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 为化合物,A 与B 常温下是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已知丙是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D 在大气中浓度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C;D
    (2)、写出下列化学式符号表达式:A→B+甲:
    (3)、点燃乙物质之前,必须先 , 写出乙物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4)、丙与甲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字母,下同)。
    (2)、属于阳离子的是 , A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
    (3)、B和E两种原子的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3、2024 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1)、地下水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在如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棉花、细沙和小卵石在净水中的作用是
    (3)、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
    (4)、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 , 该过程是变化,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

  • 4、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

    (1)、单质的是
    (2)、氧化物的是
    (3)、混合物的是(均填容器下的字母)。
  • 5、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请按要求填空:①2N2;②Al3+;③Ca2+;④CO2;⑤3个硫离子;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的最小粒子。上述符号中,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填序号);①中符号表示的意义是;画出②中微粒的结构示意图;③中数字“2”的含义是;⑤的化学符号;⑥的化学符号
  • 6、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的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铈原子核外有六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铈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铈的一种氧化物CeO2可在某些反应中用作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C、Ce3+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58 D、若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一种铈原子的质量为bkg,该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ba
  • 7、五种微粒信息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①③、②⑤ B、X原子质量比Y原子质量小 C、①②在化学反应中均易得到电子 D、③④都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且化学性质相似
  • 8、下列有关物质、元素、化学反应的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氟元素为非金属元素,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液氧为纯净物,澄清石灰水为混合物 C、反应: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应该填充到图1中b处 D、图2中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若高锰酸钾属于Y,则水属于2
  • 9、空气和水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积极植树造林均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PM10均为空气污染物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过程中的消毒杀菌,也可用于降低水的硬度
  • 10、某种常见的氮肥其化学式为NH4HCOx , 已知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9.请计算:
    (1)、NH4HCOx中x=
    (2)、7.9g该氮肥中碳元素的质量与多少克二氧化碳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写出计算过程)
  • 11、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
    (1)、苹果酸钠中碳、氢、氧、钠原子的个数比是
    (2)、苹果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只列式,不计算)
    (3)、若某人每天摄入15.6g苹果酸钠,则从中摄入的钠元素的质量为g。
  • 12、

    碘酸钾(KIO3)为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常作为补碘剂被添加到食盐中,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其化学性质。

    【进行实验1】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探究KIO3的热稳定性。记录如下:

    序号

    1﹣1

    1﹣2

    装置

                           

                        

    现象

    加热较长时间后,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顺序)

    ①熄灭酒精灯

    ②将导管取出水面

    (2)由实验1说明KIO3受热 (填“能”或“不能”)分解。

    【进行实验2】按如表数据,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溶质质量分数对KlO3与维生素C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记录如表。

    资料:i.KIO3溶液、维生素C溶液、淀粉溶液、稀醋酸分别指KIO3、维生素C、淀粉、醋酸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KIO3、维生素C、淀粉、醋酸称为溶质,水称为溶剂。

    ii.I2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溶液遇I2变为蓝色,遇KIO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4O6)、醋酸(化学式为C2H4O2)不变色。

    装置

    序号

    KIO3溶液

    维生素C溶液

    实验现象

    溶质质量分数

    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质量

                               

    2﹣1

    10%

    1g

    10%

    1g

    溶液立即由无色变为蓝色

    2﹣2

    5%

    1g

    5%

    ag

    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2﹣3

    2.5%

    1g

    2.5%

    1g

    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5滴稀醋酸后,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

    【解释与结论】

    (3)实验2﹣2中,a=g;

    (4)由上述实验得到结论“KIO3能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I2”,实验证据是

    (5)对比实验2﹣1、2﹣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实验2﹣3中“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

    (7)甲同学由实验2﹣3得出结论:醋酸会促进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乙同学认为不严谨,理由是

    (8)家中炒菜时要在快起锅时才加入碘盐,原因是

  • 13、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有关性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探究一:分子的运动

    (1)按图Ⅰ进行实验时,有明显现象的是烧杯 (填“甲”或“乙”)。

    按图Ⅱ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3)小明发现图Ⅱ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了加热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4)对比图Ⅰ的实验,图Ⅱ实验的优点是

    探究二: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资料: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分子(NH3),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分子(HCl),两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白烟的成分是氯化铵(NH4Cl)。

    (5)兴趣小组设计的装置如图Ⅲ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实验时观察到C处产生的烟较多。由此可知,分子质量越 (填“大”或“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 (填“快”或“慢”)。

  • 14、请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装置A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为 (填字母),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填“a”或“b”)端通入氧气,如何证明用该装置收集的氧气已满:
    (4)、实验室需少量甲烷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收集甲烷气体可选用D或F装置,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的性质有(填一条即可)。
  • 15、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我国科学家研制了全球首套捕集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的装置,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以下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CH3OH的工艺流程图。

    【查阅资料】:甲醇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熔点﹣97.8℃,沸点64.7℃。

    (1)、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请写出步骤1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操作1的名称是
    (4)、操作2利用CH3OH和水的沸点不同分离出CH3OH,应控制温度为________。(填序号)
    A、低于-97.8℃ B、-97.8℃~64.7℃ C、64.7℃~100℃ D、高于100℃
    (5)、甲醇(CH3OH)可作为一种清洁燃料,燃烧过程中不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物SO2 , 理由是
  • 16、

    水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对水质检测、水的净化、水的组成进行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实验检测水质

    【查阅资料】Ⅰ.水的检测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气味、硬度、肉眼可见物等。检测方法包括看、闻、尝、品、查,更详细的指标需要通过精密的仪器测定。

    Ⅱ.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国家有关水的硬度的标准为:

    类别

    极软水

    软水

    中硬水

    硬水

    高硬水

    以CaCO3浓度计/(mg/L)

    0~75

    75~150

    150~300

    300~450

    450~700

    【初步检测】

    (1)同学们取少量河水,用便携式水硬度检测仪测得河水的硬度为311.2mg/L,说明该河水属于________。

    任务二:净化水

    【河水的净化】河水转化为自来水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2)

    在自来水净化中,常用明矾作混凝剂,其作用是使悬浮杂质从水中________(填“吸附”“沉降”“过滤”“蒸馏”)出来。

    如图为常见的家庭全屋净水方案。

    (3)前置过滤器可以过滤________(选填“可溶”或“不溶”)性杂质。实验室进行此操作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

    (4)中央净水机中有中空纤维和一种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的物质,这种物质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任务三:净化水探究“水的组成”。

    (5)

    图甲实验中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6)按图乙进行电解水实验,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通电一段时间后,a、b、c管中剩余液面的高低顺序为________(由高到低排列)。

    (7)关于上述两个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图甲实验利用“合成”的思想证明水的组成
    B. 图乙a管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烧的更旺
    C. 两实验均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 17、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E、F是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图B中数字7的意义
    (3)、粒子C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
    (4)、A~F中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是(填字母,下同),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 18、中国航天事业在浩瀚的太空中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1)、液氢和液氧的组合可用于做火箭的推进剂。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气和液氢都具有可燃性的原因是
    (2)、肼(N2H4)又称联氨,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之一。肼(N2H4)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氮气和水,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宇航员所穿宇航服用铝、橡胶、聚酯材料等制作而成,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其中氧化铝的化学式是
    (4)、航天员头盔面窗两层之间充有氮气,氮气做保护气是因为它的
  • 19、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氖气
    (2)、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2个氢氧根离子
    (4)、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2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水的电解: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B.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测定氧气的含量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一定量的双氧水分解

    A、A B、B C、C D、D
上一页 796 797 798 799 8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