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全球首个液态阳光项目由中国的李灿院士团队提出,该项目通过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醇(CH3OH)等产品,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转化和利用甲醇流程如图所示。

    (1)、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应用该技术转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CO2+3H2催化剂__CH3OH+H2O

    ⅰ.该流程中CO2回收利用对环境的意义

    ⅱ.若一辆轿车到某地要消耗汽油8升,一升汽油燃烧约产生2.2kg的二氧化碳,要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可得到甲醇的质量为kg?(根据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

    (3)、在一定条件下,甲醇的产率变化如下图所示,为提高甲醇的产率,最佳反应条件为

    (4)、现有一定质量的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150k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kg。
  • 2、生产印刷电路板时,把预先设计好的电路用耐腐油墨印刷在敷铜板上,然后将敷铜板浸入氯化铁溶液中,未被油墨覆盖的铜箔被腐蚀掉,最后将油墨清洗即可得到电路板。废液处理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1)、操作a的名称是
    (2)、写出FeCl3溶液与敷铜板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的化学方程式:
    (3)、从节能角度看,(填“途径Ⅰ”或“途径Ⅱ”)更优越。
    (4)、途径Ⅱ中FeCl3溶液循环利用的优点:
    (5)、“图2”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

    ①氯化铁是图2中的(填字母)物质。

    ②反应B→C中的现象为;铁元素属于人体中的(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③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广东省湛江市是甘蔗的主要产区之一,化学兴趣小组想在校内农场种植甘蔗,围绕学校周边农田进行了项目式探究活动。
    (1)、与甘蔗初相识

    ⅰ.《齐民要术》云:“斩而食之,既甘;迮取汁为饴饧,名之曰糖”,描述了古人砍甘蔗、榨汁喝(如图1)的场景,其中榨汁过筛的过程与下列哪项实验基本操作类似?(填字母)。

    A.过滤                           B.溶解                           C.加热

    ⅱ.9月8日广东新闻报道,湛江遂溪县几千亩甘蔗出现倒伏现象(如图2)。种植甘蔗时为防止出现倒伏情况应该适当施用肥(填“氮”、“磷”或“钾”)。

    (2)、为甘蔗择良田

    任务一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查阅资料】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土壤酸碱度为5.5~7.5.

    【实地探究】小华同学用pH计分别测定了学校周围三处农田的酸碱度,记录如下:

    农田编号

    A

    B

    C

    测得的pH值

    8.5

    6.8

    5.1

    【数据分析】学校周围编号(填“A”、“B”或“C”)处农田最适宜种植甘蔗。

    任务二查明土壤pH偏高/低的原因

    【走访调查】经调查,学校周边农田曾施用了大量铵态氮肥——(NH4)2SO4和(NH4)2CO3(前者水溶液呈酸性,后者水溶液呈碱性)。

    【提出问题】土壤样品中的铵态氮肥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1:(NH4)2CO3猜想2:(填化学式)猜想3:(NH4)2CO3和(NH4)2SO4

    【实验探究】分别取少量A、C土壤浸出液于试管中:

    样品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钡溶液。

    有气泡产生

    C

    含(NH4)2CO3和(NH4)2SO4

    【分析讨论】操作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的作用

    (3)、为甘蔗护环境

    任务三处理实验后废液

    【学以致用】

    小华同学用熟石灰处理了样品A实验后所得溶液,并用pH传感器测定了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所示,你认为哪一点的废液可以直接排放,并给出理由。

    我认为(填“a”、“b”或“c”)点废液可以直接排放,因为

  • 4、

    Ⅰ.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如图1为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仪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④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要用高锰酸钾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

    (3)同学们做实验时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于是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改进,如图2发生装置中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Ⅱ.跨学科实践

    为模拟火箭的设计与发射,兴趣小组组建“气火箭队”和“水火箭队”。

    火箭类型

    氢气“气火箭”

    二氧化碳“气火箭”

    试剂选择

    锌粒和稀硫酸

    小苏打和食醋

    (4)从安全角度分析,模拟火箭不选择氢气“气火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兴趣小组最终选择小苏打和食醋作“气火箭”,如图3为“气火箭”的实验步骤:组装好后设备后,应先________,再添加试剂。

    (6)请写出小苏打和食醋(主要成分醋酸化学式CH3COOH)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

