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数字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中的“2”表示锌原子得到2个质子 B、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元素 C、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D、中化学式上方的“+3”表示2个铝的化合价为+3价
-
2、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D、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
-
3、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测定”的探究实验。
图1 图2
(1)、教材知识回顾:①实验室常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如图 1),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②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少于总容积的1/5,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任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探究步骤:①将仪器按如图 2 装置连接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如图 2 所示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③打开止水夹 a 和 b,向 A 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A 中水进入到 B 中,露出白磷后,关闭止水夹 a 和 b,测得 B 中水的体积为 200mL。
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反应结束后,燃烧匙中的白磷未能全部燃烧。因为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填符号),该气体(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b,B 中水倒吸进入到 A 中,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变为 159mL。
(3)、实验分析:计算小组同学所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4)、与教材实验相比,本实验的优点有(任写出一条即可)。(5)、思维拓展: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 3)内的温度、氧气浓度和压强的变化趋势如图 4所示。图3 图4
①图 4 中曲线 Z 表示。
②曲线 X 中 AB 段变化的原因是。
-
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1)、以上装置 A~F 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其错误操作是 , 用改正后的装置完成后面的实验;(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选用(填字母序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4)、若用装置 F 收集氧气,检验该瓶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5)、实验室还可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6)、某同学进行该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b.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
c.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7)、已知硫化氢气体可由硫铁矿(固体)和稀硫酸(液体)反应,在常温下制得。该气体易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由上述信息推知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硫化氢可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
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处理饮用水。早在 19 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
臭氧作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 15 倍之多。
臭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如表 1 所示。表 1 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对比
消毒效果
消毒所需时间
(0.2mg/L)
二次污染
投资成本
(900m3设备)
臭氧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
细菌、病毒、芽孢等
<5min
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
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约 45 万元
氯气
能杀灭除芽孢以外的大多
量微生物,对病毒作用弱
>30min
刺激皮肤,有难闻气味,
对人体有害,有二次污染,
残留,用后需大量水冲洗
约 3 万~4 万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臭氧物理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2)、描述臭氧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3)、为了快速杀灭病毒,应选择的消毒剂是;(4)、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图中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D、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
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甲:将铁丝盘成螺旋状,在铁丝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是;为什么要待火柴快燃尽时,再将铁丝插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实验乙: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3)、实验丙: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瓶底水的作用:。
-
7、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1)、仪器 A 的名称是 , 仪器 F 的名称是;(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填仪器名称);(3)、以上仪器中,加热时需垫上陶土网的是(填仪器名称);(4)、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可能导致后果是:。
-
8、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目的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多少
验证蜡烛燃烧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探究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
9、小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 8.5g(1g 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A、7.5g B、8.0g C、8.5g D、9.0g
-
10、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白醋 B、娃哈哈纯净水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
1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中空气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CO2+H2O→H2CO3 B、HgOHg+O2 C、Fe+HCl→FeCl2+H2 D、NaOH+HCl→NaCl+H2O
-
13、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变质 B、蜡烛燃烧 C、钢铁生锈 D、动植物呼吸
-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主要成分按质量计算:氮气 78%,氧气 21% B、鱼类能在水下呼吸,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
-
1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倾倒液体
B、装入固体粉末
C、加热液体
D、添加酒精
-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一】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1)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缓慢滴加稀盐酸(如图1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时,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2)某兴趣小组同学用p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如图2所示)。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该实验也可以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请你说明理由。请分析60 s时,烧瓶内溶液中的微粒有(用化学符号表示)。
【探究二】部分酸碱盐之间反应
向碳酸钠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如图3所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同学们对滤液和滤渣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3)经分析,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有。(4)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 ,稀硫酸与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4所示。请分析沉淀质量增加的原因是;经计算,滤渣中硫酸钡的质量分数为(用m和n的关系式表示)。(5)由探究一和探究二可归纳物质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 -
17、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金属材料。某种镁合金的成分为Mg和Al。(1)、镁合金是轻薄笔记本电脑外壳的首选材料,主要利用了镁合金的优良性能。(2)、取该镁合金一小块进行实验。实验前,需用砂纸打磨镁合金的目的是。(3)、将打磨后的镁合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①若X为过量H2SO4 ,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②若X为一定量CuSO4溶液, Z为无色溶液,Y的成分可能是。
-
18、水是生命之源,水也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物质(常态下水的密度约为1g/cm3)。(1)、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2)、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毫升。(3)、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填字母)。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减少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4)、在60℃时,分别取 X g氯化钠固体和X g硝酸钾固体进行图1的实验(图2是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加入乙烧杯中的固体是(选填“NaCl”或“KNO3”),X的取值范围是g。 -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选用图1装置中的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制取CO2 , 应选用图1中的装置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设计实验验证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验证操作
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结论
现象;化学方程式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4)、用图2所示装置继续探究CO2的其他性质。①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可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②观察到纸花变红,但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
20、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其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回顾航天历程,感受大美中国成就。(1)、月球土壤中的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的可控核聚变燃料,被科学家们称为“完美能源”,氦-3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氦元素属于(选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氦原子的质子数为。(2)、月球上独特的矿产资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含有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已知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为氧化剂。
①四氧化二氮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具有相同的(选填“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
②偏二甲肼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3N2↑+4X,则X的化学式为 , 你判断的依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