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由于比多一个氧原子,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②高钙奶粉中的“钙”指的是钙元素;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④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⑤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⑥纯净物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混合物;
⑦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A、 B、 C、 D、
-
3、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不正确的是A、碳在不充分燃烧时能生成 , 故甲烷不充分燃烧也生成 B、化学反应前后物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铁生锈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
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黑色固体 D、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5、室温下压强超过10GPa,氧气能转化为红氧(O8),其结构如图,红氧属于A、单质 B、混合物 C、化合物 D、氧化物
-
6、甲和乙点燃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数之比为1:1 B、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变 C、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18 D、反应中原子个数一定不变
-
7、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A、 B、 C、 D、
-
8、《天工开物》有关描述中,涉及化学性质的是A、日晒生霜 B、质重而黑 C、见水即化 D、见火愈坚
-
9、镁铜合金常用作飞机天线等导电材料,现取某镁铜合金20g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是 , 请计算:(1)、该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为。(2)、生成的质量。(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
10、
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忆】
(1)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后处试管中固体颜色
处导管口的现象
1
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2
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3
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4
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
______
5
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6
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交流讨论】
(2)推测实验4中“处导管口的现象”是。
(3)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未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
(4)检验实验6反应后处试管中黑色固体物质的方法为(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实验结束时,要先撤出试管中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反思评价】
(6)分析发现,实验5中比值与理论值不符,实验后却无黑色固体残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中过量的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
-
11、铁制品经常有锈蚀现象,于是某兴趣小组围绕“锈”进行一系列研究。(1)、探锈
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还可以选用其他物品。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设计如下实验:
①中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②一周后,观察A、B、C中的铁钉,只有A中的铁钉出现了明显锈蚀现象,由此得出铁钉锈蚀需要与接触的结论。
(2)、除锈取出生锈的铁钉,将其放置在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变黄,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原因。稀盐酸可用于除锈,但铁制品不可长时间浸泡其中。
(3)、防锈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破坏其锈蚀的条件。常用的防锈方法有(写一种即可)。
-
12、铜箔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一种制造铜箔工艺的主要工序如图1所示。(1)、“溶铜”前,粉碎处理铜原料的目的是。(2)、“操作1”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该操作名称为。(3)、“制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的化学式为。(4)、“制箔”中,需生产抗拉强度大于且延伸率大于的铜箔,据图2可知,温度应控制在内(填字母)。
a. b. c. d.
-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液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1。
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共熔后产生 , 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
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图2。
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3。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二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石墨是一种含铅的物质
b.石墨属于晶型碳
c.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d.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
(3)、对比图三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14、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金属的性质。(1)、实验1,观察到灯泡发光,说明铁具有性。(2)、实验2中铜丝和稀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但在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以和浓硫酸反应,该反应只会得到蓝色溶液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初中化学涉及)。请写出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在化学方程式中用“”表示浓硫酸)。
-
15、用如图所示装置和干燥紫色石蕊纸花进行实验,验证的性质。(1)、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为验证能与水反应,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
-
16、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乙醇俗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易燃烧、不导电的液体,乙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可用于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的乙醇溶液(乙醇溶于水)作消毒剂。在汽油中添加乙醇()制成乙醇汽油,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1)、乙醇的物理性质有(写一条即可)。(2)、的乙醇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名称)。(3)、下列有关乙醇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A、乙醇汽油是混合物 B、医用酒精要密封、避免火源保存 C、使用乙醇汽油能有效减缓温室效应加剧 -
1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纯净物 B、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C、蒸发水可以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氢氧化钠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
18、如图通过加热铜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撤掉气球重新实验,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仍不变 B、该实验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固体加热后由红色变为黑色 D、反应前锥形瓶内铜粉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
-
1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和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构成不同 D、能有毒,大量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
20、下列食堂里的饮品属于溶液的是A、可乐 B、西瓜汁 C、冰水 D、绿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