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期末联考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期末考试试卷
-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A卷
-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B卷
-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A卷
-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适应性考试试卷
-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2)、《诗经·秦风·无衣》中“ , ”两句,表现了战士们同仇敌忾的士气。(3)、《春江花月夜》中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的句子是“ , ”。
-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寓居合江楼①
苏轼
海上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②苏子浮江来。
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③。
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④。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惠州期间。②肯为:岂肯。③痴仙人:《续仙传》载“侯道华好子史,手不释卷,众或问之要此何为,答天上无愚懵仙人”。④罗浮春:酒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上”句描写了诗人眼中明丽的自然风光,“二江”句点出红楼处于两条江水的汇聚处,照应了诗题。 B、“蓬莱”句点明诗人认为美好理想离自己并不遥远,“肯为”句又言这一理想难以实现,带有一丝自嘲。 C、“睡正美”展现了诗人舒适、安逸的睡眠状态,“楼上”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D、“我今”两句写出诗人对理想难以达成的无奈,又用流水比喻时光易逝,凸显出一种悲凉。(2)、有人认为,本诗能体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作内容简要分析。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闵子骞为费宰,问政于孔子。
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
子骞曰:“敢问古之为政?”
孔子曰:“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以德法为衔勒,以百官为辔,以刑罚为策,以万民为马,故御天下数百年而不失。善御马者,正衔勒,齐辔策,均马力,和马心。故口无声而马应辔,策不举而极千里。善御民者,壹其德法,正其百官,以均齐民力,和安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顺从,刑不用而天下治。是以天地德之,而兆民怀之。今人言五帝三王者其盛无偶威察若存其故何也?其法盛,其德厚,故思其德,必称其人,朝夕祝之。升闻于天,上帝俱歆,而丰其年。
“不能御民者,弃其德法,专用刑辟,譬犹御马,弃其衔勒,而专用棰策,其不制也,可必矣。夫无衔勒而用棰策,马必伤,车必败。无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国必亡。治国而无德法,则民无修;民无修,则迷惑失道。如此,上帝必以其为乱天道也。苟乱天道,则刑罚暴,上下相谀,莫知念忠,俱无道故也。今人言恶者,必比之于桀纣,其故何也?其法不听,其德不厚。故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升闻于天,上帝降之以祸罚,灾害并生。故曰德法者御民之本。”
(节选自《孔子家语·执辔》)
材料二:
(唐)太宗曰:“周、孔儒教,非乱代之所行;商、韩刑法,实清平之粃政。道既不同,固不可一概也。”公(魏征)对曰:“商鞅、韩非等,以战国纵横,间谍交错,祸乱易起,谲诈难防,务深法峻刑以遏其患,所以权救于当时,固非致化之通轨。”
太宗御太极殿,大赦,因谓侍臣曰:“为君极难,法若急,恐滥及善人;法若宽,则不肃奸宄。宽猛之间,若为折衷?”公对曰:“自古为政者,因时设教。若人情似急,则济之以宽;如有宽慢,则纠之以猛。时既不常,所以法令无定。”
(节选自《魏郑公谏录》)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人A言B五帝三王者C其盛D无偶E威察F若存G其故H何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敢于,与《〈老子〉四章》“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中的“敢”词义相同。 B、壹,统一、使一致,与《大学之道》“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的“壹”词义不同。 C、恶,厌恶,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恶其声而然”中的“恶”词义相同。 D、固,实在、确实,与《五石之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中的“固”词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闵子骞在赴任之前,向孔子询问治理民众的方法,孔子运用对比等手法非常巧妙地作出了解答。 B、从“上帝俱歆”“上帝必以其为乱天道也”来看,孔子有迷信思想,把治平的希望寄托于上帝。 C、唐太宗认为时代特点不同,是实施周公、孔子的方略还是商鞅、韩非的方略来治理不能一概而论。 D、唐太宗认为国君很难控制法律的标准,法律太严或太宽都会造成恶果,最好是将它们调和适中。(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口无声而马应辔,策不举而极千里。
②所以权救于当时,固非致化之通轨。
(5)、对于治国,孔子和魏征各自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过留声
海川
我去市里接站。
风爷穿了一身簇新的中山装,脚上一双发亮的黑皮鞋。村支书二叔、四叔把我隆重介绍给风爷。我说:“风爷,这身行头真出彩,谁给置办的?”
