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从地面上的O点以相同的速率,朝不同方向分别抛出三个小球A、B、C,它们在同一竖直平而内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假设球在空中相遇时不会相互影响,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球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 B、A球在空中飞行时间最长 C、若A、B两球是同时抛出的,则它们在P点相遇 D、B球在最高点时的速率大于C球在最高点时的速率 -
2、一个电荷量为的点电荷,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动能随位置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规定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区间,电势随x增大而降低 B、在处的电势 C、在区间,电场强度随x增大而减小 D、该点电荷在处的电势能为 -
3、如图所示为风力发电机,其叶片转动时可形成半径为20m的圆面。某时间内该地的风速为6m/s,风向恰好跟叶片转动的圆面垂直,已知空气的密度为 , 该风力发电机可将经过此圆面内空气动能的转化为电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此圆面空气动能的转化为内能 B、每秒流经此圆面空气的动能约为27.1kJ C、该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功率约为16.3kW D、若风速变为原来的2倍,则发电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 -
4、如图所示,带有一白点的灰色圆盘,绕过其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轴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转速n=20 r/s。在暗室中用每秒闪光18次的频闪光源照射圆盘,则观察到白点( )
A、逆时针转动,周期为1s B、逆时针转动,周期为0.5s C、顺时针转动,周期为1s D、顺时针转动,周期为0.5s -
5、运球转身是篮球运动中重要的技术动作。如图甲所示为运动员运球转身的瞬间,此时运动员和篮球保持相对静止绕OO'轴转动,手臂上的A点与篮球边缘的B点到转轴的距离之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角速度大小之比 B、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 C、A、B两点的周期之比 D、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雨滴从2000 m高空开始下落,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约为200 m/s B、苹果从高为0.8 m的桌面掉落,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约为4 m/s C、在高速行驶的车上,将乒乓球从车窗外释放,乒乓球将相对地面做平抛运动 D、将羽毛球在2.45 m高处以50 m/s的速度水平击出,羽毛球落地前飞行的水平距离约为35 m
-
7、如图所示,两同学在一张白纸上,共同研究运动的合成规律,甲同学手拿铅笔,让笔尖从O点开始,沿着直尺向右匀速画线,与此同时,乙同学推动直尺紧贴纸面沿着y轴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该过程中直尺始终与x轴平行,则铅笔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可能是( )
A、
B、
C、
D、
-
8、科学家发现月球公转周期的变化记录于岩石中,通过对开始形成于数亿年前的岩石进行研究发现,月球公转的周期在缓慢增大。若地球质量保持不变,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正缓慢地远离地球 B、月球公转的角速度越来越大 C、月球公转的线速度越来越大 D、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越来越大
-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建筑物顶端的避雷针利用了尖端放电原理 B、图乙中,当带电小球靠近金属网时,验电器箔片会张开 C、图丙中,高压输电线上方的两条接地导线可把高压线屏蔽起来,使它免遭雷击 D、图丁中,电工穿着含金属丝织物制成的工作服,是为了屏蔽高压线周围的电场 -
10、如图所示,在观光车沿水平路面直线行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观光车匀速行驶,合力对乘客做正功 B、若观光车匀速行驶,合力对乘客做负功 C、若观光车加速行驶,合力对乘客做正功 D、若观光车减速行驶,合力对乘客做正功 -
11、下列物理量不是通过两个物理量之比定义的是( )A、功 B、功率 C、电场强度 D、电容
-
12、水平放置的某种透明材料的截而图如图所示,DO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圆心为O,ABOD为矩形,AD边长为。若将一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平行单色光从AB面射入透明材料,该平行光经界面BC反射后,其中的一部分能够直接从圆弧面CD上射出,不考虑光在透明材料中的多次反射。已知从A点入射的平行光恰好到达圆心O,求:
(1)透明材料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n:
(2)圆弧面上有光射出部分的弧长。

