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实验小组借助传感器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研究。三颈烧瓶中盛放X溶液,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并用磁力搅拌器不断搅拌。实验装置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0~40s溶液中H+数量不断增加 C、M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D、该反应前后,整个装置中水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
2、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方案甲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B、用方案乙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用方案丙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用方案丁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相对强弱
-
3、图1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兴趣小组进行如图2实验,R是物质甲、乙、丙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R是甲物质 C、t1℃时,甲、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②③烧杯中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
4、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设计并制作简易供氧器 过氧化氢溶液可用作制氧剂 B 了解航天服的制造材料 聚氯乙烯管水冷层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 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 用橡皮泥制作二氧化碳分子模型 二氧化碳分子由氧分子和碳原子构成 A、A B、B C、C D、D -
5、分析下列微观反应示意图,判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 B、图1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量均发生改变 C、图2两种物质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为7 D、图2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反应是因为有NaCl生成
-
6、李靖给申公豹的治病药材清单上有三七、红花等中药材。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需密封避光、低温保存。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B、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可能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D、三七素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
-
7、小田同学在家完成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如图),其中碳酸氢钠与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完成下面2题)。(1)、关于原料,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碳酸氢钠:NaHCO3 B、2个水分子:2H2O C、柠檬酸中的阳离子:H1+ D、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2)、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89g C、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 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电子变为钠离子
-
8、新课标(7~9年级)劳动学科要求学生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小明在家烹饪西红柿炒鸡蛋,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香葱洗净切段 B、西红柿去皮 C、鸡蛋打散成液 D、点火炒鸡蛋
-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C、用铜制作电线电缆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
10、粉笔的主要成分为石灰石(含CaCO3)和石膏(CaSO4)。如图1所示煅烧32g粉笔末使CaCO3完全反应,玻璃管内固体质量随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CaSO4和杂质受热不分解,也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1)、反应时,图1烧杯中的现象是。(2)、反应结束,将煅烧后的粉末倒入足量水中,如图3,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微热,主要原因是。(3)、计算该粉笔末中CaCO3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 -
11、科普阅读:化学为味精“发声”。
争议一:食用味精有害健康?
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 相对分子质量169),能增加食品鲜味。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对人体无害。
争议二:味精加热会产生有害物质?
将谷氨酸钠加热到 , 会转化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有害。
争议三:酸碱性较强的食物加味精不增鲜?
味精的鲜味与其水溶液酸碱度有关:pH在6.7~7.2时,鲜味最强;pH<6.6时,鲜味减弱;pH>7.2时,味精已无鲜味。
争议四:谷氨酸钠的鲜味能单独呈现?
据测定,浓度为0.8%~1%的食盐溶液是人感到最适合的咸味。而在最适合咸味的前提下,正确的添加味精才能发挥菜肴应有的鲜美味。
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选填“易溶”或“难溶”)于水。(2)、谷氨酸钠与胃酸(HCl)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谷氨酸和(填化学式)。(3)、钠摄入超标可能引发高血压等疾病。摄入g谷氨酸钠相当于5.85gNaCl的含钠量。(4)、味精主要成分在温度过高时,会生成 , 所以在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间是。(5)、请判断:争议三的说法(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
12、如图1,将氧气、二氧化碳、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的探头放入装有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数据采集仪器,片刻后向袋内缓缓吹气,测得实验数据如图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曲线X B、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曲线Z C、50s后推测保鲜袋内壁可能有水珠产生 D、200s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13、“碳捕捉技术”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CO2 , 反应③利用了该技术,甲、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气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可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B、反应②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反应③是乙与NaCl溶液反应 D、甲可用作燃料,乙可用于人工降雨
-
14、小宁对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A、HCl、NaOH、Na2SO4 B、KNO3、ZnCl2、FeCl2 C、AgNO3、H2SO4、NaCl D、NaOH、Na2CO3、NaCl
-
1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 , Y为C6H1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X溶液显酸性、转化1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图b转化1和转化2可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属于氧化反应 C、图a转化1和图b转化1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图a和图b两个转化过程中,都伴随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
16、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微观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 B、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 C、X原子总共有2个电子层 D、该粒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
17、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正确的是A、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
物质的分类 C、
空气的组成 D、
物质的组成
-
18、根据“易燃、易爆”物品使用的安全要求,在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A、
B、
C、
D、
-
19、竖炉炼铁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比),它是(填序号)的主要成分。
A.赤铁矿 B.磁铁矿 C.铝土矿 D.金红石
(2)、还原室中发生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和。(3)、某公司每个月消耗含的铁矿石300万吨,理论上可生产万吨铁(写出计算过程)。(4)、该工艺中除了产生的热量充分可利用外,还有(填物质名称)可循环利用。 -
20、二水合氯化钙()可用于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某工厂用含钙化合物(杂质为)的废渣生产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1)、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根据题图2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分析,废渣中“含钙化合物”是 ,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是。(2)、消化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补充完整。(4)、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则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左右。(5)、实验室蒸发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填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