    (7)利用物理方法推动火箭如图4所示,用打气筒向高压仓内打气,打开线闸开关进行发射。在此过程中,仓内气体不会改变的有_____(填字母)

    A. 分子的数目B. 原子的种类C. 元素的种类D. 分子的间隔
  • 5、风电制氢:绿色能源的新希望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攀升,风电制氢技术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路径。这项技术将风能先转化为电能,再用电解水的方式产生氢气,实现清洁能源的深度转化。

    这项技术对能源领域意义重大。风力发电存在输出不均衡、风电输送和消纳困难等缺陷。风电制氢能将过剩电能转化为氢能储存,在需要时通过燃料电池发电重回电网,解决了风电消纳难题。同时,氢气作为清洁能源,燃烧产物仅为水,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用于工业生产、钢铁冶炼,还能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动力,推动工业与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

    不过,风电制氢目前仍面临成本高、设备贵、储运难等挑战。但随着技术进步,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改善。未来,风电制氢有望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柱,为绿色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上文,回答问题:

    (1)、风电制氢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属于(填反应类型)。
    (2)、风点电存在的缺陷 , 风电制氢将能转化为化学能;风电制氢技术投入生产的意义 , 目前面临的挑战
    (3)、下列属于清洁能源的是(多选,填字母)。

    a.风能                           b.氢能                           c.石油                           d.生物质能

  • 6、芜湖铁画——“以铁为墨”的非遗艺术

    将铁片和铁丝加热软化后,使用锤子、钳子等工具不断地进行锻打焊接,造出铁画的整体造型。

    铁片烧红后沾水淬火,能提升铁器的硬度,高温下铁和水蒸气会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用热烘松香柏油当漆,涂在铁画上防止锈蚀,同时增加光泽度和显出黑色。

    ①锻铁

    ②淬火

    ③上漆

    (1)、铁合金的硬度比铁的硬度(填“大”或“小”);“锻铁”是指通过炼制和锻打,调节铁合金中(填名称)元素的含量,以改变铁合金的性能。
    (2)、铁合金属于(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3)、“淬火”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上漆”可以防止铁画锈蚀,铁锈蚀的原理是铁和(填名称)共同反应。
  • 7、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氢气、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

    B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氯化钠

    取样,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CuSO4溶液中混有的H2SO4

    加入足量铜充分反应,过滤

    D

    分离CaO与CaCO3固体混合物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A、A B、B C、C D、D
  • 8、结合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为36g B、75℃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4.1% C、两种饱和溶液由75℃降至20℃时,NaCl析出晶体更多 D、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从混合溶液中提取氯化钠
  • 9、金属蚀刻画能呈现凹版画特有的艺术魅力。如图1是蚀刻模型,胶膜不与蚀刻液反应。某蚀刻废液的溶质主要是FeCl2、CuCl2 , 还有少量FeCl3、HCl。有研究组将铁粉加入此废液中进行探究,得到盐的转化率、酸的浓度与铁粉用量(理论用量的倍数)的关系如图2.请结合图1图2完成下列小题。

    (1)、若要用铜片制作蚀刻画,下列试剂可用作蚀刻液的是
    A、石灰水 B、NaOH溶液 C、AgNO3溶液 D、FeSO4溶液
    (2)、为高效回收铜,生产中铁粉用量(理论用量的倍数)应选择
    A、1 B、3 C、5 D、7
  • 10、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89g C、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 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电子变为钠离子
  • 11、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下列劳动方法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序号

    劳动内容

    劳动方法

    化学知识解释

    A

    洗有涂层的锅

    不能用钢刷刷洗

    钢刷会破坏涂层,加快锅体腐蚀

    B

    生火做饭

    燃烧木柴

    木柴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

    清洗炉具

    加炉具清洁剂

    氢氧化钠能和油脂反应

    D

    消除水壶水垢

    添加食盐

    食盐可与水垢反应

    A、A B、B C、C D、D
  • 12、2025年春晚,一款高科技人形机器人因其灵活的动作引发关注,其外壳采用了PEEK材料[物质化学式为(C19H12O3)n]。该种材料在医疗器械、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该物质中含有O3分子 C、该物质中含碳、氢、氧元素 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13、下列科学家与其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不相符的是
    A、范旭东研究出制精盐技术 B、张青莲教授研发了石油化工生产催化剂 C、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D、屠呦呦用乙醚冷萃提高了青蒿素的提取率
  • 14、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天然水一般要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才能变成生活用水。
    (1)、认识水