四叔嘴快:“人家派出所呗,给他里里外外都换了新。”
原来,风爷在返回新疆他儿子秋生家的火车上被偷了。乘警把他的案子就近移交给河北一家铁路派出所。谁知他一到派出所就跟到了家一样,进门就抢活干,扫地,抹桌子,提开水,甩开膀子接管小菜园,浇水种菜……时间一长,案子没什么进展,派出所就想先送他回家。可不管怎么问,他都不说是哪里人,好在听他说话经常带个“刚”字,比如“刚坏”“刚热”等。碰巧我们市一位民警出差路过,还算熟悉这个方言,人家派出所就拜托这位民警帮忙打听。
这事传到了宝山县公安局李副局长的耳朵里。大集体那会儿,他下乡调研时听说过风爷蒯大风的奇闻趣事。因为蒯大风在队上“身兼数职”,表现突出,被公社评为劳模。谁知他非但不领情,反而气得大病一场,直到大队向公社又重新汇报,把他从名单里抹去,这才欢天喜地复了工。李副局长让人家传真个照片对一对,就对上了。
一路上说说笑笑,天刚擦黑,就到了县城。二叔、四叔去安置风爷,我先回家里看看。
老娘正在做晚饭,我说了风爷的事。老娘说:“看来你风爷在新疆他老小那边过得也不怎么样,要不还会赖上人家派出所?”我说:“我记着风爷还有个儿子,画画画得刚好。”老娘说:“是有个大儿子叫春生,前些年没考上大学急疯了,后来就跑出去找不着了。”我说:“秋生他娘呢?”我印象里好像也没见过她。
老娘一声长叹。秋生他娘去世得很早,那时候秋生才四五岁。风爷那时在生产队养牲口,隔三岔五回家给俩孩子备上点干粮,煮地瓜、玉米面、窝窝头。孩子饿了就自己热热吃,这兄弟俩可以说是散养长大的,但他们却刚争气。特别是春生,在一位下放教授的传授下,画得一手好画。可惜连考两年美术学院,都因为语文、数学两门主科不及格而名落孙山。他经不起打击就得了疯病。
春生走失的那一年,风爷也转了行,他被调到队部看大门,兼职看坡。看坡是个辛苦活,夏收看麦场,秋收要看更多场院。随着玉米、花生、大豆先后成熟,他一天二十四小时要转战多个“阵地”。最惊险的一次,在一天深夜遇上了偷花生的。小偷怕他追赶,给屋子放了把火。
秋收过后,忙碌了一年的社员进入了农闲期,而风爷“领导”下的豆腐坊却热气腾腾起来,浓浓的豆香飘得很远。
风爷早上去得比谁都早,晚上走得比谁都晚,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公家的东西他草根不取,别人也甭想占半点便宜。做豆腐,水还未沥干,先过磅上账。即使是熬豆汁熬出的豆腐皮,他也是晾干后一一数好数,卖豆腐时捎带脚儿一起卖掉。
他赚来别人不少白眼,但他一直是老样子。
年底雪下得特别大,豆腐坊便停了工。风爷闲不住,就一步一个窝地去巡街,看村子周边的树木有没有被盗伐。巡了一圈回来,不小心踩空掉进了一个大雪窟窿里。多亏孩子见天晚了家里啥干粮也没有,去队部找他,队长闻讯后组织人手连夜搜寻,才救了他一条命。
原本这些护林的活并不属于他的职责,可队上见他如此尽职尽责,就把这个活划给了他。从此他跟一些盗伐树木的不法分子算是干上了,不法分子对他的油盐不进一时也没招,就改进了作案手法,分两拨人分头作案。风爷来来回回跑了半宿,累了个半死,天亮后还是发现被盗走了不少棵有年头的刺槐树。这是他,要是换作别人,集体还不知要遭受多少经济损失呢。
听老娘说着风爷的往事,不知不觉,天就黑透了。四叔过来喊我们去吃饭。
我们一进村委办公室,就见风爷蹲在屋子一角,端着碗大口往嘴里扒拉饭。二叔笑着说:“甭管他,烂狗肉上不了大席,我们吃我们的。”我笑着礼让了一下风爷,见他不为所动,便随二叔进里屋吃饭。我说:“风爷在新疆待了多久?怎么回都回来了,又要回去呢?”二叔摇了摇头,说:“谁知道他?包产到组那一年,他谁也没说就跑去了新疆,一去就是七八年。今年刚过了年,他又一声不吭突然跑了回来。他家的老屋那年秋天下连阴雨时倒塌了,他回来后也没个地儿住,只能住在村委。他东家吃了西家吃,排着吃了半个月,吃够了爬起来就又走了。”
我又问:“那现在准备怎么安排他?”二叔说:“还能怎么安排?现时不同以往,都是各人顾各人,他可以承包几亩地,自个儿种饭吃。”我又说:“要不联系一下新疆那边?”二叔哼了一声,说:“联系上了,又能怎么样呢?秋生在新疆是修鞋的皮鞋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风爷回来后就包了地。也不知他是因为年纪大了,还是因为扔下手艺有年头了,一年干下来竟连自己的口粮都没种出来。村委觉着他以前对集体是有功的,就在镇上给他争取了个养老名额,将他送进了镇敬老院。他倒是在敬老院里安稳地待了几个月,村里也派人看望过两回,说是在里面很好,人长胖了,也精神了。
可过了不长时间,他却爬出两米多高的院墙跑了。敬老院找过来,村委配合做了调查。他侄子桂生说,他叔那天晚上很晚了是来过一趟,说他在里面待够了。
村里打发人四处找,问遍了所有与他沾亲带故的人家,都没见人。几天后,我在会上碰到李副局长,就把事说给他。
李副局长还真有一副热心肠,没过俩月,就来了电话,笑呵呵地说:“你要找的蒯大风我们找到了。这老伙计,还很会挑地方。他已在邱县南部与沂市交界的一家国有林场当上了伙头军① , 还跟一个胖乎乎的女人过上了小日子。”。
(有删改)
【注】①伙头军:炊事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讲述了风爷在大集体时期对公家事务尽心尽力表现出色,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转型,又面临新的困境与挑战,最终寻到归宿的故事。 B、文章塑造风爷形象时抑扬结合,成功地描写了一位兼有优缺点、既是英雄也是无赖的复杂人物形象,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C、“风过留声”以自然现象隐喻人生哲理,形象蕴藉:风爷一生虽然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迁,但他所做的事情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D、文章对风爷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回家又离开、为什么逃出敬老院的原因均没有交代,这种留白式的写法增加了文本的艺术性和深度。(2)、关于文中母亲回忆风爷的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落中讲述了风爷过去的突出表现,对比如今的境况,增加了故事性,升华了主题。 B、作者描写风爷在做豆腐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运用细节描写突出其正直诚实。 C、别人的白眼、作案分子改变策略,侧面烘托了风爷的形象,突出了他工作的困难。 D、这几段补叙引导读者从历史视角审视风爷的过去,深入理解个人与时代的关系。(3)、风爷从养老院逃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文中的二叔、四叔、李副局长等人能否删去?请简要说明。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切实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需要创新话语传播格局,搭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话语网络。
国际传播话语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动结合。“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继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思想资源,将其创造性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传播内容,为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综观世界文化发展史,不同文化互相开放、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补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文化交流交融要成为国际传播话语的底蕴。中华文化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对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兼收并蓄,以交流、互鉴、包容的方式,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积极学习、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的国际传播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国现代化实践,吸纳具有现代特色的新特质,通过新媒体技术,在国际传播互动中展现我国传播的新时代魅力。
