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等差数列an中,首项a1>0 , 公差d0 , 前n项和为Sn ,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S3=S11 , 则必有S14=0 B、S3=S12 , 则Sn取最大值时n=7 C、S7>S8 , 则必有S8>S9 D、S7>S8 , 则必有8S6>6S8
  • 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数数列既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 B、an为等差数列,则2an为等比数列 C、Sn=3n11 , 则数列an为等比数列 D、a1=10a2=5an+an+1=172nnN* , 则a2k1=122kkN*
  • 3、已知数列an满足an=32an3,n72an6,n>7nN* , 且数列an是递增数列,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32 B、1,32 C、98,32 D、12,32
  • 4、已知函数fx的图象如图,f'xfx的导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f'3>f'2             ②f'3<f'2

    f3f2>f'3       ④f3f2<f1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 5、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S3=4a4+a5+a6=6 , 则S9S6=(       )
    A、95 B、1910 C、43 D、196
  • 6、已知数列an为正项等比数列,a5a6a7=27 , 则log3a1+log3a2++log3a11的值为(       )
    A、10 B、11 C、15 D、16
  • 7、若f'x是函数fx的导数,且f'a=1 , 则limΔx0faΔxfa2Δx=(       )
    A、-2 B、12 C、12 D、2
  • 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n2=16nn+12n+1”时,由n=kkN*的假设证明n=k+1kN*时,如果从等式左边证明右边,则必须证得右边为(       )
    A、16kk+12k+1 B、16kk+12k+3 C、16k+1k+22k+3 D、16kk+12k+12k+3
  • 9、已知2既是2m与n的等差中项,也是m与2n的等比中项,则m,n的等比中项为(       )
    A、2 B、±2 C、2 D、±2
  • 10、已知数列an前4项为1,3,6,10,则第10项为(       )
    A、28 B、30 C、44 D、55
  • 11、设函数f(x)=exax2x1aR.
    (1)、讨论f(x)的单调性;
    (2)、若f(x)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3)、设g(x)=lnmexx2x+1x>0 , 若g(x)1x+x2mex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
  • 12、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 , 其导函数为f'x=2x+4exfx , 且 f4=e4 , 若关于x的不等式fxm<0仅有1个整数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13、某大学开设选修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以及自身兴趣从6个科目中选择3个科目进行研修.已知某班级a名学生对科目的选择如表所示,则a,b的一组值可以是

    科目

    国际金融

    统计学

    市场管理

    历史

    市场营销

    会计学

    人数

    24

    28

    14

    15

    19

    b

  • 14、算盘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是一类重要的计算工具.下图是一把算盘的初始状态,自右向左,分别表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面一粒珠子(简称上珠)代表5,下面一粒珠子(简称下珠)代表1,五粒下珠的大小等于同组一粒上珠的大小.例如,个位拨动一粒上珠、十位拨动一粒下珠至梁上,表示数字15.现将算盘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分别随机拨动一粒珠子至梁上,设事件A=“表示的四位数能被3整除”,B=“表示的四位数能被5整除”,则(       )

    A、PA=38 B、PB=13 C、PAB=1116 D、PAB=316
  • 15、x2x+y5的展开式中x3y3的系数为(       )
    A、30 B、30 C、20 D、20
  • 16、已知a为实数,则“a+1a2”是“0<a1”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17、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P=2PB , 则PD=(       )
    A、23AB+AD B、23AB+AD C、13AB+AD D、13AB+AD
  • 18、已知复数z=1+2i , 则复数z28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 19、设集合P=xlog2x<2Q=xx22x3<0 , 那么PQ=(       )
    A、x1<x<3 B、x0<x<3 C、x3<x<1 D、x0<x<1
  • 20、极点与极线是法国数学家吉拉德・迪沙格于1639年在射影几何学的奠基之作《圆锥曲线论稿》中正式阐述的.对于椭圆x2a2+y2b2=1a>b>0 , 极点Px0,y0(不是坐标原点)对应的极线为lP:x0xa2+y0yb2=1.已知椭圆E:x2a2+y2b2=1a>b>0的长轴长为62 , 左焦点与抛物线y2=12x的焦点重合,对于椭圆E , 极点P6,0对应的极线为lP , 过点P的直线l与椭圆E交于MN两点,在极线lP上任取一点Q , 设直线MQNQPQ的斜率分别为k1k2k3k1k2k3均存在).
    (1)、求极线lP的方程;
    (2)、求证:k1+k2=2k3
    (3)、已知过点Q且斜率为2的直线与椭圆E交于AB两点,直线PAPB与椭圆E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CD , 证明直线CD恒过定点,并求出定点的坐标.
上一页 347 348 349 350 3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