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

    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金属镓(填物理性质).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 的数值为.
    (3)、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 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将下列带点的部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氮气的化学式.
    (2)、瓶中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瓶中的水吸收白烟生成偏磷酸(HPO3),偏磷酸中磷元素化合价显十5价.
  • 3、根据图中所示各实验,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注:②、③均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

    ;反应类型:   .

    ;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 4、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3)、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 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
    (4)、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5、通常状况下,乙烯(C2H4)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 __2X+2H2O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水属于有机化合物 C、X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6、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作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2CuO__2Cu+CO2 B、CaCO3__CaO+CO2 C、SO2+H2O=H2SO3 D、HCl+NaOH══NaCl+H2O
  • 7、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__2H2+O2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水是由氧单质和氢单质组成

    ③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④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

    ⑤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

    ⑥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⑧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

    A、①④⑤⑦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⑥⑧ D、③⑤⑥⑦⑧
  • 8、等质量的碳、镁、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
    A、1:4:7 B、6:3:4 C、7:4:1 D、28:7:4
  • 9、右图中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下列反应能用此图表示的是(    ).(化学反应条件未列出)

    A、2H2+O2=2H2O B、2CO+O2=2CO2 C、N2+O2=2NO D、N2+3H2=2NH3
  • 10、对于2KMnO4__K2MnO4+MnO2+O2↑ 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 C、MnO2加快了反应速率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 11、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S+O2__SO2 B、2CO+O2__2CO2 C、2H2+O2__2H2O D、CH4+2O2__CO2+2H2O
  • 12、(双选)“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它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或几乎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的是(有机反应方程式一般用“→”代替“══”)(   ).
    A、2C2H4+O22C2H4O B、实验室制CO2 C、2M+N═2P+2Q 2P+M══Q(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 D、CuO+H2SO4══CuSO4+H2O  Fe+CuSO4══FeSO4+ Cu(CuO、H2SO4、Fe为原料, Cu为产品)
  • 13、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1个烧杯,调节天平平衡,向两个烧杯中各注入等质量且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右盘上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同时向左盘上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铝,待充分反应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天平仍然平衡 B、天平指针偏向铁一方 C、天平指针偏向铝一方 D、铁和铝均有剩余
  • 14、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B、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
  • 1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C2H4+O2CO2+H2O.
    (2)、 KAlSi3O8+H2CO3+H2OKHCO3+H2SiO3+Al2Si2O5OH2 .
  • 16、已知氨气具有还原性,把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会发生类似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反应结果是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亮红色,同时有氮气和水蒸气生成,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

    早在三百多年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玻璃瓶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
    (3)、实验验证(已知:钠在空气中受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  答

    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紧橡皮塞,称量

    称量前需

    ②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微热,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③将橡皮塞取出一会儿后,再盖上,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 1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 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你认为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

    (3)、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因此,如果是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 19、“史上最贵”的实验:

    【步骤Ⅰ】让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成的气体;

    【步骤Ⅱ】让足量镁条在步骤Ⅰ生成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

    (1)、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基本反应类型是.
    (2)、若金刚石质量为m1 , 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生成的炭粉质量为m2 , 则m1m2(填“<”“=”或“>”),理由为
  • 20、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超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以 YₘOₙ(“Y”为“钇”元素的符号)、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煅烧结合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1)、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由种元素组成,其中 Y呈价,YmOn的化学式是.
    (2)、在合成该高温超导物质的同时,还生成了一种气态物质,该物质是.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