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通过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方法和规律,请你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择。(填字母)
    (3)、实验室用装置B可以制取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B的优点是
    (4)、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则实验室制取氨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端通入集气瓶(填“a”或“b”)。
  • 2、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体现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3)、写出利用CO2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 甲醇CH3OH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4)、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有分子筛膜、温度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大气中CO2过多会造成酸雨 C、植树造林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 , 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D、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 3、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性质。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性质

    (2)、木炭充分燃烧的方程式: , 当不充分燃烧时生成(填化学式)会导致中毒。
    (3)、“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具有吸附性 B、属于金属材料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 4、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5、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的是
    A、H2SO4 B、SO2 C、S D、H2SO3
  • 6、下列物质不能由酸和金属反应生成的是
    A、ZnCl2 B、CuCl2 C、FeSO4 D、MgSO4
  • 7、下列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甲烷 D、臭氧
  • 8、金属的腐蚀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防止金属的腐蚀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下列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A、在铁栅栏的表面涂上油漆 B、在铁中填加金属镍、铬等制成不锈钢 C、在自行车链条上涂油 D、将金属表面氧化成氧化膜
  • 9、如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过滤
  • 1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铁 B、冰水混合物、水 C、海水、氧化钙 D、水、臭氧
  • 11、已知:A、B、C、D、E为初中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换关系,图中“→”指向生成物,“—”表示两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其中A、B为空气中成分,A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C、D在常温下为黑色固体。一种淡黄色固体在A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和E的名称:
    (2)、写出物质C在A中燃烧的现象是 , 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A—C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某金属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D,写出A→D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 该实验集气瓶底要放
    (4)、B在自然界也能变成A,这个过程是作用。
  • 12、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珠江水,并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 操作①的名称是 , 应选用的装置是图乙中的Ⅲ,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装置是图乙中的(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图乙中的(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得到的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该装置(填“能”或“不能”)用于淡化海水。
    (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多选,填字母)。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 13、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分子的性质时,提出疑问,分子运动的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化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查找资料】①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②浓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得到的液体;③氯化氢与氨气会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

    【猜想假设】

    (1)猜想1:温度;猜想2:;猜想3:分子的种类。

    【实验探究】

    (2)完成空白处

    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结论

       

    B中③号试管内酚酞溶液先变红

    猜想1(填正确或不正确)。

       

    猜想2正确。

    如图所示a、c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等浓度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

       

    b处有白烟产生

    氯化氢(HCl)分子运动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氨气(NH3)分子运动速率,它们在b点接触反应生成氯化铵(NH4Cl)分子,猜想3正确。

    【实验拓展】

    (3)实验①中可知,相同条件下 , 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生成白烟的符号表达式为 , 该变化中改变,不变。(填分子或原子)

    (5)已知氯化氢分子质量大于氨气分子质量,对实验③进一步分析,可知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越

  • 14、某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制氧机”,如图1所示,在反应仓中加入过碳酸钠固体、二氧化锰粉末和水产生氧气;图2是实验室制氧气的常用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①
    (2)、若在实验室用简易“制氧机”的药品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填字母);若用D装置来收集O2 , 气体应从端(填m或n)进入集气瓶。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应该在A中试管口添加一种实验用品是 , 其作用是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BC装置探究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设计的方案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收集50 mL O2所用时间

    实验1

    30 mL 2%

    粉末状MnO2 0.2 g

    21 s

    实验2

    30 mL 2%

    粉末状CuO a g

    47 s

    ①表格中a的值为

    ②要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O2所需要的时间,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

    ③图中C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进行操作前,集气瓶未装满水是否影响实验结果(选填“是”或“否”)。

  • 15、

    Ⅰ.通常情况下,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生成氯化铵。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任写一点)。

    (2)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化工厂发生大量氨气泄漏,可用洒水的方法来吸收,原因是________。

    Ⅱ.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4)用“”可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填名称);

    (5)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忽略空气中其他成分,下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Ⅲ.从污染角度: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二氧化氮B. 二氧化硫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

    (7)为改善空气质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 适当控制机动车使用
    C. 关闭所有厂矿产业、禁止烧煤D. 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

    (8)空气质量分级标准如下表:

    空气质量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质量级别

    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某地区空气质量指数保持在16~45之间,那么该地区空气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在________(填“优”或“良”)。

  • 16、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粒子是
    (2)、图2中选项表示镁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形成(填离子符号)。
    (3)、图2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选项有
    (4)、A-C所示粒子共表示种元素(填数字)。
    (5)、B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
    (6)、A粒子所示结构示意图中“8”的意义
  • 17、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查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 B、固定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药品:先让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对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收集气体: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 18、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世界最大产茶国,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目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代茶俗,以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方式,不断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回答下列小题
    (1)、生活中常见到富硒茶、富硒矿泉水、富硒粮食、富硒水果、富硒鸡蛋、富硒蔬菜,其中“硒”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清顶香茶》中记载:“日出卧龙日暮色,月生青顶月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煮茶时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分子获得能量后运动速率加快 D、分子的总数增大
    (3)、市场上有很多“富硒产品”,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硒的原子序数为34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7g D、1个硒原子中有34个中子
  • 19、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保持红热,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 20、下列关于CO2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2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CO2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CO2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上一页 119 120 121 122 1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