建构多元立体的传播格局。当前,媒体技术飞速进步,传播格局深刻变革,如何跳出既有传播思维定式,不断增强中国话语体系的公共传播效能,已成为解决中国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失语”的关键所在。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要以当今全球化时代为契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建立跨文化的传播系统。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传播。当前,中国话语表达在传播过程中的“痛点”是传统意义上的“渠道中断”和“渠道失灵”。西方利用其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霸权,对中国炮制“话语陷阱”,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由此可见,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和实现,要积极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创新话语传播格局,扩展传播渠道,增强国际话语权。
首先是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应当积极承担起国际传播主力军的重任,主动回应国际社会关切的问题和议题。其次是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普通个体等,也应当成为参与我国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力量。最后是充分重视新兴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形成政府、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国际传播格局,共同推动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尽管新兴媒体的权威性稍显不足,但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宏大叙事和宣传话语,其具有日常生活气息的表达更加鲜活与真实,能够轻易触动人心,引发共情。
融合话语传播优质资源。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纵深推进的当下,中国应融合话语传播优质资源,构建多元立体高效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摘编自朱执《构建多元立体的国际传播话语网络》)
材料二:
数字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突破了地理边界的限制,加速了人类从地域交往迈向世界交往的进程,不同国家、文化或文明形态之间的关系不再仅仅取决于地缘因素。尤其是在人人皆媒介、持续在线和永久连接的社交媒体语境下,交往性传播应该成为未来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主要传播路径。
首先,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不断扩大国际交往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形成多维多层立体的国际交往新格局。在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发生了社会化、个人化转型,日益呈现出跨国性的人际传播态势。为此,除了积极开展政府间的传统外交外事活动,还可以广泛动员跨国公司、民间社会组织、智库、媒体、学者或公民个人等非国家行为体通过贸易、演出、旅游、学术交流乃至探亲访友等形式开展跨国界的人际或群际交流,从而通过现代中国人这一最重要的信息、意义载体和最核心的文化象征符号,展示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其次,让具有交互性、互动性技术属性的社交媒体成为接触国际受众、引导国际舆论的主要技术媒介。中西方现代化价值观在社交网络平台敞开的“互动场”中相互显现、相互碰撞和相互参鉴。不同于传统社交媒体,新的社交媒体通过VR、AR等智能化技术增强用户的在场感及社交体验,以实现社交关系的智能化和智慧化。为此,将智能社交媒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可以营造关联性媒介场景,使国际社交用户身临其境般感受中国的现代化生活,让沉浸于其中的国际受众在潜移默化中认知和认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最后,选择开放性、多向度、多义性的话语形态作为符号媒介,以形成一种交往性传播的态势。国际传播的实质是跨文化交流,其核心机制是对话。真正的话语潜蕴着公共讨论的协商价值,因为它能敞开一个开放性、参与性、共创性的对话空间,从而构成一种协商传播的态势。在话语形态中,非语言符号相对于语言符号更具开放性、多义性,其叙事方式也更为柔性和包容。而在语言符号中,故事性话语文本比说理性话语文本更具开放性、多义性,其叙事方式也更为柔和与包容。基于此,在这个视觉传播日益兴盛的信息时代,相对于使用语言文字符号,我们不妨用纪录片、纪实类短视频等影像符号和故事性叙事文本构建起一套立体、全面的具象化表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理念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并借助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到全世界。反之,若动用封闭性、单向度、单义性的说理性话语文本,其刚性、独断性的叙事方式极有可能引起处于另一种现代化视域下的部分民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疏离。
(摘编自李智《自主构建和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切实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我们需要创新话语传播格局,搭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话语网络。 B、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思想资源,将其创造性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传播内容,是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文化基础的应然之举。 C、在人人皆媒介、持续在线和永久连接的社交媒体语境下,交往性传播理应成为未来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主要传播路径。 D、鉴于新兴媒体比传统媒体的表达更加鲜活与真实,更能够轻易触动人心,引发共情,因此,我们应将新兴媒体作为国际传播的首选方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国际传播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交流、互鉴、包容的方式,学习、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交流交融中丰富国际传播话语的底蕴。 B、新的社交媒体通过VR、AR等智能化技术增强用户的在场感及社交体验,具有智能化和智慧化的特点,有利于构成一种协商传播的态势。 C、伴随着数字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人类正从地域交往迈向世界交往,不同国家、文化或文明形态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D、在这个视觉传播日益兴盛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用纪录片、纪实类短视频等影像符号来具象化表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自2002年举办首届“汉语桥”以来,已有150多个国家、超过140万名学子因为热爱中文而与之结缘,每年更有1亿多海外观众关注比赛盛况。 