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常温下,向30.2gNa2CO3和Cu(OH)2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不饱和溶液A和某种气体B,将生成的气体B通入到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结束后(气体全部被吸收),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该实验过程无空气中任何气体参与反应),得到滤渣10g。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成的气体B质量为4.4g B、反应过程中涉及到复分解反应 C、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g D、不饱和溶液A中铜元素的质量为12.8g
-
2、乌铜的废料经初步处理后可得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若向其中加入ag金属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和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一定是蓝色溶液 B、滤液中最多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C、滤渣的质量可能大于ag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
3、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实验方案
A
N2
O2
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木炭粉
B
NaCl固体
泥沙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的CaCO3粉末,过滤
D
NaOH溶液
Na2SO4
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
4、废旧手机中含有贵金属金(Au),如图是回收金的简略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B、滤液a中的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C、在滤液b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 D、Fe、Zn、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Zn>Cu
-
5、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分子种类变化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三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 B、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3∶14
-
6、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控制燃烧条件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B、任何溶液都只含一种溶质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
7、以甲烷为燃料、含铜氧化物为载体的化学电池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理论上该流程中无需补充CuO B、空气反应器中,参加反应的Cu2O比生成的CuO质量大 C、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
8、工业上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一种切割工具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节乙炔和氧气的比例可以控制火焰的温度 B、乙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 C、在氧气不足时,乙炔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D、等质量的乙炔和甲烷完全燃烧生成的CO2质量相等
-
9、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对文献内容解释正确的是A、《梦溪笔谈》—石油:“燃之如麻,但烟甚浓”——石油燃烧生成的烟是一氧化碳 B、《天工开物》:“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铁与铜盐反应生成红色铁锈 C、《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吕氏春秋》:“金(指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铜锡合金的硬度比铜、锡小
-
10、下列基于实验事实的推理,正确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可推测该溶液显碱性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推测该溶液是稀盐酸 C、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可推测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定量的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可推测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
11、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B、②和③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 C、①和②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3O2 D、一个铁原子含有26个中子
-
12、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用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B、工业上用铁桶储运烧碱 C、熟石灰可用于中和土壤的酸性 D、室内洒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13、我们要主动践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处理垃圾时,投入相应分类垃圾桶 B、种植蔬菜时,过量施用农药化肥 C、外出购物时,提倡大量使用塑料袋 D、欢度节日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
14、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D、用润湿的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其酸碱性强弱
-
15、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冬天结出窗花
B、植物光合作用
C、干冰升华制冷
D、铁皮卷成铁桶
-
16、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和B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D是气态单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2)、氯酸钾(KClO3)粉末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物质C。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已知硫化氢(H2S)在物质C中燃烧生成物质B和二氧化硫,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请按要求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填符号)。(2)、
表示的微粒符号。
(3)、中的数字“2”含义是。(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18、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如图是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1)、根据题目信息,写出金属镓的一条物理性质。(2)、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镓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在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
19、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白酒和白醋——观察颜色 B、酒精和水——闻气味 C、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D、氮气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
20、在CO、CO2、SO2三种气体中,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是氧化物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能燃烧 D、都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