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艾草中富含的黄酮素 (C15H10O2)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酮素由 27个原子构成 B、黄酮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2 C、黄酮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D、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2、下列劳动实践与对应的科学知识解释不匹配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科学知识

    A

    用生石灰做自热锅发热剂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B

    利用氩氦刀治疗肿瘤

    氩气快速降温冷冻, 氦气快速升温解冻

    C

    使用煤炉时, 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提高煤的着火点

    D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 3、锶晶格钟是一种新型原子钟。如图为锶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核电荷数为38 C、锶离子((Sr2+)中有40个电子 D、锶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不断被发现,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碳单质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石墨烯和石墨炔是同种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C、石墨烯和石墨炔都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属于化学性质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5、我国成功发射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完成下面小题。
    (1)、金属钛(Ti)应用于神舟飞船, 其主要由钛铁矿(FeTiO3) 来制备, 其中 Ti为+4价,则 FeTiO3中 Fe的化合价为
    A、+2 B、+3 C、- 2 D、- 3
    (2)、为调整空间站内的气体成分,科学家利用物质转化反应消耗航天员呼出的CO2 , 该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参与反应的H2与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1
  • 6、下列做法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大力植树造林 C、露天燃烧处理垃圾 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氦气: He2 B、两个氢原子: H2 C、镁离子:Mg2+ D、氧化铝: AlO
  • 8、翻译《化学鉴原》并用中文命名化学元素如氢、氧、钠等名称的我国近代化学先驱是
    A、徐寿 B、闵恩泽 C、侯德榜 D、张青莲
  • 9、博物馆常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保护文物,该气体是
    A、稀有气体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 10、下列项目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木雕 B、炼铁 C、剪纸 D、刺绣
  • 1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启航”活动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探究其性质,请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多种,例如:①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固体②利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若用方法①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字母序号),该反应属于(填写基本反应类型),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最合适的收集装置为。若用方法②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符号表达式为
    (3)、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用F装置探究氧气性质时,发现铁丝剧烈燃烧,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12、世界是物质的。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铍原子的质子数为 , 铍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2中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各原子的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相同。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图2中A和B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其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
  • 13、“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文物考古彰显我国古今科技文明。
    (1)、科技助力文物发掘:用作测定文物年代的碳14 , 衰变时核内质子数发生改变,则衰变后元素种类(填“改变”或“不变”)。
    (2)、璀璨文明再现:石青[主要成分为CunCO32OH2]是彩绘陶俑的一种矿物颜料,铜元素化合价为+2 , 则n=
    (3)、文物修复与保护:发掘的某些珍贵文物可放入氮气保护箱中,是因为氮气
  • 14、完成下列小题:
    (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试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温度计中的液态金属;②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2)、小明对“豆腐中的化学”非常感兴趣,他发现经过“选豆→浸泡→磨浆→过筛→点浆→压制成型”,制得豆腐。“磨浆”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过筛”与实验室中操作的原理相似。
  • 1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16、通过学习化学,我们学会了从化学视角认识水。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可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 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部分结冰的蒸馏水属于混合物 D、生活中用肥皂水降低水的硬度
  • 17、如图为某品牌儿童钙片标签上的部分文字,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牌儿童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维生素D

    【功效】补钙

    【规格】2.5g/片

    每片中含碳酸钙80%

    【食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1片

  • 18、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化学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并解答探究过程中的问题。

    任务一:河水的净化

    【查阅资料】自然界中的河水中含有多种杂质,其中的不溶性杂质使河水浑浊,可溶性杂质使其具有气味和颜色,小组同学按照一定的流程对河水样品进行净化。

    (1)同学们向河水样品中加入 , 使水中悬浮的杂质快速沉降。如图1是进行过滤的装置,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过滤完成后,同学们发现样品仍然浑浊,则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写出一点)。纠正错误后重新过滤,他们得到了澄清的河水样品。
    (3)若想要进一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进行操作。

    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

    如图2为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电解水实验,以此来探究水的组成。

    (4)实验前,老师向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图中B试管连接的是电源的(选填“正”或“负”)极,A试管中生成的气体是(填化学式)。
    (5)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19、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又称物质不灭定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定律展开了一系列探究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问题。

    I.初步探究

    如图1为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组实验

    (1)实验A中,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撤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表面变黑,钩码会(选填“上升”或“下降”)。实验B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托盘天平的指针会向(选填“左”或“右”)偏。

    (2)于是兴趣小组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他们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II.反思改进

    兴趣小组成员在老师的建议下,重新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2。

    (3)实验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 ,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实验D中,观察到红磷燃烧,小气球先变鼓再变瘪,其中“变鼓”的原因是

    (4)实验C和D反应结束后,托盘天平指针的位置均不发生变化,由此可得出结论:

  • 20、结合图像,从不同角度学习化学。
    (1)、建立模型

    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2)、微观示意图

    如图表示某密闭容器中物质的变化过程。

    ①变化I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变化II和变化III的实质是。写出一个生活中应用变化II的实例:

上一页 155 156 157 158 15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