B、2024年7月,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C、2024年,“ChinaTravel”(中国游)标签火爆全球社交媒体,网络博主们用视频记录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经历,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和关注。 D、来自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来自敦煌的“天妤”……这些带有鲜明东方美学特质的虚拟数字人在元宇宙中为人们带去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4)、目前我国在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上最大的困难与最大的机遇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内容加以概括说明。(5)、自主构建和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需要构建“多元立体”的国际传播话语网络,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其“多元立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那不自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 而今天的我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查找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无法“目见耳闻”的。
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的翁卷有一首颇有意趣的小球《山雨》:“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诗题是“山雨”,诗人反而极为写天晴。诗说整整一夜,月光照着林间,星星在天上闪烁。不但星月灿烂,连一丝云都没有,也没听见雷声。三、四句却突然一变,肯定的认为这座山;以外的山曾经下过一场水雨。明明天晴,诗人为何肯定他山一定下过雨呢?这首诗其实包含着一个潜藏的逻辑推理。
因为下雨溪流必定水急
而此山没有下雨
所以必定是“他山落雨米”
在我们的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比如高中语文课本里:烛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国家,这是外交中的逻辑; ____,____;____,____。学点逻辑,可以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增进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与画波浪线的句子形成排比。(2)、亚里士多德认为格盲是去掉逻辑推理的形式后剩下的结论,所以,格言都有自己的隐含前提。请从下列两句格言中任选一句,参照画横线句子的推理形式将其隐含前提补充完整,形成完整的逻辑推理。①溯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宁国拥有“西湖”之名的景致①是不胜矣,除了天下国名的杭州西湖外,惠州五湖之注称是我国百度中的个宁翘楚。
惠州云湖又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惠城丰心区。自西湖和红花流景区组成.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功能。其山川秀莲、当胜曲折、泸洲四起、青山似巢,白色古岳的亭台楼阔隐现于树木葱茏之宁,景斌妙在天成,有“三萝西子”之美誉。历代以苏东坡为代表的445位文人墨客曾臻足惠州,为西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适产:近代孙中山、周恩未等领导人在惠州从事过革命运动,在西湖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些三交古迹和革命胜迹与西湖的青山秀水融为一体,②相得益彰,浏光山色,风景迷人。
西湖景点宀,苏堤是北宋苏东坡留在西湖的名迹之一,横亘平湖、丰湖之间,堤上至有否新桥,是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白东坡量功修建。东坡当年据资修提,既是体恤惠州人民划船涉水之营,也在平衡丰湖之间筑起了一条观赏西湖风光的通道。九百多年间,苏设西新手几经修建,堤上湖上,月色依然,历史的变革,世事的沧桑尽写共同。每当月明星稀,水面金波璀璨,湖光月色,景同瑶岛。潘文学家吴墨有诗云:“正班水月送湖天,人在苏提行项边; 多少管理夸见月,可知月正比问题,”载称“苏提元月”。
(1)、根据原文语境,用其他成语替换原文中加点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括号与破折号都能表示解释说明。文中画横线的括号能否替换为破折号,请说明理由。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户,曹操用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来比喻自己渴慕贤才的句子是“ ,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借助典故说明自己坚持变法、义无反或的两句话是“ , ”。(3)、长江水势汹涌奔腾,磅礴拉高,历来是文入墨客吟咏的对象,挂写“长江”景色的诗词名句有“ , ”。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宋】刘克庄①
日月跳九,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馔②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飖然容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③处。
【注】①刘克庄 (1187-1269), 字潜夫, 号后行, 他一生伫逢欤河。②吹馔: 东晋孟嘉参加桓温的龙山雅集,一阵风吹来,嘉福被吹落,但他并未发觉。插花:重元习俗,让牧在《九日齐山登高》宁有诗云“菊花须施满头归”。吹馔施花人:瑞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③黄花: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标题“甲午重九牛山作”,点明写作时间是重阳节,词人顺应习俗登临今山而产生怀古之幽情。 B、“炊烟三两人家住”语言平易自然,不事匪饰,以寥落人家的彝疏炊烟,勾勒出男乡宁静安详的景象。 C、词人欲携斗酒诗百篇的豪兴去报答明丽的秋光,然而山深壑幽,山路阻隔,无处寻觅斗寒的黄花。 D、虽然词人处于风雨飘摇的末世,但此词行文疏放,流畅自然,了无斧凿痕迹:是一首真丰见性的诗作,(2)、全词是如何表达“时光易逝,人生迟摹”的情感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其榛兼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其援犀将见者,吾是以知其劲有力也;罢田而分所得,吾是以知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汤之时大旱七年,雒坼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芭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盖言木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莫瘗,靡神不宗。”言疾早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材料二: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故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圣人之所以异者,得其情也。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其于物也,不可得之为欲,不可足之为求,大失生本; 民人怨谤,又树大雠; 意气易动,跷然不固; 耳不可以听,目不可以视,口不可以食,购中大扰,妄言想见。临死之上,颊倒惊惧,不知所为。用心如此,岂不悲哉?