    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a、b玻璃管上方生成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净化水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步骤(填序号)。

    (3)、使用水

    煮沸是一种有效的杀菌方法。为求证“喝反复煮沸的饮用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真伪,学习小组以煮沸52次的桶装水为水样,利用下述反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NaNO2计):2NaNO2+2KI+2HSO4=2NO↑+I2+2H2O+K2SO4+Na2SO4。结果表明,1L水样反应时产生了5.08×10-3mg的I2

    ①计算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

    ②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22)》,经换算,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含量应低于7.50×10-3mg。结合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喝反复煮沸的饮用水(填“会”或“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4)、爱护水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请例举一项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 15、碳酸亚铁(FeCO3)可用于制作补铁药剂。用赤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等)和煤粉为原料,制备碳酸亚铁的生产工艺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资料】40℃以上时,(NH4)2CO3易分解。

    (1)、“焙烧”前,粉碎处理赤铁矿烧渣的目的是
    (2)、“焙烧”中,存在Fe2O3被CO还原为单质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酸浸”中,要注意通风并避免明火,原因是
    (4)、“操作Ⅰ”的名称为。加入氨水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加入碳酸铵后还需要的调控的条件是
    (5)、“主反应器”中FeSO4与(NH4)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溶液a中可回收一种化工产品,写出其在农业中的一种用途
  • 16、

    某校兴趣小组从化学视角对我国造纸工艺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

    活动一:了解我国古代造纸技术

    (1)“草木灰水”中含有K2CO3 , K2CO3属于(填“酸”“碱”或“盐”)。

    (2)“石灰”即生石灰,加水“调乳”的化学方程式为

    活动二:了解现代造纸生产

    古法制浆用石灰脱脂脱色能力强,但成纸强度低,现代造纸对蒸煮试剂进行改良,使用NaOH。某造纸厂对造纸废弃物进行处理,经检验“蒸煮”后过滤所得溶液中存在Na2CO3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BaCO3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实验探究】

    (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滤液中还含有NaOH。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取少量“蒸煮”后过滤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观察现象。

    含Na2CO3

    Ⅱ.

    溶液变红色

    含NaOH

    【拓展交流】造纸厂废水主要含有NaOH和一些细小纤维有机物及沉淀物,如果不经处理或轻度处理就将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4)某造纸厂利用pH计和COD传感器(可以用来表示废水中总有机物含量)测得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溶液pH和COD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废水的pH在6~9之间,COD的指标范围为 , 便可排放。

    (5)该造纸厂进行废液处理时,在“硫酸调节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

  • 17、“液态阳光”即“清洁甲醇”和“绿色甲醇”,是指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极低或为零时制得的甲醇。“液态阳光”生产、运输及使用过程如图所示。

    常温常压下,甲醇为液体,具有毒性,误饮后对人体有严重伤害,但作为能源,甲醇具有储运安全、排放清洁、可再生等特点。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液态阳光”生产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
    (2)、一定条件下H2与CO2反应生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甲醇由种元素组成,参加反应的H2与CO2分子个数比为

    (3)、误食甲醇会对人体有伤害,是因为
    (4)、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 , 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填“增大”“不变”或“减小")。CO2也能与水反应,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除了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外,再写一条“液态阳光”作为能源的优点
  • 18、欲证明“CO2与NaOH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①将滴有酚酞试液的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快速推入瓶内,振荡充分反应;②待压强不再减小后,再将适量的稀盐酸快速推入瓶内,振荡充分反应;③待压强不再增大后,将两个注射器活塞先后拉回原位(不进行活塞操作时,活塞不能自主移动)。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现象为三颈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步骤②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DE段压强远低于MN段压强,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D、MN段的压强比初始压强低,说明瓶内的水能吸收CO2
  • 19、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

    灼烧,闻气味

    B

    检验过氧化氢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加入MnO2 , 观察是否有气泡生成

    C

    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KNO3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D

    验证Zn、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将Zn、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 20、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甲:制取氧气,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实验乙:干燥氧气,洗气瓶中盛装的液体为浓盐酸 C、实验丙:收集氧气,气体从导管b进,从导管a出 D、实验丁:对比通入氧气前后白磷的状态,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