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中有二氧化锰,这二氧化锰是
    A、催化剂 B、生成物 C、氧化剂 D、反应物
  • 2、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水→碳酸 B、铝+氧气→氧化铝 C、乙烯+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D、碳酸氢铵加热氨气+水+二氧化碳
  • 3、下列试剂瓶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B、 C、 D、
  • 4、如图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取用固体试剂 B、闻气体气味 C、加入粉末状试剂 D、倾倒液体
  • 5、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长劲漏斗 B、水槽 C、药匙 D、燃烧匙
  • 6、下列广东非遗中与“龙”有关的场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州烧火“龙” B、广州砖雕“龙” C、湛江泥塑“龙” D、佛山剪纸“龙”
  • 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的容积为350mL,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止水夹关闭,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入30mL水,烧杯中盛有足量水,用凸透镜引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测得烧杯中的水少了64mL。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8、小红和小明分别用如图1、2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图1硬质玻璃管内装有白磷,且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留有20mL室温下的空气。

    ①小红在做实验之前,同时向内推动活塞,活塞都弹回原位,该操作的目的是

    ②实验过程中小红交替推拉左右活塞的目的是 , 刚开始时出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 , 活塞向(填向内或向外)移动,冷却后,密闭容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mL。

    ③我们发现图1装置比图2装置有明显的优点是 , 图2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该实验不能铁丝的原因是

    (2)、如图3是小莉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压强变化曲线。

    已知燃烧匙内为足量红磷。

    分析图4,CD段压强发生变化除消耗氧气外的原因是

    DE段对应的实验操作是

  • 9、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变化、性质和用途,请将下列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E、用途

    (1)、随着温度升高,干冰直接汽化成气态的二氧化碳
    (2)、干冰在﹣78℃以下时是一种白色固体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碳酸来做饮料
  • 10、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主要)含有哪种成分?
    (1)、木条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2)、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3)、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
    (4)、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
  • 1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及其变化,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
  • 12、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酒精+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B、氢气+氧气点燃 C、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D、二氧化碳+水→碳酸
  • 1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氮 B、水银 C、冰水共存物 D、矿泉水
  • 14、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如图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氯化钠 B、液体的倾倒 C、给液体加热 D、处理实验废液
  • 15、下列性质是物理性质的是
    A、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B、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酒精能燃烧
  • 16、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菜刀生锈 C、丹桂飘香 D、电灯发光
  • 17、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成针 B、聚沙成塔 C、玉石俱焚 D、立竿见影
  • 18、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图2是某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①中“其他气体”中主要成分是 , 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稳定”)。
    (2)、用化学用语表示:标出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3)、工业上可通过氨的催化氧化制备硝酸HNO3 , 硝酸H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4)、由图2可知碳酸氢铵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 碳酸氢铵中氢原子和碳原子个数比为。碳酸氢铵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碳酸氢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保留一位小数)。
  • 19、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F都是氧化物,C、D、E都是单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通常状况下,E是银白色金属,F是一种黑色固体,反应条件已省略。试回答: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为 , 物质B的名称为
    (2)、D物质的用途是(任写一种)。
    (3)、反应④的符号表达式为。在实验室做反应④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目的是
    (4)、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为 ,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5)、从分子的角度看,A和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0、

    实验课上,同学们做了电解水的实验,如图

       

    (1)乙气体化学式为。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2)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氯化钠,发现与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上出现黄绿色气体。

    【提出问题】加入氯化钠的水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①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②氯化钠溶液就是在水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提出假设】假设1:氧气和氯气;假设2:氢气和氧气;假设3:氢气和氯气。

    【设计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电解氯化钠溶液,并收集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按照如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用a、b两支试管分别收集两根石墨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

    试管a收集气体呈

    试管b收集气体呈

    假设2错误

    ②用拇指堵住试管b,移近点燃的酒精灯,移开拇指点火

    听到爆鸣声

    证明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反思与评价】

    (3)联系电解水的实验,要证明水的组成,你认为在电解水时(填“可以”或“不可以“)加氯化钠溶液。

    (4)小明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i.操作①的名称是 , 操作①中玻璃棒在该操作中起作用;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ⅱ小明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水。

上一页 860 861 862 863 8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