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孙叔敖之遇荆庄王为幸自有道者论之则不然此荆国之幸。荆庄王好周游田猎,驰骋弋射,欢乐无遗,尽傅其境内之劳与诸侯之忧于孙叔敖。孙叔敖日夜不息,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节选自《吕氏春秋·情欲》)
【注】荆庄王:又称楚庄王 (?—前591年),楚穆王的儿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世人之事A君者B皆以孙叔敖之遇C荆庄王为幸D自有道者E论之F则不然G此荆国之幸。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煎,使动用法,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煎”用法相同。 B、靡,没有,与《氓》中“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靡”意思相同。 C、疾,痛恨,与《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疾”意思相同。 D、“乎”与《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乎”意思用法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爱好打猎,大夫们劝谏楚庄王现在晋楚两国形势危急,不要沉迷于打猎,他们认为有志向的人不会做没有目标的事情。 B、商汤因为连续大早七年而令入向山神河神祷告,并从政令是否适度、是否使百姓遭受痛苦、是否贪贿成风等方面进行反思。 C、圣人和俗主都有情欲,不同的是圣人遵循节度以克制欲望,而世俗的君主缺乏对情欲的克制,所以动辄灭亡。 D、世俗的君主一味地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时,会招致百姓怨恨指责,给自己树起大敌,容易动摇意志,变化迅速而不坚定。(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罢田而分所得,吾是以知其仁也。
②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5)、对于好猎一事,楚庄王本人和“有道者”看法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山神庙
氺建国
我与你不期而遇,源于一个阴谋。你识不破接二连三的阴谋,源于你的善良和幻想。从白虎堂到野猪林,从天王堂到草料场,处处埋伏着陷阱和暗箭。你能活着来到这里与我相遇,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你有所不知,你来到草料场之后,我就开始谋划如何帮助你。我职位不高,但在我的地盘,寻机暗中助你一臂之力尚可做到。
老军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你们交割时,他把火盆、锅子、碗碟都留给了你,当然,还有那个大葫芦。你可别小看这个大葫芦,它可是我们五百年前修来的信物。从苹料场投东大路去二三里,你便可打酒吃,若没有这葫芦你就取不了酒,你若不打酒就不会在路上看见我。
你初次见到我时,心里肃然起敬,向我行礼道:“①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我不禁感叹,堂堂八十万禁军救头果然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头戴毡笠子,花枪挑葫芦,脚踏碎琼乱玉,一股英雄气弥漫天地间。
这一刻,你以为打二斤酒、买二斤牛肉,回来美美吃一顿,在残破的草厅睡一觉,今天算是一个开门红。②就在你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拽上草厅门,锁了苸场门 , 信步投东之时,三个鬼祟之人正在赶来的路上。大难临头,你却丝毫不觉。
三个鬼祟之人一路走来,早已成竹在胸,扬扬得意。五短身材,白净面皮,稀疏髭须的是陆谦,紫棠色面皮的是宻安,走在后面的是差拨。差拨不停自夸,此计是差拨和管营推敲多日选定的。差拨无非是想事成之后,从陆谦这里多领几个赏钱。这草料场堆放大量草料,采用火攻,可把人烧得片甲不留。即使烧不死,也可按失火治你个死罪。
阻止三人的阴谋得逞,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你暂避一时。我说过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明示上天加大风雪量,以此阻断一场阴谋。善举终会感动上天。风雪越来越大,吹得陆谦三人东倒西歪。一望无际的白雪,几乎没过三人的膝盖。风雪延缓了三人行进的速度,为等你赶回草料场争取了时间。更重要的是,积雪把两间草厅压垮了,这是我想达到的目的,让你不得不离开草料场。
你想起半里路外的我,只拽得一条絮被,投我这里准备借宿一夜。你前脚刚走,陆谦三人后脚就到了。你来到我这里,环顾一圈,虽然破烂,但也算一歇脚之地吧。陆谦三人放了火,如果转身回沧州城,便不会撞见你。你们撞不见,就不会有厮杀。陆谦、富安来自东京,肯定不熟地理位置,必又是差拨主意,来我这里哲息,之后返回再细查。可见差拨职位虽低,心比蛇垱更毒。
当你听得外面毕毕剥剥爆响,一个鲤鱼打挺,就壁缝看时,草料场刮刮杂杂烧着了。当你看见陆谦三人站在门外,明白了一切时,所有的愤怒和屈辱都汇集到了花枪之上。此时,我也义愤填膺,借助你,如天神下凡,向陆谦三人断喝一声。
向那些撒谎者、伪善者、阴毒者,奸贼、恶贼、泼贼戳去。看,那杆花枪如蛟龙出海,如风驰电掣,如火山爆发。报仇雪恨终有日,只争来早与来迟。
此时,我看见你气定神闹,真不愧是火英雄!③你去下了功声,单提了花枪,轻自投本去。我在你身后,祝福碰;“林昶头,你多保重。”
以后,④你杰处乘止当好汉,再没回来看我。你曾经炸出为戒烧钱纸,也没有兑现。
还有一仆你不知道的事,你走后,奸威高葆浪遣沧州知府前来探查究竟。他们在我这黑发现了陆谦二人的残骸,却晕不到你的踪迹,一气之下,一把火将戒遮山神庙付之一炬。
中年之后,电许是上灭记得我的功德,人们没有忘记我的母举,为我又重修了庙宇,念甲拔身,判官小惠侧立两旁。最为可靠的是,人们也给你熟了金身,站在我的门前。
你依然是头戴毡盆,枪挑葫芦,威风凛凛,逆气逼人。我愿与你永远在一起。但愿世间再无陆谦、富安、蒸拨这样的贼人,以及那样的风雪之伐。
(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具有总起全文的作用,概括了林冲一步步增人陷害、发配草料场的原因。 B、本文第七段描写“风雪”这一自然现象,靠在烘托“我”对林冲无处安身的忧虑之情。 C、本文结尾表达了对林冲的赞美,对陆谦等人的不满,对世间的美好期待等丰富感情。 D、本文语言别具一格,长短句、膜散句顺手拈来,行文语言既通俗易懂,又简洁洗练。(2)、文中划线的四句话是有关林冲的叙写,对这四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林冲希望自己得到神明的庇护,说明此时的他是个敬畏神明、安手现状的人。 B、第二句,“盖”“戴”“执”“锁”等一连串动作细节,表现出林冲做事很谨慎很细致的一面。 C、第三句,说明林冲性格已经山先前的逆来顺受、唯唯诺诺转变为勇于反抗、嫉恶如仇。 D、第四句,“再”“也”两个字,透露出林冲奔赴梁山的决绝和“我”对他没有兑现诺言的不满。(3)、祥林嫂的儿子被狼叼走,是《祝福》小说中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往往是情节运行的动力。请结合文本概述一处这样的突发事件并分析其作用。(4)、小说叙述主要交替使用了“我”和“你”两种人称,这样使用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央视频新媒体综艺节目整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源,用新颖的编码内容来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形成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最终引导受众通过节目内容的外在层面去感悟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使节目内容成功“破圈”。
央视频创新性地建构新媒体综艺节目的内容与含义,将中国文化自信体现在多元的话语场景中。节目通过加入“国风”元素,将传统经典与现代流行结合,带领受众一起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使“国潮”再次成为青年审美的主流文化之一。
新媒体首秀《央 young 之夏》将总台的主播们进行分组,展示才艺。首轮展示中,女主持人组成的“ sunny姐妹团”在《潇洒走一回》的演绎中,先以素雅的民国旗袍配圆扇的妆造开场演唱,后又变装为青春活力运动风与时尚大气职业造型,生动传达了中国传统服饰永不过时的理念;“冰皮月饼队”将多部国产动画片经典的OST进行大串烧,演绎的《爷童回》一开口就带领观众重返童年时光; 别具一格的“康庄大道会嬴队”在《左手指月》中将中国大鼓、古琴、尺八等乐器与钢琴结合,在古典舞曲的烘托下,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古色古香的“国风画卷”;“稻倪欢喜队”在内容上精准贴合青年受众的兴趣点,将当下流行的喜剧脱口秀搬上“官媒”'舞台。网感化的战队名与节目表演,以及才艺展示用新潮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做法,将主流精英语态与市场大众语态完美融合; 而年轻化与偶像化的语态表达,既体现了新型媒体综艺节目在积极弘扬国粹人文价值方面作出的努力,又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摘编自朱穆兰《“破局”“破圈”“破浪”:新型主流媒体的年轻态创新——以央视频“ young”系列节目为例》)
