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 B、物质的用途完全由其性质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C、金刚石、石墨的化学式都为C,所以金刚石转化成石墨是物理变化 D、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元素,不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 2、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 2:1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 ”不可能为氧化物 D、反应物“ ”为一种单质
  • 3、2014年至今很多明星因为吸毒而锒铛入狱,饱受公众指责。冰毒(C10H15N)是一种常见的毒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毒分子由三种元素组成 B、冰毒由26个原子构成 C、冰毒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冰毒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g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爆炸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 B、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C、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都是黑色的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都能致人死亡,都有毒性
  • 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排列的是
    A、氮气     液氧     稀盐酸 B、水     氯化钠     空气 C、铜     海水     大理石 D、C60     酒精     石油
  • 6、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物质

    氢气

    氮气

    氧气

    氨气

    沸点

    ﹣252℃

    ﹣195.8℃

    ﹣183℃

    ﹣33.35℃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从空气中获得氮气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氮气、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基本反应类型: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95.8℃~﹣183℃时,可将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根据上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氨气(液态)与氮气、氢气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范围内。

  • 7、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很容易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的 , 把它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蜡块会漂浮,这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 , 而若对蜡块进行加热,它很快就会融化,说明石蜡的
    (2)、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秒后移开,可以看到火柴梗与(填字母)层火焰相接触的部分最先碳化。所以在加热时,应使用火焰的进行加热。
    (3)、取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片刻后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有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石灰水变。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写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8、根据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A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若打开止水夹,集气瓶中倒吸入水的体积小于瓶内剩余空间的1/5,可能由哪些原因引起的,请写出其中的一种原因

    (2)你认为装置B与A相比的优点是

    (3)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装置C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改用铜丝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

    (4)装置D实验过程中,活塞的移动方向为 , 若起始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最后温度降至室温活塞前沿应停在刻度处。

    (5)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管中预先装入适量的水,测得水面高度为a,加热粗铜丝,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燃烧停止,完全冷却后,测得水面高度为b。(已知除去胶塞部分管的长度为c)

    白磷燃烧的现象为: , 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 , 由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 9、A、B、C 三种常见元素,A 元素原子的核内有 11 个质子;B 元素原子形成的离 子 B2-与 A+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 B 的相等,但 C 比 B 多一个电 子层。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A 元素的符号为 , B 元素原子形成的 B2-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2)C 元素的名称为 , 易(得或失)电子,形成(填离子符号)

  • 10、按要求填空:
    (1)、北京冬奥会颁奖礼仪服内胆添加了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石烯发热材料。下列物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填数字序号)。       

    ①氯化钠   ②铁丝   ③二氧化碳   ④氢气

    (2)、冬奥会“冰丝带”速滑馆采用了CO2直冷制冰技术,利用高压获得的液态CO2蒸发吸热,降低水温,快速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加压后CO2分子体积变小        b.水变为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c.蒸发后CO2分子间隔变大

    (3)、下图是一氧化碳CO与氧气O2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填数字序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请填空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关系。             

    ②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关系。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 属于化合物的有 , 属于单质的有(填数字序号);

    ①五氧化二磷   ②冰水混合物   ③纯净的空气   ④二氧化碳   ⑤液氮   ⑥水银

  • 1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将试管套入试管夹时,应从试管套入(选填“底”、“口”)。

    (2)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3)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给试管 , 再加热。

    (4)倾倒液体时,标签应该

    (5)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保持水平。

    (6)用酒精灯给容积为15mL的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则试管内的液体体积不宜超过mL。

    (7)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倾斜。

    (8)洗过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    ,表明试管已洗干净。

  • 12、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A、    B、    C、    D、   
  • 13、高纯金属铊及其合金可做半导体材料,价格与黄金相当。如图所示是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 B、铊原子易得到电子变为Tl3+ C、铊元素的原子质量为204.4 D、Tl”表示铊这种物质、铊元素、1个铊原子
  • 14、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吹涨气球,气球内气体分子数目增加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后体积变小,因为分子体积变小 C、过氧化氢能杀菌消毒而水不能,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D、水银(汞)温度计测量体温的原理:温度改变,原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制作霓虹灯时充入稀有气体 B、液氮用作冷冻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酒精用作内燃机的燃料
  • 16、绵阳市标志性建筑越王楼是中国历史名楼,楼中展有陶瓷、青铜器和书画作品等。下列有关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陶瓷耐腐蚀 B、青铜器硬度大 C、宣纸易燃烧 D、墨迹难氧化
  • 17、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元素周期表的编制 B、纳米技术的成功探索 C、“绿色化学”的提出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 18、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气体。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采取多种方式去除二氧化碳,抵消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
    (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
    (3)、二氧化碳分子中,CO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4)、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
    (5)、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整数比)
    (6)、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7)、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 , 则气体是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化学式是 , 其中氢氧根的化合价是
  • 19、

    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呢?学习小组开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活动。

    【史料研究】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测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1)冷却到室温后,曲颈瓶内液态汞表面产生红色粉末,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填“液面上升”或“液面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设计与实验】设计并利用图2装置测空气里氧气含量

    (2)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为(填序号)。

    ①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②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④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

    (3)实验结束,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的化学符号是

    (4)小组同学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束时观察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小于集气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多选,填序号)。

    ①红磷量不足;②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的操作过于缓慢;③旋紧橡皮塞后发现橡胶管上弹簧夹未夹紧;④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优化与实验】同学们想要改进装置经讨论后,分别取足量红磷采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数据分别如图4、图5。

    (5)图4中氧气含量从20.08%下降到8.05%,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6)图5中BC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图3中水的作用

    【反思与交流】

    (7)实验中汞、五氧化二磷有毒,对环境“不友好”。结合实验原理和药品弊端可选择的替代药品有(供选择的药品有:木炭、硫、铁丝、铜粉)。

  • 20、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装置完成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 ,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向试管中加入药品的操作是 , 想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2)、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3)、用装置E收集氧气,检验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4)、装置F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上一页 780 781 782 783 78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