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化学观念和科学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分类观念:空气、矿泉水、液氮都属于混合物 B、守恒思想: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C、证据推理: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该物质一定属于单质 D、宏微结合: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
2、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使用镀金钼丝天线,搭建了地面与“嫦娥六号”的通信桥梁。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个M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4 B、钼属于金属元素 C、钼的元素符号是Mo D、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
3、将碳粉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共22克,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7.6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回答:(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克。(2)、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多少?(请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
4、
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请标出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氢溶液可漂白一些有色物质。
②表示溶液的浓度,该溶液中过氧化氢和水的质量比为。
【进行实验】将红色布条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现象如下表。
实验I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IV
20分钟后布条无明显变化
20分钟后布条颜色稍变浅
20分钟后布条颜色明显变浅
1分钟后布条红色褪去
【解释与结论】
(2)实验I、Ⅱ的目的是探究对溶液的漂白性是否有影响。
(3)欲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对溶液的漂白性有影响”的结论,需要对比(填实验编号)。
(4)通过对比实验Ⅲ、IV,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
(5)欲进一步探究溶液的用量对溶液的漂白性的影响,可补充的实验是:将红色布条浸泡到溶液滴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6)请写出中阳离子的符号。
-
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仪器d的名称是。(2)、用高锰酸钾制备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填字母序号),其中棉花的作用是。(3)、已知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
6、和甲烷均为温室气体,若得以综合利用,对于温室气体的整治具有重大意义。工业上利用和可以制取甲酸 , 甲酸进一步转化为甲醇 , 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给出。(1)、工业生产中,若消耗的反应物在后续的流程中又能生成,则该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制取甲醇的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2)、上述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反应序号)。(3)、反应①中,若反应条件没有催化剂,二者直接反应,得到的产物是(填化学式)。(4)、分析图中反应②③,你对催化剂新的认识是:相同的反应物,若不同,则得到的生成物种类也有可能不同。
-
7、阅读下而科普短文。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天然、保健饮料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叶的组成成分多,重要的有茶多酚、咖啡因等。茶多酚具有抗衰老、抗辐射、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但如果有失眠、神经哀弱等情况,喝茶可能会加重其症状。茶多酚为白色固体,味涩,易溶于水,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导致其含量逐渐减少。关于茶多酚,研究人员做了如下三个探究实验:
【探究一】测试不同品种茶类中茶多酚含量,结果如图1;
【探究二】测试不同冲泡温度冲泡出的茶汤中茶多酚含量,结果如图2;
【探究三】测试不同冲泡次数冲泡出的茶汤中茶多酚含量,研究人员选取某品牌红茶连续冲泡6次,每次冲泡时间和实验结果如图3。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茶多酚的一条物理性质:。(2)、图1中,茶多酚含量最高的茶叶种类是。(3)、结合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茶是一种保健饮品,适合所有人大量饮用 B、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冲泡温度越高,茶多酚得率越高 C、茶冲泡多次后,冲泡出的茶汤中茶多酚含量明显降低 D、口常喝茶时,为了防止茶多酚被氧化,不宜冲泡后放置过久再喝 -
8、某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1)、实验结束时,若注射器Ⅱ中活塞停留在刻度线处,则理论上注射器I中活塞应停留在刻度线处。(2)、注射器1中的气体具有(填“可燃性”或“助燃性”)。
-
9、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氧气
-
10、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其中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1)、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填“>”或“<”)。(2)、早期空间站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 , 上述反应中出现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有(填化学式)。(3)、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不同,将液态空气蒸发分离而得到的。
-
11、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20
5
15
20
反应后的质量
30
X
10
15
A、甲一定属于化合物 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丙和丁在该反应中的质量比为 D、X的值为0 -
12、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变化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 B、微粒观: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元素观: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13、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 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裁玻璃 D、焦炭有可燃性,可用来作燃料
-
14、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已全球上市。西达本胺的化学式为 , 下列有关西达本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达本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B、西达本胺由48个原子构成 C、西达本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D、西达本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15、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铒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铒原子中子数为68 D、铒的元素符号为
-
16、以下是四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
B、
C、
D、
-
17、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以下说法或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严禁就地焚烧垃圾,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可吸入颗粒物都是空气污染物 D、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增加居民区绿化带
-
1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C、铜粉在空气中加热,黑色固体变红色 D、铁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
19、
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和再认识。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图2所示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按如图所示连接仪器,实验开始前应先___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2)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水,除了吸收生成物防止污染空气,还起到的作用________。
(3)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B. 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C. 在实验过程中止水夹未夹紧胶皮管,会导致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偏小 D. 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或不易)溶于水 【探究一】为了防止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造成空气污染,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已知白磷40℃即可燃烧,于是改进装置(图3)重新探究。
(4)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4所示。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引起曲线压强减小的因素是________。
【查阅资料】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8%左右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8%左右时,白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测定的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已知铁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
【探究二】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1】如图5所示,第一天现象不明显,通过长达7天的测定,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为19.1%。
【实验2】如图6所示,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0.0mL
90.0mL
63.6mL
(5)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6)通过对比发现铁粉可比铁丝更加快速地完成实验,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点)
【反思与评价】
(7)结合实验结果和生活经验,写一条防止生活中铁制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
-
20、小明同学欲用如图所示装置和相关药品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1)、写出图中仪器②的名称:②。(2)、用A装置来制氧气时,发生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选择C做发生装置,其优点是;若选择G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4)、若用F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收集满后,发现氧气的浓度不够,以下分析原因中不合理的是(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
②导管口刚开始产生气泡就收集
③集气瓶中事先未装满水
④收集满气体后,未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就直接将集气瓶取出
(5)、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应选择(填装置编号,从装置A-F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