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核反应方程为中, X为( )A、 B、 C、 D、
-
2、皮划艇是一项水上运动项目。比赛过程中皮划艇的运动可视为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冲过终点线后停止划桨,皮划艇自由滑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如图所示为500米直道双人皮划艇比赛的场景,两人的成绩为1分50秒,皮划艇的最大速度 , 冲过终点线后又自由滑行了100m。求:
(1)、皮划艇自由滑行过程的加速度大小;(2)、皮划艇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3)、在自由滑行减速过程中,坐在前面的运动员与皮划艇无相对运动,这位运动员的质量为 , 求皮划艇对这位运动员的作用力大小。 -
3、在一次实验课上,某同学用图所示实验仪器进行双缝干涉实验。以下关于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要增大观察到的条纹间距,可以增大双缝与单缝间的距离 B、将蓝光变成红光,其他条件不变,测得的条纹间距变大 C、单缝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光源强度 D、用白光进行实验时,可以得到彩色的干涉条纹 -
4、现有一个待测电源,某同学想要测量它的电动势,于是在学校实验室开展了如下实验。实验室有如下实验器材:
A.待测电源(内阻r约为)
B.电压表V(量程为 , 内阻约为)
C.微安表A(量程为 , 内阻为)
D.定值电阻
E.定值电阻
F.滑动变阻器
G.数字多用电表
H.开关、导线若干
(1)、该同学首先想到用电压表V或者数字多用电表直流电压挡(内阻远大于电压表内阻)粗测电源电动势,测量的结果分别如下图所示,选用哪个电表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 (选填“电压表”或“数字多用电表”),测量值为V。
(2)、微安表的量程太小,于是该同学想到用定值电阻(或)与微安表A(选填“串联”或“并联”),使其量程满足实验需求。(3)、用改装后的电流表完成实验,为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请用笔画代替导线将图所示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的电路。
-
5、为了测量某地重力加速度g,某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开展实验。
(1)、在组装单摆时,应该选用_______(多选)(选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A、直径约为的塑料球 B、直径约为的钢球 C、长度为左右的细线 D、长度为左右的细线(2)、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在实验中可改变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几组对应的l和T的数值,以l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出图像,但该同学直接用摆线长充当摆长,由此得到的图像可能是_________。A、
B、
C、
D、
(3)、他直接用该图像处理得到的g(选填“偏大”、“偏小”、“不变”)。(4)、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A、测量周期时,应该从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开始计时 B、当单摆如图乙运动时,测得的g偏大 C、在摆球运动过程中,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应该尽量大一些 D、为减小偶然误差,实验中改变摆线长度多次实验,最后将摆长相加取平均记为平均摆长 -
6、如图甲为一简谐横波在时刻的波形图,原点处为波源位置,P是平衡位置在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 B、在时,质点P沿y轴正方向运动 C、再过 , 质点Q通过的路程为 D、此波遇到大小为的障碍物可以看到明显衍射现象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与大地相连的两条导线起静电屏蔽作用 B、乙图中燃气灶中的点火器应用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C、丙图中采用金属丝的织物制成工作服的原理是静电吸附 D、丁图中武当山主峰上有一座金殿,常出现雷火炼殿的奇观,因为金殿顶部除海马等屋脊上的装饰外,很少有带尖的结构,不易放电 -
8、今年夏天,衢州地区持续高温,各地均出现严重旱情。为减缓高温和旱情对农业造成的影响,人们用水泵从深水井中抽水灌溉农田,简化模型如图所示。井水水面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出水口沿水平方向,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出水速度为v。假设抽水过程中H保持不变,水泵输出能量的倍转化为水被抽到出水口处增加的机械能。已知水的密度为 , 水管内径的横截面积为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 )
A、水泵水平方向受到水的反冲力大小为 B、水泵水平方向受到水的反冲力大小为 C、水泵的输出功率为 D、水泵的输出功率为 -
9、充电宝内部的主要部件是锂电池,可以给手机充电。为了安全起见,机场规定:严禁携带额定能量超过的充电宝搭乘飞机。某充电宝的铭牌如图所示,充电宝的转化率是指电源放电总量占电源容量的比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产品名称:移动电源
电池容量:
电源输出:
转换率:75%
A、这款充电宝能够储存的最大电量为 B、这款充电宝能够储存的最大能量约为 C、按照机场规定,不能将这款充电宝带上飞机 D、该充电宝给电量为零、容量为的手机充电,则理论上能充满6次 -
