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用稀硫酸除铁锈:
    (2)、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 2、清洁剂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厨房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NaOH,使用时要戴上橡胶手套,其原因是
    (2)、“水垢净”的有效成分为盐酸,可去除水垢[主要成分CaCO3、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出一个即可)。
  • 3、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课上小明同学把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最先看到的现象是 , 请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 过一会看到有无色气泡冒出,请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课后清洗仪器时,他发现溶液变成浅绿色 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写物质名称)。
  • 4、安全重于泰山,化学实验正确操作十分重要。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品尝药品 B、不慎将少量酸沾皮肤上应立即涂硼酸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D、实验室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 5、高铁酸钾(K2FeO4)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①MnO2+4HCl(浓)Δ__MnCl2+Cl2↑+2H2O

    ②3Cl2+2Fe(OH)3+xKOH=2K2FeO4+6KCl+y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②中 x=10,y=8 B、反应①中,可得到纯净的氯气 C、在反应①中,只有氯元素化合价改变 D、上述反应中有分解反应
  • 6、不随加入水的质量改变的是
    A、某溶液中溶质质量 B、溶质质量分数 C、溶液的 pH 值 D、溶液的体积
  • 7、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前提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   CO2的验满 D、   称量氢氧化钠
  • 8、下列用微粒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吹胀气球:分子的体积增大 D、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H+
  • 9、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盐可以调味腌制白菜 B、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C、碱性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D、浓硫酸可以作食品干燥剂
  •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稀释浓硫酸 C、除去CO中的CO2 D、熄灭酒精灯
  • 1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并利用模型进行合理的分析、总结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是由构成的。水是由(填符号)构成的。
    (2)、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下列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①金和铁性质不同,属于不同种金属

    ②CO和CO2性质不同,属于不同种物质

    ③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如上图),但二者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3)、下列是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关系的网络图,完善网络图。

    图中①表示的是 , ④表示的是

    (4)、学家运用了模型建构的方法探索原子的结构。下列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②汤姆孙等人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③卢瑟福等人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修正了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

    ④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不会被替代

  • 1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因。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所给的信息,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元素 B、二氧化碳 C、碳单质
    (2)、图1是“碳中和”所采用的三种方法。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供给人们呼吸的;这种“碳中和”的方法既属于生物固碳,也属于固碳。
    (3)、CO2在催化作用下可转化为汽油,过程如图2。在反应①中CO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1:1,则另一种生成物是(填写化学式)。反应②生成的(CH2)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将从排放源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海底,是一项碳封存技术。能将CO2气体压入地下实现CO2液态封存,原因是(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 1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 14、12.0g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与反应)与100.0g稀盐酸(HCl)完全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为107.6g。(已知:CaCO3+2HClCaCl2+H2O+CO2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CaCO3 中Ca、C、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3)、样品中CaCO3 的纯度(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 15、如图所示进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CO2+2NaOH=Na2CO3 + H2O)

    (1)、甲处的实验现象为 ,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该反应中CuO发生了(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乙装置的作用是
    (3)、丙装置的作用是:① , ②
  • 16、

    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

    实验一:制取气体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高锰酸钾粉末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为得到较干燥的气体,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实验二: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

    (3)甲图加湿仓中水的作用是 , 加湿仓中O2流过的路径相当于图(填:乙、丙、丁)。

  • 17、

    某科研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探究一:质量守恒定律

    (1)在图1实验装置中,橡胶塞和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探究二:CO2的捕集

    (2)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            (填序号)。

    A. 臭氧层空洞B. 全球气温上升C. 雾霾天气

    (3)实验过程中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图2所示CaCO3分解所得CaO疏松多孔,有利于捕集CO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18、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1)、用上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若注射器Ⅰ中产生 6mL的气体,则若注射器Ⅱ中产生的气体约mL。
    (2)、实验室中常通过操作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19世纪,化学家们将CaH2固体作为贮氢材料,将其加入水中即可得到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已知 A-G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A、C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E为气体,固体G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1)、G 在化学反应中起作用。
    (2)、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3)、若D为黑色固体,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燃烧产物F为黑色固体,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20、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
    (2)、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2个镁原子
    (4)、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上一页 749 750 751 752 7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