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暖身贴可持续发热,能用于身体局部热敷。某品牌暖身贴的发热包内含有铁粉、活性炭、吸水树脂(具有吸水、保水功能)、盐。兴趣小组对发热包的发热原理开展探究活动。(1)、验证发热包中含有铁粉
将未使用的发热包中原料取出,进行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Ⅰ
将磁铁帘近原料
部分团色粉末被磁铁吸引
原料中含有铁质
Ⅱ
将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加入试管内,加入适量振荡
黑色粉末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
(2)、探究发热包的发热原理打开使用后的发热包,发现其中有红棕色物质。同学们猜想发热包的发热原理可能与铁钉(含Fe、C等)生锈的原理相同。利用图1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步骤Ⅰ:组装好仪器后,需进行的操作为。
步骤Ⅱ:向三颈烧瓶内加入一定量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向注射器内加入少量蒸馏水。
步施Ⅲ:进行以下操作,测得装置内O2的体积分数和温度变化如图2.正确的操作规序为(用①②③④表示)
①推动注射器,向装置内注入蒸馏水,静置1000s.
②打开止水夹a、b,向装置内迅速充满干燥的空气,关闭止水夹a、b、静置1000s.
③打开止水夹a、b,向装置内迅速充满干燥的CO2。关闭止水夹a、b,静置1000s.
④打开止水夹a、b.向装置内迅速充满干燥的O2 , 关闭止水夹a、b.静置1000s、
由实验可知。发热包的发热原理与铁钉生锈的原理(选填“相同”或“不同”)。
(3)、拓展应用另取图1装置,加入未使用的发热包中原料,并注入少量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装置内O2的体积分数降至2.8%,由此预测该原料还可用作____(填标号)。
A、除味剂 B、脱氧剂 C、补铁剂(4)、反思交流经过本次探究,结合已有知识可知“铁生锈”有利有弊,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让科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结合实例谈一谈对“铁生锈”利弊的理解。
-
2、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利用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取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g(结果精确至0.1g).(2)、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干燥的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按气流方向,用字母表示)。(3)、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再将其插入集满O2的集气瓶中,木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由此实验可得出促进燃烧的方法为。燃烧停止后,为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有CO2 , 需加入的试剂为。 -
3、利用化学反应脱除、消耗贮藏环境中的CO2 , 可达到果蔬保鲜的目的。某果蔬保鲜剂如图:(1)、消石灰[Ca(OH)2]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同学取一包使用一段时间的保鲜剂[成分为Ca(OH)2和CaCO3],测定其吸收CO2的质量。用足量蒸馏水溶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为5.0g.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该保鲜剂吸收CO2的质量(写出计算步骤,结果精确至0.1g).
-
4、兴趣小组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开展调查并进行归纳整理。
推进期
信息
推进剂Ⅰ
偏二甲肼
最早使用,稳定。原料剧毒
四氧化二氮
推进剂Ⅱ
煤油
设环保,成本低
液氧
推进剂Ⅲ
液氢
环保
液氧
推进剂Ⅳ
复合固体推进剂
稳定,可长期储存
(1)、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3N2+2CO2+4H2O。偏二甲肼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2)、利用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离出煤油。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3)、使用推进剂Ⅲ时,清洁无污染的原因是。(4)、在长征系列火箭中,推进剂Ⅰ最早使用且技术成熟,利用表中信息分析,开发其它推进剂的理由是(回答1条即可)。 -
5、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系,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1)、多彩生活。“衣”你而定
①蚕丝是织造丝绸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为。
②某防晒服标签上标注其面料成分为85.9%锦纶、14.1%氨纶。其中铝纶属于A.有机高分子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金属材料
(2)、现代农业,仓丰食足合理施用化肥可提高粮食产量。某地小麦出现了叶色发黄现象,种植户追施了尿素。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至0.1%).
(3)、“嫦娥”探月,太空坑“基”我国计划在月球就地取材,制备月境印。月壤中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其中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4)、智慧交通,向“芯”而行智能驾驶系统需要高算力硅芯片。制粗硅时发生反应:2C+SiO2Si+CO2↑,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填标号)。
A、复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
6、某果蔬洗盐的成分为NaCl、Na2CO3和NaHCO3.某同学设计实验测定各成分质量分数。取两份质量均为m g的样品。利用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实验Ⅰ:连接装置1、3.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测得NaOH溶液质量增加a g;
实验Ⅱ:另取装置3,与装置2连接。加热样品,充分反应,测得NaOH溶液质量增加b g.
已知:①碱石灰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NaOH溶液:
②2NaHCONa2CO3+H2O+C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 g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B、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C、NaCl的质量分数为 D、实验1中若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测得NaCl的质量分数偏小 -
7、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并依据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密闭体系中气体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分析
A
装置1:挤压胶头滴管。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气体分子间隔变小
B
装置2:将液体全部注入,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C
装置3:同时将液体全部注入,U形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消耗的气体分子数目:甲>乙
D
装置4:反应一段时间。关闭活塞,试管内液面逐渐下降
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A、A B、B C、C D、D -
8、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测量木条和蜡烛燃烧至熄灭过程中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两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均约为21% B、木条、蜡烛均熄灭后,集气瓶内O2的体积分数:甲<乙 C、70s时,甲集气瓶内CO2的体积分数为88.3% D、可以通过调节O2的体积分数调控燃烧
-
9、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装置
目的
除去H2中的少量HCl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证明某气体为H2
从食盐水中提取食盐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
10、某品牌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有NaN3(气体发生剂)、Fe2O3(主氧化剂)、NaHCO3(冷却剂)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猛烈碰撞时,点火器点火引发NaN3迅速分解,产生的气体使气囊迅速鼓起,主要反应过程如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N3→N2的化学反应速率很快 B、NaN3→Na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32Na+3N2↑ C、Fe2O3→Fe的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D、NaHCO3→Na2CO3的反应吸收能量
-
11、我国科研团队不断改进CH4-CO2干气重整技术,将CO2定向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实现了CO2资源化利用。CH4与C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B、反应物都含碳元素,都属于有机物 C、生成物都有可燃性,点燃前需验纯 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
-
12、利用醋酸能与硫酸钙反应的性质,可用白醋浸泡鸡蛋制作无壳鸡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醋酸能解离出H+ B、碳酸钙属于氧化物 C、制作过程中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 D、醋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13、 NaCl和KNO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NaCl相比,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 B、t1℃时,饱和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6% C、t2℃时, NaCl与KNO3的溶解度相等 D、将t3℃的饱和KNO3溶液降低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
14、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石墨有金属光泽,可用作电极材料 B、酒精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C、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 D、熟石灰能与碳酸钠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15、硅化镁(Mg2Si)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Mg和S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一个硅原子的质量为28.09g C、Si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Mg与Si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
16、某同学用0.40 g氢氧化钠固体和100 mL水配制溶液并测其pH。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称量 B、
量取 C、
溶解 D、
测pH
-
17、柴米油盐中品人生百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柴、煤和天然气等燃料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稻米飘香”体现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C、大量摄入油脂有益于人体健康 D、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由分子构成
-
18、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水经静置、过滤后所得液体属于纯净物 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D、均一、稳定的无色液体一定是溶液
-
19、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B、废旧电池深埋地下 C、大力推广使用火力发电 D、工业烟尘高空排放
-
20、科学与生活交融,安全与健康同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煤炉取暖时注意通风 B、电器起火时用水灭火 C、霉变花生清洗后食用 D、用稀甲醛溶液泡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