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图所示为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降低水煤气中CO含量的反应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化。
    (2)、该反应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反应速率。
    (3)、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
    (4)、若反应中消耗14g甲和9g乙,则生成g丙和1g丁。
    (5)、丙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2、 感探究之趣,赏化学之美——制作美丽硫酸铜晶体。图1所示为硫酸铜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为制作硫酸铜晶体的实验过程(不考虑水的蒸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0~60 , 温度越高,硫酸铜的溶解度
    (2)、A点的意义:6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g。
    (3)、②中溶液是60℃时硫酸铜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比较①③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①③(填“>”“=”或“<”)。
    (5)、写出一种处理③中溶液的方法:
  • 3、 文字的载体——甲骨、青铜器、简牍、丝帛和纸张等,在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在甲骨和青铜器上刻字,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简牍探中华,帛书藏春秋。竹简、丝帛中的纤维都属于(填“天然”或“合成”)纤维;用墨在竹简、丝帛上书写的文字历经千年而不变色,其主要原因是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纸书《天工开物》中有锻造铁器的记载,“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铁华、铁落”中含有四氧化三铁,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河北省在盐碱地治理与利用方面持续发力,让盐碱地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沃土。
    (1)、培肥“控”盐、节水“阻”盐是常用的盐碱地治理方法。磷酸二氢钙[Ca(H2PO4)2]是一种土壤改良剂,属于(填“氮肥”“磷肥”或“钾肥”);写出一种节水灌溉的方法:
    (2)、河北省持续培育旱碱麦新品种,亩产大幅度提高。旱碱麦富含的淀粉和蛋白质均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旱碱麦还富含多种元素,其中(填“铁”“锌”或“钾”)元素的适量摄入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可预防贫血。
  • 5、 常温下,某小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a中加水,向氢氧化钠溶液b中逐滴加稀盐酸,利用pH传感器分别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M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图1:向N点时的溶液中加大量水可使溶液的pH6 C、图2:向P点时的溶液中加入锌粒能产生气泡 D、图2:Q→S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 6、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白醋和食盐水

    闻气味

    B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测量温度变化

    C

    除去氮气中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浓硫酸

    D

    除去氧化铜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A、A B、B C、C D、D
  • 7、 如图所示为某班学生用废旧金属制作班徽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利用了铁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 B、②中稀盐酸可用氯化钠溶液替代 C、④中铁板上会出现红色图案 D、⑤中塑封是为了防止班徽生锈
  • 8、 如图所示为一种多灯头便携式热源,罐内装有环保矿物油,使用时点燃灯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矿物油具有可燃性 B、点燃灯头过程中提高了矿物油的着火点 C、点燃不同数量的灯头可调控火力大小 D、将火焰盖灭应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 9、 我国科研人员在二氧化钛(TiO2)里混入5%的稀土元素钪,制备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钪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B、TiO2属于氧化物 C、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g D、钪的原子序数为21
  • 10、 我国科研团队设计的一种锂载体分子(CF3SO2Li)可无损修复废旧锂离子电池。CF3SO2Li由碳、氟、硫、氧、锂元素组成,上述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 11、 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均取得圆满成功,飞船使用的某种发动机利用了反应:3N2H4__2N2+3H2+2NH3 , 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12、 “中国水周”期间,学生制作了简易净水器,其中主要用于吸附水中色素的材料是(   )
    A、小卵石 B、石英砂 C、活性炭 D、塑料瓶
  • 13、 如图所示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其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是(   )

    A、集气瓶 B、试管 C、燃烧匙 D、烧杯
  • 14、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绿色低碳的角度考虑,下列能源中最理想的是(   )
    A、氢能 B、 C、石油 D、天然气
  • 15、高铁钢轨的制造需要大量铁矿石炼铁,现有含Fe2O3为80%的赤铁矿石200t , 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__2Fe+3CO2。试求出:
    (1)、Fe2O3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求理论上可炼制纯铁的质量为。(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
  • 16、

    化学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进行了系列探究实验。取三支试管A、B、C分别加入一定量碳酸氢钠,加水振荡至固体完全溶解,实验如图所示:

    (1)【学习交流】试管A中溶液变红,说明碳酸氢钠溶液呈性。

    (2)同学们触摸试管B发现温度变化不明显。20℃时,向盛有10mLNaHC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10mL20%的盐酸,搅拌,测量溶液温度T1=20.8℃。为探究二者反应时温度的变化,需补充实验:20℃时,向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加入 , 搅拌,测量溶液温度T2=22.2 , 由此可知,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是吸热反应。

    (3)小华发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提出质疑:NaOHNaHCO3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NaHCO3不反应;猜想二:NaOHNaHCO3发生反应,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若两者可发生反应,则生成H2O和一种盐(填化学式)。

    【实验验证】小峰认为猜想二成立。他先做了如下实验,记录现象如下表: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现象Ⅰ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4)①现象Ⅰ:

    ②随后小峰取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由此认为自己猜想得到证明。请判断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③参考以上表格信息,请从反应物消失的角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方案为:(写出实验操作、现象)。

  • 17、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和电解水得到氧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在B、C、D中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3)、将燃着的木条伸入b试管收集得到的气体中,观察到
    (4)、通过电解水探究水的元素组成,得出结论:水是由(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的。

  • 18、工业上可用重晶石(主要成分为硫酸钡)制备碳酸钡。化学小组直接用硫酸钡与碳反应得到的含不溶性杂质的硫化钡固体混合物为原料进行模拟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1和操作2均为
    (2)、已知硫酸钡与碳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钡(BaS)和一种无毒的气体氧化物X。X的化学式为:
    (3)、硫化钡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硫化钡的溶解度(g/100g水)

    7.86

    14.9

    22.7

    49.9

    化学社团选用热水溶解硫化钡的目的是

    (4)、可溶性钡盐有毒,但用于胃部检查的钡餐是药用硫酸钡(即硫酸钡的悬浊液)而不是碳酸钡。这说明硫酸钡的性质有:
  • 19、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不稳定性。将水蒸气冷凝在不同材料表面,均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55%时,得到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B、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一定为纯净物 C、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可用于材料表面的消毒
    (2)、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温度为55%时,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是
    (3)、图中-2.8℃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
  • 20、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该技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请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意义是
    (2)、生活在盐湖边的人们“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说明可用通过(填“蒸发”或“降温”)结晶得到Na2CO3晶体。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