-
13、某探究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铁架台上固定着光电门,让直径为的小球从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球心正好通过光电门。现测得小球由下落到的时间为 , 用刻度尺测得间的高度为。现保持光电门位置不变,将小球释放点缓慢移动到不同位置,测得多组数值,画出随变化的图线为直线,如图丙所示,直线的斜率为 , 则: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时,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为;(2)、由图线可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用题中字母表示);(3)、若某次测得小球由下落到的时间间隔为 , 则可知此次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用题中字母表示)。 -
14、薄铝板将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分成I、Ⅱ两个区域.一高速带电粒子穿过铝板后速度减小,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一段时间内带电粒子穿过铝板前后在两个区域运动的轨迹均为圆弧,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区I的圆弧半径小于区域Ⅱ的圆弧半径,粒子重力忽略不计.则该粒子( )
A、带正电,从区域I穿过铝板到达区域Ⅱ B、带正电,从区域Ⅱ穿过铝板到达区域I C、带负电,从区域I穿过铝板到达区域Ⅱ D、带负电,从区域Ⅱ穿过铝板到达区域I -
15、如图所示,空间存在正方体区域Ⅰ、Ⅱ、Ⅲ,三个区域的侧面竖直,中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区域Ⅰ中存在水平向右的加速电压;区域Ⅱ中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区域Ⅱ中前后表面为两带电金属板,后表面带正电,前表面带负电,电势差的大小为 , 间距;区域Ⅲ中的平面将该区域分成两个三棱柱,三棱柱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大小未知),三棱柱中存在与平面平行由指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一比荷为的带正电的粒子由区域Ⅰ左侧面的中心点静止释放,经区域Ⅰ中的电场加速后沿直线穿过区域Ⅱ,最终由区域Ⅲ左侧表面的中心垂直该侧面进入区域中,粒子经时间第一次运动到面,且此时的速度与边平行。已知区域Ⅲ的边界足够大,忽略粒子的重力。求:
(1)区域Ⅰ中的电压;
(2)三棱柱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3)粒子从射入区域Ⅲ到第四次通过面的时间以及第二次与第四次通过面上位置的间距。

-
16、如图所示,倾角为α=30°的斜面体ABC固定,质量为m的滑块a(可视为质点)由斜面体上的A点以v0=10m/s的初速度沿斜面体下滑,质量为m、长为L=6m的长木板b放在水平面上,左端与斜面体的底端衔接,长木板的上表面与斜面体的底端相平齐。已知AB=12.8m、BC=7m,滑块a与AB、BC以及长木板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 长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重力加速度g=10m/s2 , 假设滑块a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不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滑块a滑上长木板b时的速度大小;
(2)整个过程中长木板b的位移。

-
17、如图所示,倾角为α=30°的斜面体固定,下端封闭长为L=150cm的玻璃管,用两段长度均为l=10cm的水银柱将气柱1、2封闭,将玻璃管开口向上静置在斜面上,稳定时气柱1、2的长度分别为l1=40cm,l2=50cm,已知环境温度为t=-23℃,大气压强恒为p0=75cmHg。(以下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仅将玻璃管在竖直平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过60°,稳定时空气柱1、2的长度分别为多少?
(2)仅将环境的温度缓慢升高到77℃,通过分析计算是否有水银溢出。

-
1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制成了简易欧姆表,电路图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的电动势为 , 内阻为 , 电流表的是程为 , 内阻为 , 两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范围足够大。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2)、该简易欧姆表有两个倍率,开关断开时,欧姆表的倍率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 , 在红黑两表笔间接一未知电阻 , 电流表的指针指在处,则;如果开关闭合,欧姆表的倍率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两表笔短接,欧姆调零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3)、如果该欧姆表的电池使用时间太长,电动势减小,内阻略微变大,但该欧姆表仍能进行欧姆调零,在测量电阻时,测量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
1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铁架台上固定一角度测量仪,用一长度为L的细线拴接一小球,自然下垂时小球刚好位于光电门处。首先用游标卡尺测量了小球的直径d(d<<L),然后将小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角度α,使小球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多次改变角度α,并记录每次所对应的挡光时间,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时,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乙所示,该小球的直径d=mm;(2)、实验时(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m;(3)、通过记录的实验数据,以为横轴,欲将图线拟合成一条直线应以(填“”“””或“”)为纵轴,若该过程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则图线的斜率k=(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
20、如图所示,半径为的圆弧轨迹沿竖直方向固定,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与弧形轨道相切于点,点为轨迹的最低点,为圆心,其中 , 质量为可视为质点的物体由点静止释放,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到点,由于物体与圆弧轨道不同位置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相同,物体在段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点到点的距离为 , 物体在段与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 , 重力加速度 , , , 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到的过程,合力的冲量等于零 B、 C、物体在、两点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 D、物体在、两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之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