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们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初步感知化学的奇妙。

    (1)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新材料的研制B. “神十一”飞天轨道的设定
    C. 新药品的合成D.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写出镁条燃烧的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3)以下A~E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C、D、E中,表示原子的是________,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

    ②当m=________时,B粒子表示原子,当m=9时,B粒子是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当m=________时,B粒子是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4)如图是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①②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填“①”或“②”),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

  • 2、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
    (2)、带正电荷的有 , 带负电荷的有
    (3)、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4)、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5)、相对原子质量主要与的数量有关。
  • 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智慧结晶,比如“雨水”节气过后,雨量便会增多,空气湿度也会逐渐增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雨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B、降雨是实现地球水资源重新分配的重要途径 C、“雨水”节气过后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温度升高,空气中的水分子间隔增大 D、“雨水”节气过后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促进了地表水的蒸发
  • 4、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构建正确的微粒观是形成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D、质子、中子、电子也是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
  • 5、跨学科活动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锂原子的核电荷数是4 B、图中带负电的微观粒子是电子 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由图可知,锂原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 6、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⑥Na+比Na稳定

    A、①②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
  • 7、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苯分子图像

    分子很小、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B

    食物腐败

    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

    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都含有相同分子

    A、A B、B C、C D、D
  • 8、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可将滤纸用水润湿 B、若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 C、玻璃棒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D、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
  • 9、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B、水在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天然循环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D、自然界中河水、井水、海水等都是混合物
  • 1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添加酒精 B、加热固体 C、滴加溶液 D、处理废液
  • 1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铁制成铁锅 B、铜用作导线 C、石墨用作铅笔芯 D、天然气用作燃料
  • 12、准确观察记录的实验现象是推断实验结论的依据。小红同学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做了如下的观察记录,其中不合理的是

    A、火柴梗如图放置约ls后取出,处于c层火焰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B、在火焰上方压一片白瓷板,白瓷板上有黑色物质生成 C、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内壁出现了水雾 D、蜡烛熄灭的瞬间看到一缕“黑烟”升起
  • 13、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我们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如图所示是某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请回答下列问题:

    ××钙片

    [药品规格]每片含CaCO30.25g

    [用法用量]每次1片,每天3次

    (1)、CaCO3CaC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至少可摄入的钙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4、

    某小组同学在完成实践作业时,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红砖粉末上,发现红砖粉末上立即冒气泡,他们对红砖粉末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是否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猜想假设】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进行实验】

    (1)同学们设计并完成下列探究实验(完成相关实验环节)。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①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极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缓慢

    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另取5mL水于试管中,加入ag的红砖粉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红砖粉末不能使水分解产生氧气

    ③另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ag的红砖粉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反思评价】

    (2)在上述探究实验中,“实验步骤①”和“实验步骤②”起的作用是
    (3)某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于是她补充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步骤③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其目的是

    第二个实验:(请帮她完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是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最终得出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表达交流】

    (4)写出红砖粉末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探究活动。

    (1)、图1实验中,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用文字表达式解释)。小组同学在记录现象时发现:倒吸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小于理论的15 , 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答2条)。实验中的红磷能否换成细铁丝?(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2)、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改进实验方案,进行图2的探究: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的原理(与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数字传感器测得图1、图2实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依据图3信息判断,图实验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通过对比,图2实验中用蒸馏水不用自来水的原因是
  •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所示是相关元素和微观粒子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硒原子的质子数为 ,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由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硒离子的符号是
    (2)、如图2:水的液化。请在B框中画出变化后的微观模型图。这样画的依据是
    (3)、如图3:从宏观角度看,该变化涉及的单质有(填化学式),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从微观角度看,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
  •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有关氧气的制取时遇到了下面的问题、请回答:

    Ⅰ.实验室制氧气:

    (1)写出图中①、②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可选用的制取装置组合是(从A~F中选,填字母序号),还需对发生装置做的改进是

    (3)装置的气密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在夏季室温较高(接近体温)时,如何检查(2)中所选装置的气密性?请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4)G装置俗称多功能瓶,可用于模拟医院的输氧装置,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填“a”或“b”)端输入。

    Ⅱ.工业制氧气:

    (5)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其流程如图所示。查阅资料可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氧的沸点是183、液氮的沸点是196。由流程图可知,该方法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变化,储存在蓝色钢瓶中的氧叫“工业液氧”,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18、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水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物质,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水资源储量如图1所示。

    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80多种可以在海水中找到,是名副其实的液体矿藏。海水的含盐量非常高,通过晾晒可得到食盐,我国目前利用海洋资源获取钾、镁、溴、氯、碘等元素已形成规模。

    海水不能被直接使用,可以通过淡化进行处理,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蒸馏法和反渗透法。利用太阳能蒸馏淡化海水是一种节能的蒸馏法,其原理如图2所示。反渗透法是一种膜分离技术淡化方法,其原理如图3所示,对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分离膜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从而得到淡水。

    海水还是陆地上淡水的来源之一和气候的调节器。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是淡水资源,但同时淡水资源弥足珍贵,我国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大力倡导节约用水、树立惜水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1)、结合图1和图4,请对我国淡水资源概况做总结:
    (2)、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原因是
    (3)、利用膜分离技术能得到淡水,由此推知,该高分子分离膜只允许通过(填微观粒子名称)。
    (4)、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蒸馏法与实验室蒸馏法相比,优点是(答一条)。
    (5)、请你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1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1)、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食盐,为了健康我国提倡食用加碘食盐,这里的“碘”是指 , 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以碘酸钾(KIO3)的形式加入,请标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
    (2)、警犬能通过闻气味的方式精准地找到毒贩隐藏的毒品是因为
    (3)、氮气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是利用了氮气的特性。
    (4)、“饮水洁净,不得瘟病”,古人常用木炭来除去水中的浮尘和异味,这是利用了木炭的性。
  • 2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熄灭 B、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下反应 C、电解水实验:水通电一段时间 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一段时间
上一页 677 678 679 680 6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