材料二:
“只有破圈才能出圈,只有出圈才可能融合。”去年12月,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解伟,因短视频出圈成“网红”,让更多的游客、网友了解随州特色。伴随着文化旅游春天的到来,如何让文旅行业聚焦更多的目光,使文旅融合更加紧密?如何传播才是新玩法? 一年后,解伟再次给出了“随州出圈”的答案。
解伟认为:“出圆的前提是破圈,敢于破圈才有可能出圈”,他用四首歌曲概括了文旅破圈的四重路径。
“你是谁? 你在哪? 你咋样? ”解伟从三方面解读了黄梅县的破圈探索。
黄梅是谁?黄梅是“戏乡福地,灵润黄梅”。黄梅在哪? 在七省通衢三省交界和鄂东门户的地方。它是什么样? 它是黄梅戏的源头,它有佛教禅宗祖师的传说,它有岳家孝,还有黄梅挑花,它有龙感湖,有五祖寺,有哀夫稻田,有东山问梅村等等这一系列的景区。解伟说,只有唱好《听闻远方有你》这首歌,才能动身跋涉千里,才能追逐沿途的风景,才能感受你的气息。
“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走着走着花就开了》这首歌,极具启示意义。解伟介绍,文旅事业也是一样,“往哪走”是方向,“怎么走”是选择,关键是要“不停走”!“只有不停地走才能有不断的风景映入眼帘,才能带来不断的变化,一定不能停下你的脚步。”
第三个要唱好的歌,就是《外面的世界》。“你拥有我,我拥有你”,才能实现破圈。
“我拥有你”, 即“旅游+”,加农业、加产业、加工业、加智慧化、加城管、加乡村振兴等等,从而实现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农旅融合。
“你拥有我”,即“+旅游”,打造全产业链的景区、景点。解伟举了两个例子。随州黄鹤楼酒业,从粮食的收购、发酵、铸造、出酒、储藏研制等生产流程入手,围绕5A景区的目标来打造全产业链; 随州裕国香菇,从香菇的种植、提取液、筛选、晒干等环节开发体验式的景区,特色旅游项目也带动了区域品牌的发展。
“现在的文化旅游,不再是一个景点、一个自然贪源的单一比拼,而是一整个大生态的比拼。”解伟介绍了第四个重点,那就是要唱好《从我做起》这首歌,里面有一句话叫“我好你好大家好,我善你善人人善”。
大生态由谁构成? 首先由自己构成。文旅行业有句经典的话:“只有居者快乐,才能行者满意”,只有“我好”,才能迎来回头客。解伟引用了中国旅游学院戴斌院长的一句话:“没有一种力量比当地人的笑脸更具有竞争力”,当地人笑得出来,当地人感到幸福,就是旅游文化中的“我好”。通过“我好”,实现了“你好”,彼此的“你我”,才能构建一个生态,最后形成“火家好”。人人共舞,有可能实现全域上的破圈。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解伟表示,要叫响“神韵随州”城市品牌,让八方来客“一见钟情”,演绎湖北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摘编自“长江云”平台报道)
材料三:
新媒体时代,文旅宣传营销要注重以创意为引领,有趣、有梗且真诚的内容更容易引发关注。近期,山东文旅“我姓东”引,发土味喊凌宣传浪潮、各省市运用谐音梗BGM制作的魔性文旅宣传视频等等引得网友瞩目。网友们纷纷调侃要签订各省“互不嘲笑条约”,从一个侧面直观说明此类视频往往比其他宣传视频更受关注。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唯有创意和品质才能填正获得网友认可,进而转化为出游动力。此外,引发共情与共鸣在宣传营销中也十分型要。共情是文旅产品和项目连接游客的重要因素,共情化传播基于强烈的受众意识和准确的受众接受偏好的传播方式。哈尔滨爆火离不开城市的友好与市民的热情,从人造月亮、热气球、冻梨摆盘到本地人免费接送游客、送热饮热贴、争当志愿者等等,“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讨好型市格”背后是政民一心,真诚待客, 网友对哈尔滨的好感度造耐转化为对哈尔滨的旅游向往和行动。在这场文旅比拼中,各地文旅部门主打“听劝”,抓住热皮,跟上节奏,还面向全网征集推介家乡的视频投稿。这种积极的态度和快速行动力,让网友们产生参与感亲近感,线上的宣传共情也转化为线下行动,多地旅游热度迩来不同程度的上涨。
(摘编自赵梦笛 齐骥《“出圈”与“破圈”:地方文旅创新发展的路径与创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央视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将传统经典与现代流行结合,节目内容成功“破圈”。 B、“你是谁? 你在哪? 你咋样? ”解伟从介绍当地历史、位置、文化及景点等角度解读了“破圈”的做法。 C、现在,大家外出旅游不再满足于打卡、拍照和到此一游。文化旅游,比拼的是一整个大生态。 D、各地文旅部门在文旅宣传营销中充分考虑了与游客的共情和共鸣,使多地旅游热度迎来上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些年,地方文旅频频“破圈”,这不仅是新媒体时代文旅宣传创新的体现,更是文旅融合持续深化的彰显。 B、“没有一种力量比当地人的笑脸更具有竞争力”,形象地说明了“我好”在大生态构成中的重要作用。 C、“文旅产业”积极推行“文旅融合”,将是现在或未来各地旅游发展的方向,文旅融合新意足,诗和远方更出彩。 D、三则材料采用相同的结构聚焦当今文旅产业如何“出圈”“破圈”这一共同话题,但又各有侧重。(3)、下列选项不属于“出圈”的范畴的一项是( )A、贵州榕江“村超”火爆,很多游客去榕江不是去看风景,而是为了去看一场活力四射、民族气息浓郁的“村超”比赛。 B、2023年广州国际美食节汇聚湘菜、川菜、湖北菜等地方美食,以及印度、东南亚、韩国等异域美食,游人如织。 C、2023年末2024年初,东北冰雪游人气“爆棚”,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挤满了拉着行李箱来的南方游客。 D、春节期间,潮汕地区英歌舞表演视频片段在互联网被广泛分享和转发,甚至英歌舞也走出国门,走向海外。(4)、材料二中解伟用四首歌曲概括了文旅破圈的四重路径,请用自己的话语概括这四种路径。(5)、惠州市文旅系统现面向全市高中生征求如何推动惠州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请你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并结合惠州实际提出建议。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写文学短评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思考,值得评论的点很多。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a) , 很容易失之浮泛。比如作者怎样渲染气氛,怎么描摹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运用了哪些手法等,都可以成为评论的焦点。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b)。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小通讯员衣服上被撕开的口子等细节反复出现,就可以将它们作为切入口,分析这些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写文学短评(c) , 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和依据;“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叙议有机融合,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比如要想评论陶渊明《归园田居》“善用白描”,就可以从景物的选择、近景远景的勾勒等方面找出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讲清楚作者是怎么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乡村日常生活图景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陶渊明《归园田居》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请找出下列诗句中不属于用到白描手法的一句。(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__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_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节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1)、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诗句,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2)、下列句子中的“假”与文中加点的“假”,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臣闻之,敌不可假 , 时不可失。
