B、t=0.8s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下 C、物体的初速度不一定是16m/s D、t=0.8s时刻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下方
  •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加速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 重力加速度为g,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对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一定为(  )

    A、μ1(m+M)g,水平向左 B、μ2mg,水平向右 C、μ2mg,水平向左 D、μ1mg+μ2Mg,水平向左
  • 4、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质弹簧系住,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弹簧的伸长量为mgk B、弹簧的压缩量为mgktanθ C、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mgcosθ D、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 5、a、b、c三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图像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B、0~5s内a、b两物体平均速度相同 C、在0~10s内,c物体做曲线运动 D、物体c在t=5s时速度大小为1m/s
  • 6、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B、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C、速度变化很快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 D、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速度变化量方向无关
  • 7、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小明坐在汽车驾驶员旁,注视着速度计,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如表所示。

    t/s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v/(km/h)

    20

    30

    40

    50

    50

    50

    50

    35

    20

    5

    0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本题图中的坐标系中标出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线连接各点,作出汽车运动的v-t图像。
    (2)、计算汽车各段时间内的运动加速度。
  • 8、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

    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四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中A、B、C、D、E、F所示;

    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五点时小车的速度,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本实验中使用的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含砝码)

    (2)根据速度一时间图象可知,计数点O对应的小车速度为m/s ,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m/s2

    (3)纸带中只标出了O、A两计数点的距离为1.80cm,计算可得A、B两计数点的距离为cm

  • 9、对如图打出的一条纸带进行研究,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中间4个点未画出),计数点分别为A、B、C、D、E,图中给出了相关数据,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回答下列问题。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是V的(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图中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是s。
    (2)、B点的瞬时速度是m/s。(保留两位小数)
  • 10、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甲、乙在0~1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乙在0~7s之间做往复运动 C、甲在0~4s之间做往复运动 D、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 11、如图,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两小球在0 ~ 8s内的运动情况是(     )

    A、甲、乙两球加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不相等 B、8s内两球的运动方向始终是相反的 C、8s时间内,两球在某时刻它们的速度相同 D、t = 8s时,B的速度是 + 20m/s而A的速度是 - 40m/s,所以此时B比A快
  • 12、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x-t图像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v=v B、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v>v C、平均速度v>v=v , 平均速率相等 D、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
  • 13、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其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匀速直线运动的被测小车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小车反射后又被小盒子B接收。从小盒子B发射第一列超声波开始计时,经Δt时间再次发射第二列超声波,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xt图像,图中t1t2为已知量。则(  )

    A、第一列超声波脉冲于t=t1时被反射 B、第一列超声波脉冲于t=t22时被反射 C、超声波的速率为v=2x2t2Δt D、小车速率为v=2(x2x1)t2t1
  • 14、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ABCDE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沿AB、ABC、ABCD、ABCDE四段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3s、4s。图中方格的边长均为1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2m/s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ABCDE段的平均速率为34m/s
  • 15、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 , 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 , 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
    A、v1+v22v1v2v1+v2 B、v1v22v1v22 C、0,v1+v22 D、0,2v1v2v1+v2
  • 16、西成高速铁路、简称“西成高铁”,文称“西成客专”,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规划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自西安北站引出,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与成绵乐城际铁路相连,接入成都东站,西成高铁企线于2017年12月6日开同运营,其设计时速为250km/h,西安至成都的运行时间将由普快11个小时缩短为4小时左右,下表为其中一趟成都到西安的D1919次列车的时刻表:

    成都出发时间

    西安到达时间

    历时

    里程(大约)

    09:12

    13:13

    04:20

    650km

    依据该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D1919次列车从成都至西安的位移大约为650km B、D1919次列车从成都出发时间09:12为时间 C、D1919次列车从成都至西安的平均速率大约为150km/h D、计算D1919次列车通过汉中火车站站台的时间时,能将其看成质点
  • 17、在某次军事演习中,歼击机以v0=220m/s的恒定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匀速飞行的无人靶机。当两者相距x0=3.2km时,歼击机发射一枚导弹,导弹脱离歼击机后沿水平方向做加速度为a=2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0=20s时击中无人靶机并将其击落。已知发射导弹的时间不计,发射导弹对歼击机速度无影响。
    (1)、求无人靶机被击中前飞行的速度v1大小;
    (2)、求导弹飞行过程中与无人靶机的最大距离Δx
  • 18、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滑轮质量不计)

    (1)本实验(选填“需要”、“不需要”)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实验中(选填“需要”、“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a=m/s2 , 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像是一条直线,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 , 则小车的质量为

  • 19、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弹簧测力计B挂于竖直木板上的固定点C , 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 , 手持弹簧测力计A拉结点O , 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力的方向。

    (1)、下列关于实验的要求正确的是______。
    A、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应尽量长些 B、用铅笔顺着细线描出拉力的方向 C、弹簧测力计外壳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没有影响
    (2)、图丙是测量时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其示数为N。
    (3)、该同学改变两弹簧测力计的夹角做第二次实验时,结点O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与第一次相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合力将(选填“不变”或“改变”)。
  • 20、某实验小组要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他们利用智能手机中自带的定位传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手机软件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测量手机竖直方向的位移(以打开定位传感器时手机的位置为初位置)。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主要的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 按图安装实验器材,弹簧上端固定在横杆上,下端与手机连接,手机重心和弹簧在同一竖直线上

    B. 在手机下方悬挂一个钩码,缓慢释放,当手机和钩码静止时记录下手机下降的位移x

    C. 在坐标纸中描点作出nx图像,如图乙所示

    D. 改变钩码个数n , 重复上述操作,记录相应的位移x

    E. 手托着手机缓慢下移,手离开手机,手机静止时,打开手机中的定位传感器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