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2Fe            ②Mg2+            ③MnO2            ④2NH3

    A、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是② 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D、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
  • 2、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铕原子核内中子数为63 C、铕原子核外有63个电子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g
  • 3、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可制得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

    热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A、A B、B C、C D、D
  •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读数 B、滴加液体 C、液体取用 D、液体加热
  •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水
  • 6、下列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A、稀有气体        水 B、锰酸钾        二氧化锰 C、氧气        二氧化硫 D、空气        高锰酸钾
  • 7、关于铁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块是银白色的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C、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D、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 8、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B.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点燃红磷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 9、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请回答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计算该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
  • 10、小刚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产生了几个疑问,让我们帮他一起分析吧!
    (1)、做硫粉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在集气瓶底部都放些水,但它们的作用不同,请你告诉小刚其中一种物质燃烧时,集气瓶里放水的作用:
    (2)、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的碳杂质。

    【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38mm、含碳量不同的4根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含碳量不同的铁丝

    纯铁丝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 0.2%的铁丝

    含碳 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无火星四射,熔断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未记录

    【实验分析】推测表中“未记录”部分的内容可能是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与有关。

  • 11、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a的名称是

    (2)、若B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方法: , 用装置E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 , 测量时,气体应从导管(填“b”或“c”)端通入。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发生装置为(填字母),能用装置D收集甲烷,原因是
    (5)、将收集的氧气倒入装置F的烧杯中,观察到现象是:
  • 12、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D、E是气体,G是一种黑色固体。请回答:

    (1)、用于推动火箭升空的反应是;(填序号)
    (2)、属于分解反应类型是;(填序号)
    (3)、写出②反应化学方程式:
    (4)、写出④反应化学方程式
  • 13、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所示是合成氨气的主要过程,分析生产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的氮气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此方法利用的是氧气和氮气的不同。
    (2)、合成塔中的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氨分离器中发生的变化是
    (4)、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14、

    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空气以及空气中的氧气就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物质。

    【任务一】空气成分的研究

    如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可以利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某次实验的数据如图乙所示。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是通过现象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因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使瓶内压强外界大气压。

    (3)从图乙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足量的红磷熄灭的原因是

    【任务二】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作用的探究,

    (4)观察图回答问题: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根据A和C实验现象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凭上述实验(选填“能”或“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原因是

  • 15、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任务一】研究水的净化

    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向水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了其___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在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但在自来水的生产中没有使用。

    (3)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过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1 , 含铜<1.0mgL1……其中的“铁、铜”指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原子B. 元素C. 分子

    【任务二】研究水的组成

    晓佳为探究不同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不同电压下生成20mL氢气所需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4)a管与电源________极相连,b管中气体可以________。

    (5)实验后,晓佳提出疑问:中间球型容器内液面为什么会上升呢?

    请你为他解释:________。最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________得出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结论。

    (6)晓佳根据图示又分析不同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 16、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和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氩气
    (2)、2个硝酸根离子
    (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氯化钠是由构成的。(写具体符号)
  • 17、利用图1装置研究过氧化氢的反应,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2中的a点对应的操作是推动注射器活塞 B、对比c点和e点可以验证反应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C、对比b点和e点不能验证反应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D、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 18、化学方程式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关于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我们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镁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等于氧化镁 B、2个镁和1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氧化镁 C、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3:2:5 D、24份质量的镁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40份质量的氧化镁
  • 19、下列实验(天平及酒精灯等未画出)能够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蜡烛燃烧 B、铜与氧气反应 C、酒精与蒸馏水混合 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
  • 20、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④粒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 B、②对应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①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③对应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上一页 439 440 441 442 4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