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工开物》记载了生铁炼钢的过程:“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调定某生铁样品中铁的含量,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不考虑生铁中其他成分与稀盐酸的反应)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两者的区别是(2)、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为g(3)、请计算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2、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实验,并展开了拓展学习与探究。
【交流分析】
(1)、B中的现象(填”能”或“不能”)证明 NaOH 溶波与CO2发生了反应。(2)、C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填化学式)。(3)、加入少量H2SO4后,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则最终D中溶液一定有Na2SO4。(4)、【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使D中溶液星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NaOH、Na2CO3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王取少量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BaCl2溶液
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红色
猜想三成立
【反思评价】
小明认为小王的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于是,小明改进了实验,将小王实验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 , 得出猜想三成立。
(5)、【拓展交流】实验结束后,小红提出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
A、向D中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 B、向D中溶液加入足量CaCI2溶液 C、向D中溶液加入足量Ba(OH)2溶掖 -
3、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1)、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是(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若要得到较纯净的叙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填字母)。(4)、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将收集到的CO2通入放有紫色石蕊纸花的装置F中,观察到(填“①”或”②”)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得出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
4、小亮发现标有“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的小纸袋内白色颗校粘成块状,干是将该样品带到实验室和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aCl2溶液是中性。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石灰能作干燥剂的原因(2)、实验中甲试管温度明显升商,丁试管内有气泡产生,推测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3)、为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Ca(OH)2小柯查阅资料如下:①Ca(OH)2在580 ℃时会分解生成 CaO 和 H2O:
②2CaCO3在 825 ℃时会分解生成 CaO 和 CO2。
于是用天平称量质量为m的样品,在700℃的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后其质量为m,.若m(填“>”“<"或“ =")m,.说明样品中含有Ca(OH)2。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维续实验探究丁中溶液的溶质成分,将丁中溶液分为3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能得出同一结论的是____(填字母)。A、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 B、将丁中溶液蒸发结品,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7 C、先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为无色。 -
5、已知40 ℃时.NaCI和 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6g和63.9 g。固体M是 NaCl 和 KNO3中的一种物质,20℃时.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井进行如下图操作。(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填一个)。(2)、20℃时.周体M的溶解度为g,固体M是(3)、乙中溶液是M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溶液①、②的质量差为g。
-
6、某回收含钢电缆废料的工厂,利用废弃铜料(只含有钢和一定量的铁)制备硫酸铜并生产波尔多液的流程如图所示。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1)、步骤①中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是(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制备硫酸铜溶液过程中,更符合织色化学理念的是(填“方案1”或“方案2”)。
-
7、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洁净的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某地的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并将当日的检调数据记录如下表。
污染物
O3
NO2
CO
SO3
PM2.5
PM10
检测数据(/m3)
10
20
0
56
90
88
①O3属于空气污染物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②SO2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能源的燃烧,为减少SO2的持放,需利用和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③为了提高空气质量,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采取的行动是
-
8、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材料护征程:航天制造需要用到钛合金材料;工业上可用四氯化钛(TiCl4)生产钛,四氯化钛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2)、燃料助腾飞:搭载神舟二十号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能的推进剂之一是俯二甲肼(C2H2N2),其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生命有保障:我国载人航天环控生保系统已实现由“补给式”向”再生式”转换。可通过催化反应降低舱内CO2的浓度.原理为CO2+4H2CH4+2X.则X 的化学式为
-
9、电影《哪吒2)是首部进人全球影史票房前五的中国动画电影。影片中隐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1)、太乙真人在前往玉血宫的途中食用了鸡腿。鸡腿中主要含有的有机营养物质是(2)、重塑真身时需用炉灶加热鹅粉。从燃烧的条件来看,用嘴向炉灶吹风,带动空气流动、增加的供应、使燃烧变得更旺。(3)、哪吒与敖丙联手用”水火之力”生成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填“变小”或“变大”)。
-
10、下列各项改变后的实验方案,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验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验证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序
除去氯化钠的溶液中混有的氧化镁
实验方案
选项
A.将红磷改为木炭
B.将浓氨水改为浓盐酸
C、将硫酸铝溶液改为硫酸锌溶液
D、将氢复化钠溶液改为氢氧化钙溶液
A、A B、B C、C D、D -
11、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假化剂,能够将二氧化碳选择性的转化为一氧化碳,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方法有助于减少环污染
-
12、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将铅笔芯连人闭合回路中,通电后灯泡发光——石墨具有导电性 B、验证羊毛大衣直伪时取样点燃——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燃烧的气味不同 C、适量食用海带、紫菜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海带、紫菜中富含碘元素 D、打开可乐瓶盖后可乐溢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13、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液。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取出NaCl
B、称量NaCl
C、量取水
D、溶解NaCl
-
14、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运输浓硫酸的车俩应张贴的警示标志是( )A、爆炸性物质
B、腐蚀性物质
C、毒性物质
D、易燃气体
-
15、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A、Na:钠原子 B、N:氮气 C、Zu+2:锌离子 D、AICl:氯化铝
-
16、肉夹馍是院西的特色美食。下列制作内夹模的部分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加水和面 B、发醉面团 C、剃碎肉块 D、切慎夹肉
-
1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水”中只含两种元素的是( )A、冰糖水 B、矿泉水 C、泥沙水 D、蒸水
-
18、项目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并收集干燥的氢气和氧气。(1)、接通电源,收集a气体,靠近火焰,观察到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该气体是(填“氢气”或“氧气”)。(2)、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减少了0.9g,写出通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不考虑水的蒸发)。
-
19、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铜、氧化亚铜中的一种或两种。项目小组取4.00g氧化铜,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展开系列探究。
Ⅰ.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
(1)、以下为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其中提示实验中会用到加热操作的是____(填标号)。A、B、
C、
(2)、装置甲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中部分操作及现象如下:a.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二氧化碳传感器示数不断增大至稳定;
b.点燃酒精灯;加热碳粉;
c.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铜;
d.观察到氧化铜处黑色粉末全部变红;停止加热,收集尾气。
①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以上操作正确的顺序为:(填标号)。
②二氧化碳传感器示数不断增大至稳定,说明装置内已充满二氧化碳。若无二氧化碳传感器,检验装置内已充满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法是(简述实验操作和现象)。
Ⅱ.探究装置丙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性质并测定其组成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为红色粉末,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铜和水。
实验Ⅰ结束后将装置丙硬质玻璃管内的剩余固体全部移至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滤出烧杯中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2.56g。
(4)、装置丙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
20、氯化镁产品大多数是黄褐色或白色固体,习惯称为卤片。某卤片的主要成分为 , 还含少量、NaCl和 , 以该卤片为原料生产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已知:①。
②时,氢氧化铁开始沉淀;时,氢氧化铁沉淀完全。
③时,氢氧化镁开始沉淀;时,氢氧化镁沉淀完全。
(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图中的仪器不会用到的是____(填标号)。A、B、
C、
(2)、“沉铁”时,调节溶液 , 该溶液呈性。(3)、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可实现“脱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滤渣”的成分为。(5)、为制备 , “一系列操作”中宜采用降温结晶,而不宜采用蒸发结晶,其原因是(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