D、十旬休假 , 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3)、这一段文字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引用了大量诗文来写雪。试分析引用的效果。 -
1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完成小题。
东郊①
唐•韦应物
吏舍跼②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③。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注】①本诗是韦应物于大历十四年(779)春在鄠县令任上作。②跼(jú):拘束。③遽(jù):仓促,匆忙。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澹吾虑”的“澹”意为“澄净”,“虑”指尘念俗情,杨柳、和风、青山共同营造了雅致宁静的氛围。
B、“依丛适自憩”一句运用动作描写,通过写作者信步游玩的状态来表现他内心的祥和与闲适。
C、“春鸠鸣何处”一句以声衬静,与《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庐”化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句子,写自己在东郊结庐而居的闲适,表达了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2)、有学者认为,历代山水田园诗人中,韦应物诗风最接近陶渊明。请结合本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
1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完成小题。
渔歌子•荻花①秋
【五代】李珣②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荻花:似芦苇,秋天常开紫花。②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地处潇湘的橘子洲秋夜,荻花临风,美景如画。
B、“碧烟中”三句,写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此时皎洁月光下,江水澄碧,云烟淡淡。
C、本词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虽描写的具体景物不同,但都描绘了壮丽的湘江秋景。
D、本词语言不事雕琢,明白如话,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分析本词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哦,香雪》(节选)
①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 !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②对了,今晚台儿沟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地去回忆呢?对了,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索索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③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④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⑤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⑥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⑦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⑧哦,香雪 !香雪!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它为台儿沟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心中的精神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B、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表现对其所代表的知识文化的渴求,也映衬出她对人格尊严的重视,体现了香雪的倔强、自尊心强。
C、作者将香雪对代表知识文化的铅笔盒的追求和其他山村少女对外在物质的渴慕与向往对比,褒扬香雪,批判其他山村少女。
D、作者讲述的山村少女香雪对美好的追求,展现了纯朴善良、不屈不挠的人性美,揭示了青春对远方世界不可抑制的想象。(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写每天只停1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冲击,情节曲折多变,矛盾冲突却并不激烈,有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B、“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大山如伟大的母亲一样养育着淳朴善良的山村儿女。
C、小说的基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但并不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现实和时代深沉而严肃的思考。
D、作者选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定位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以火车为依托展开故事,突出中心人物,构思精巧。(3)、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六段画线句中人物的心理。(4)、作家孙犁曾这样评价《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请你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语言三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所谓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 2022年,数字人大量涌现,除了“天妤”,还有新华网的“筱竹”、浙江卫视的“谷小雨”、敦煌研究院的“伽瑶”、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等,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
作为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虚拟数字人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有机融合,打造出全新的 IP形象。比如,“天妤”的设计以传统飞天和唐代女俑为灵感,她衣袂飘飘,妆造典雅,发型设计是“双环望仙髻”,是在史料基础上参考唐代出土文物设计而成;妆容上使用的黛眉、斜红、莲花形花钿、桃花妆容,则还原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女俑妆容。通过对虚拟数字人外在形象的打量观赏,观众得以与中华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亲密接触”。数字人的设计制作并非易事,既需要技术支撑,又需要文化打底。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整理、应用、传播的过程。比如,为了让“苏东坡数字人”贴近苏东坡的原貌,中华书局在容量超过 70亿字的古籍大数据中心进行海量搜索,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关键词精准抓取到一批涉及苏东坡容貌形象的古籍文本数据。同时,又通过图像搜索技术,抓取了由宋至清涉及苏东坡的100余幅画作,既包括苏东坡的单人画像,又包括如“西园雅集”“赤壁”等主题的群像以及若干石刻画像拓片等,从而初步形成对于苏东坡容貌形象之“古籍真实”的把握,然后再由权威专家进行系统校验,确定下来超写实“苏东坡数字人”的每个细节。由此观之,“苏东坡数字人”的设计制作过程,完全是一次对苏东坡主题古籍文献、艺术作品的整理和研究。由于这种整理和研究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应用性”,所以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非像纯学术研究那样,研究成果大都只能存在于论文中。
