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火箭的推进剂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1)、偏二甲肼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计算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2、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微观粒子的性质。

    【实验一】如图1所示,烧杯A中装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溶液,烧杯B中装有10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起来。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的原因,小组同学取酚酞溶液浸泡后晾干的无色干燥纸条,用图2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观察到甲中纸条不变色,乙中 , 丙中纸条变红色,证明使酚酞变红的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氨水。

    【实验二】某同学按图3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待传感器开始工作后,打开中间的弹簧夹,使烧瓶两端联通,记录数据变化如图4所示。请回答:

    (2)实验观察到装有二氧化碳的烧瓶中 , 说明氧分子在不断运动。

    (3)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大于氧气分子质量。

    由图4可得出: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填“快”或“慢”)。

    (4)若将两烧瓶同时放入40℃热水中,发现相同时间内气体浓度比常温时变化更大,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还与有关。

    (5)将装有少量酒精的塑料袋排净空气后密封,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塑料袋膨胀(如图5),其原因是(从微观的角度回答)。

  • 3、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1)、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是(选填“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
  • 4、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方法对水进行净化,过滤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小明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时,发现装置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
    (3)、若过滤后的水样有颜色,可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色素。
  • 5、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上述三个反应相同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需要点燃
    (2)、在乙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3)、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净的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早在宋代,轻粉(Hg2Cl2)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将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加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

    材料2:轻粉微溶于水,可制成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1)、轻粉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任写一条)。
    (2)、材料中提及的轻粉的主要用途是
    (3)、轻粉的保存方法应该为(填“阴凉处”或“光亮处”)密封。
  • 7、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氢原子
    (2)、钠离子
    (3)、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
  • 8、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下列有关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石灰石、矿泉水、空气都属于混合物 B、科学思维: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科学探究: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白烟可能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D、科学态度: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9、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蜡烛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正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快 B、白磷用量越多,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越大 C、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白磷耗氧量较多 D、白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观察水进入瓶内体积
  • 10、《本草纲目》记载食肉桂能“面生光华”。肉桂酸(C9H8O2)是肉桂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肉桂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肉桂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C、肉桂酸中碳与氢元素质量比为9:8 D、一个肉桂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 11、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效果 C、给病人输氧时从a端连接氧气瓶,观测氧气流速 D、收集氧气
  • 12、如图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②的符号为Al D、①③原子都容易得到电子
  • 13、我国科研工作者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步骤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水。下列有关该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使用一次 B、能提高产量 C、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性质不变
  • 14、如图表示在密闭容器内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可分解为原子 B、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D、反应后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 15、每年的3月22 ~28日是“中国水周”。2024 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下列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 16、在S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 那么在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0 C、+4 D、+6
  • 17、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以下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制作中涉及了化学变化的是
    A、西秦刺绣 B、绥德石雕 C、西凤酒酿制 D、宝鸡剪纸
  • 18、粉笔的主要成分为石灰石(含CaCO3)和石膏(CaSO4)。如图1所示煅烧32g粉笔末使CaCO3完全反应,试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CaSO4和杂质受热不分解,也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1)、反应前将粉笔制成粉末的目的是
    (2)、反应时,图1烧杯中的现象是
    (3)、由图2所知,生成CO2的质量为g。
    (4)、反应结束,将煅烧后的粉末倒入适量水中,如图3。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微热,主要原因是
    (5)、计算该粉笔末中CaCO3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
  • 19、《千里江山图》是我国传世名画之一。宋代画家王希孟创造性地将炭照、赭石、孔雀石、蓝铜矿等矿物颜料用在不同的画层。
    (1)、画作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变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2)、画作的青色用到蓝铜矿,其主要成分为Cu3OH2CO3x , 已知铜是+2价,则x=
    (3)、画作中所用的矿物颜料也可用于冶炼金属。利用CO冶炼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化学方程式是 , 这里体现了CO具有性,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若反应ad均属同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则该反应类型为 , 其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填字母)。
    (5)、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受热分解(反应e),生成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

    ①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

    ②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实验分析】氧气

    (1)图甲中铜片上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隔绝________,二是提供________。

    (2)通过对比图甲中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处的现象,可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通过图乙中Y形管内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交流讨论】

    (4)图乙中Y形管内的白磷燃烧后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 Y形管内的温度降低B. 氧气耗尽
    C. Y形管内的温度升高D. 白磷的着火点升高

    (5)实验结束后,观察到充分冷却后,Y形管中气球比放入热水前更瘪,原因是________。

    【拓展应用】

    (6)实验小组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探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图1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B. 图2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 若将图3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上一页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