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科学实验中,科研人员在20℃、1个标准大气压和其他一定的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水就可以结成冰,称为“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冰”是一种混合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D、结成“热冰”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 2、过氧化钙(CaO2)作为供氧剂,能增加水中溶解氧,改善水质,常用于鱼池急救、越冬等。过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0 C、-1 D、-2
  • 3、维生素C(C6H8O6)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0.9%
  • 4、汕尾盛产的紫菜是一种硒含量丰富的食品。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7g B、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C、硒原子的中子数为34 D、硒属于金属元素
  • 5、中国“天宫”空间站中的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a作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参与反应的a和b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a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 D、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11:9
  • 6、实验安全提示‌是确保实验室操作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实验安全提示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护目镜 B、洗手 C、用电 D、锐器
  • 7、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分类投放垃圾 B、露天焚烧秸秆 C、积极植树造林 D、坚持绿色出行
  • 8、

    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同学们在实验室欲配制50g上述溶液模拟选种。

    【配制溶液】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用量筒量取________mL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选用的量筒规格为________(选填“50”或“100”)mL;溶解过程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问题交流】

    (3)配制过程,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4)经检测,最后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 氯化钠固体不纯
    B. 烧杯中原来有水
    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模拟选种】

    经查阅资料可知:选种的原理是将种子放入16%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空瘪的种子由于密度小会漂浮在溶液表面,而籽粒饱满的种子密度大则沉入溶液底部。

    (5)相同条件下,有的同学尝试用质量分数为26%的氯化钠溶液模拟选种,发现与使用16%的氯化钠溶液相比,漂浮在溶液表面的种子数量________(填“变多”或“变少”)。

  • 9、在“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兴趣小组同学做了系列实验,下列相关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加水搅拌 B、倾倒出上层清液 C、检验酸碱性 D、测定pH
  • 10、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B、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 D、生成物丙中碳、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 11、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 1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可用于炼铁。某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64%,求:
    (1)、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2)、用100t该赤铁矿经过充分冶炼,最多可以生产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01t)
  • 13、为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
    (2)、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4)、若采用丙实验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是 , A溶液与B溶液分别是
  • 14、通过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X的名称为
    (2)、A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时考虑的因素是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要收集一瓶氧气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则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在铁丝燃烧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有
    (4)、B和C装置都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B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若用装置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a”或“b”)管口通入。
  • 15、溶解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描述。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法提纯甲。

  • 16、下面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请回答问题:

    (1)、①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使用铜片,主要是利用铜的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②是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B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3)、③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对比试管(填字母)中铁钉生锈现象的不同,可知铁生锈需要有水参与。
    (4)、在做对比实验时,为了使实验能取得成功,必须控制单一变量。实验①②③中采用了这一方法的是(填序号)。
  • 17、常见的化石能源有 , 它们都是 能源。
  • 18、空气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是;地壳中含量前两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9、质量相同的三种物质磷、铁、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相同质量的钠、锌、铝三种金属,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20、铕(Eu)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氧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问题。

    (1)、铕是一种重要的稀土资源,它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氧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3)、氧元素和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不同。
    (4)、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 , 则相同价态的铕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上一页 194 195 196 197 1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