数字人要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效发挥作用,可以始于颜值,但最后还是要终于价值,因为人们开发数字人,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使用。如在传统戏曲领域,数字人的身影也越来越活跃。京剧领域已出现“梅兰芳孪生数字人”,粤剧界已诞生粤剧数字人“小勤”,而“秦筱雅”则是秦腔数字人的代表。“梅兰芳孪生数字人”甚至还现身梅兰芳大剧院,并与台下观众深情互动:“距离我上一次登台已经过去了 60多年,没想到我们又重逢了。”那一刻,数字人不仅复原了梅兰芳先生的形态、声音及面部表情,也让人看到了传统戏曲振兴的希望。
数字人让大量文化瑰宝重新“复活”,以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走进烟火生活,焕发青春活力。可是,数字人建设毕竟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其中,内容生态是制约数字人发展的最大瓶颈。虚拟世界中的“你我他”,即使只是存在于数字空间中的化身,也需要现实生活内容作支撑,需要“故事”来引流。唯有如此,数字人才能既拥有好看的“皮囊”,又拥有丰满的“灵魂”。
比如,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只有容貌形象的“物理真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实现“精神真实”。为此中华书局专门建设了“苏东坡专题数据库”,并陆续开发了多个维度的“苏东坡主题知识图谱”。依托数据标引体系,可以生成各个维度的知识图谱,相当于将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与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翻译成一张彼此关联的数据网络,并将其放进“苏东坡数字人”的脑中,从而为“苏东坡数字人”凝神。下一步。中华书局将加强对“苏东坡数字人”的人工智能训练,以为其“赋魂”,从而让“苏东坡数字人”真正像苏东坡一样去认知、思考、表达、行动,最终实现苏东坡在数字世界的“复活”。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入并重构升级歌舞、影视、戏剧、文博等多个文化行业。数字人的产生和应用,是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我们无法预判数字人未来会走向何方,但我们还是希望大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新概念,拥抱新技术,将基础夯实,立足文化本体的价值属性,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时代进程中,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俞国林、王建《数字人: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
文本二:
面对多才多艺的“数字人”,有人开始担心: AI连极需创作能力的画画都会了,那还有什么是它们不能的?将来像记者、画家、作家等是不是要失业了?
实际上,这种担忧大可不必。毕竟,人工智能的目的不在于替代人类,而在于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创造出更大价值。人类科技的进步史,其实就是一部“代替”史。从机械帮助人类劳动,到电脑帮助人类收集、查询、筛选、整理、分析信息,这些改变本质上就是科技与生俱来的功能,也是它之于人类的意义。因此,人类也在不断地探索,力图以人工智能来解放更多的生产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吴汉东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未来人类社会将会有 60%的职业、30%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被取代的岗位有客服、秘书、翻译、会计、交易员,还有仅仅从事法律咨询的律师”。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种“取代”,谨慎而乐观地对待人工智能,而不是逃避,或者“回到过去”。
因为,你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能够被 AI替代的文字工作,大都具有重复性、有相对的标准答案、流程相对固定、有具体的规则。这是件好事,它可以极大节省一些机械的、重复的文案工作,把人的双手从电脑前解放出来,不仅有利于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创作更有价值的东西。
(摘编自《如何看待“数字人”的多才多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人的本质是虚拟人,集合了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往往多才多艺。
B、作为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虚拟数字人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应用场景丰富,在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能发挥有效作用。
C、“苏东坡数字人”这种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应用性,因而比纯学术研究更有价值。
D、数字人技术不断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入多个行业,有人担心像记者、画家、作家等将来有失业的可能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书局通过对苏东坡主题古籍文献、图像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为“苏东坡数字人”凝神赋魂,从而实现了苏东坡在数字世界的“复活”。
B、京剧、粤剧、秦腔等戏曲领域的数字人尝试为原本依赖从和舞台的传统戏曲的振兴带来广阔的发展和无限可能。
C、数字人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人产业的发展可促进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发展。
D、大类科技的讲步史,就是一部“代替”史,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终将取代绘画、写作等文化行业。(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A、身着汉服的“艾雯雯”在国家博物馆上岗。她穿梭于国博各展厅,为慕名而来的全球游客介绍着国博140多万件馆藏文物。
B、以“天好”为主角的系列短剧《千壁寻踪》圈粉无数,观众领略了即将失传的巾舞的无穷魅力,见识了传说中“反弹琵琶”的精妙绝伦。
C、戏曲《四郎探母》遵循中国特有的审美文化,在服饰装扮上,“杨家将”穿明式官服,而“铁镜公主”踩花盆底、戴旗头,俨然是清代后妃的打扮。
D、承载杭州深厚底蕴的亚运数字火炬人“弄潮儿”踏浪而来,以世界首创且科技感满满的方式点燃“钱江潮涌”主火炬塔,这出场成为亚洲奥林匹克历史上的经典时刻。(4)、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类数字人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的现象。(5)、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需要打造一个“数字大”,除了平时在各大博物馆提供讲解、导览服务,还要担任“文博虚拟新闻官”,跟随展览出海,传播中华文化。请结合材料概括打造该数字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人萨迪曾说:“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生活之路迢遥,比拼的并非一时一地的速度,那些不急不躁、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读了以上材料,刚步入高中的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