10、如图所示为探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跟所带电荷量的关系实验电路,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容器,均不带电,单刀双掷开关S1和开关S2都处于断开状态。实验过程如下:①开关S1接1,S2仍处于断开状态,②开关S1接2,S2仍处于断开状态,③断开开关S1 , 闭合开关S2 , ④再断开开关S2 , 将开关S1接2。忽略实验过程中的漏电,数字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操作①中,电容器A处于充电状态 B、操作②中,电压表示数变为原来的一半 C、操作③中,电压表示数再次减少一半 D、操作④中,稳定后,A、B两电容器电量相等 -
11、如图所示,A、B、C为三个质量均为m的带负电小球,所带电荷量均为q,A、B两球在水平地面上,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C球悬停在空中,三球保持静止状态,且任意两球间距都相同,则( )
A、C球所在点电场强度大小为 B、B球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C、地面对A球的支持力大小为 D、地面受到A球的摩擦力大小为 -
12、如图为衢州某卡丁车运动基地,几辆卡丁车正急速通过一个大圆弧形弯道,弯道内侧比外侧低。当卡丁车在此路段以理论时速转弯时,恰好没有向弯道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卡丁车行驶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牵引力、向心力 B、卡丁车以某一恒定速率转弯时,在赛道外侧所需的向心力大 C、卡丁车质量越大,对应理论时速越大 D、当冬天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值保持不变 -
13、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世界首次月背“挖宝”之旅。图中绕月运行的三个轨道分别为周期大椭圆轨道、周期椭圆停泊轨道和周期的圆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测器发射速度大于 B、探测器在大小椭圆轨道上远月点的速度均小于在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 C、在大小椭圆轨道上,探测器和月球连线在相等时间里扫过的面积相等 D、大椭圆轨道半长轴的长度是小椭圆轨道半长轴的倍 -
14、汽车安全性能是衡量汽车品质的重要指标。实车碰撞试验是综合评价汽车安全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各国政府检验汽车安全性能的强制手段之一。对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发生碰撞时,弹出的安全气囊可以减小车内模拟乘员受到撞击力的作用时间 B、汽车发生碰撞时,弹出的安全气囊可以减小车内模拟乘员受到的撞击力 C、汽车发生碰撞时,弹出的安全气囊可以减小车内模拟乘员动量的变化量 D、汽车发生碰撞时,弹出的安全气囊可以减小车内模拟乘员受到撞击力的冲量 -
15、如图所示,茶碗碗口为圆形,直径 , 茶壶壶嘴沿水平方向,离碗口所在平面高。茶水出口速度因受水压等因素的影响,出口速度并不固定,大小介于至之间。不计空气阻力,为确保水能倒入碗口内,倒茶时茶壶出水口离碗口圆心处的距离,下列四个选项中可行的是( )
A、 B、 C、 D、 -
16、下列四个电学仪表,所测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A、
B、
C、
D、
-
17、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滑块C套在光滑水平杆上,质量为的小球A与滑块C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的长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的足够长的木板Q,木板右端放置一个质量为的物块B,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在距离长木板左侧x处(x未知)有一个固定挡板P。开始时轻绳处于竖直状态,使小球A与物块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接触。现将滑块C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并使间的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让小球A和滑块C同时静止释放,小球A摆到最低点时恰好与物块B发生对心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之后二者没有再发生碰撞。木板Q与挡板P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
(1)、要使小球A摆到最低点时恰好与物块B碰撞,求滑块C向左移动的距离s(2)、小球A与物块B碰撞后,物块B的速度(3)、若木板Q与挡板P恰好发生n次碰撞后静止,求x的值 -
18、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实线为时刻的波形图,此时处于的质点P沿y轴负方向运动。虚线为后的波形图,且。求:
(1)、该波的传播方向(2)、该波的周期T和传播速度v(3)、从时刻开始,经历质点P通过的路程 -
19、如图所示两物块叠放在一起,下面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其质量为m,上面物块的质量为M,两物块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从静止开始对下面物块施加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推力 , 从力开始作用到两物块刚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求:
(1)、该过程经历的时间(2)、两物块刚要发生相对运动时物块的速度 -
20、如图所示,一个处于光滑水平面的弹簧振子,O点是其平衡位置,振子质量为m,弹簧劲度系数为k,振子的振动周期为 , 振子经过O点的速度为v。在O点正上方一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当振子经过O点时,物体恰好落在振子上,并与振子粘在一起振动。求:
(1)、物体落在振子上后,振子经过O点的速度大小。(2)、物体落在振子上后,以振子向右经过O点为时刻,求振子第3次到达最左端经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