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一个氨气(NH3)分子的质量小于一个氯化氢(HCl)分子的质量,且分子运动速率和其质量成反比。已知氨气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又知氨气与氯化氢相遇发生如下化学反应:氨气+氯化氢→氯化铵(白色固体)。A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中充满氨气,当反应发生时会看到有大量白烟生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白烟现象,应怎样操作?

       

    (2)、白烟首先产生在(填“A”或“B”)瓶,原因是
    (3)、从这个实验你能获得的信息是(任写一点):
    (4)、若要在B瓶中产生喷泉现象,应怎样操作?
  • 2、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多是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如图1所示:

    (1)、图1中步骤D的作用是 , 最终得到的净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图2所示为过滤的操作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该操作还缺少一种仪器为 , 其作用是

    ③如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答一点)。

  • 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指定的化学符号。

    ①3C

    ②钙元素

    ③地壳中含量第二高的元素是

    ④2个钠离子

    (2)、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该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 不变的微粒是

  • 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真空保鲜”“控氧保鲜”等多种冰箱的高科技保鲜手段,均是通过人为控制。调节气体,抑制细胞呼吸,使之处于近休眠状态,从而能够较长时间的保存储物。

    “真空保鲜”是利用真空泵抽掉部分空气,使保鲜库维持在0.8个大气压,营造低压密封环境。一方面,储物细胞的呼吸作用让保鲜库里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抑制氧化作用达到保鲜效果;

    另一方面,负压使水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可使储物迅速降温保鲜。

    “控氧保鲜”可利用膜法富氧技术,空气中各组分透过膜时的渗透速率不同,在压力差驱动下,使空气中氧气优先通过膜,留下氮气,食材保鲜时间可延长8倍左右。

    (1)、冰箱内储物的呼吸(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学反应。
    (2)、膜法富氧技术中氧气通过膜相当于水净化操作中的操作,氮气能使食材保鲜时间延长,主要是利用氮气
    (3)、负压能迅速降温的原因是
    (4)、生活中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方法还有(写出一种即可)。
  • 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T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完成下列实验。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ba段滤纸条先变红。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发现ba段滤纸条更快变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实验一和实验二对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实验一能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如果将试管放入冰水中,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不会变红
  • 6、下列关于分子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原子间都有间隔 D、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 7、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每个乙分子中含有6个A原子
  • 8、硬铝常用于制造火箭,飞机的外壳。如图是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铝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铝原子的质子数为27 C、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铝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 9、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C613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I53131I53127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电荷数数相同
  •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石灰石        B、加热液体        C、验满氧气        D、过滤泥水   
  • 11、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蜡烛燃烧 C、冰雪融化 D、氮气液化
  • 12、为测定某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5g石灰石样品(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于烧杯中,将该稀盐酸50g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4

    3

    2

    1

    0.6

    计算:

    (1)、5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g。
    (2)、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 13、某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的标签如图所示。

    计算:

    (1)、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要把5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稀释所需水的质量为g。
  •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实验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

    (1)步骤Ⅰ是向镁带和少量碳酸钙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如图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镁带逐渐减少,碳酸钙逐渐消失,乙和丙中始终只有无色气泡,再无其他明显现象。则气体X(填化学式)。

    (2)步骤Ⅱ是在甲中碳酸钙完全消失后,将甲、乙、丙的导管接口重新进行了连接,如图所示。实验中,当观察到乙中液面下降时,丙中的现象是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

    步骤Ⅱ实验结束后,丙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3)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猜想三:NaOHNa2CO3

    【实验验证】

    (4)

    实验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丙中的溶液,向其中滴入少量Na2CO3溶液

    猜想二不成立

    2.另取少量丙中的溶液,向其中滴入足量稀盐酸溶液

    猜想三成立

    【反思拓展】

    (5)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证明猜想三实验的过程,绘制了溶液中某离子的变化趋势图,结合图像分析,该离子应该是(填离子符号)。

  • 15、某同学欲配制1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是 , 仪器D的作用是
    (2)、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g。
    (3)、氯化钠溶液中的微观粒子有(填粒子符号)。
    (4)、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配制该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依次是:计算、氯化钠的称量、水的量取、、装瓶并贴上标签。
  • 16、中和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借助数字技术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可视化探究。图1所示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2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1)、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中的溶液B是
    (2)、图2中a点所示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 由a到c溶液的(填“酸性”或“碱性”)逐渐增强。
    (3)、c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个数与Cl个数关系是:nNa+nCl-(填“>”或“=”)。
    (4)、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5)、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食醋去除皮蛋中残留的碱 B、CaOH2O反应来加热食物 C、NaOH来处理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17、下图是关于稀硫酸五条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其中A、B、C、D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该同学向稀硫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色;
    (2)、若单质A是铁,取一根打磨光亮的铁钉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若氧化物B为红棕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若碱C为氢氧化钠溶液,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逐滴滴加稀硫酸,当观察到时,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5)、D的物质类别是 , 写出一个符合该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 18、“家”是一个化学小世界,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如表为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及有效成分:

    名称

    洁厕灵

    管道通

    漂白粉

    功能

    有效清除污垢与异味

    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

    快速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HCl

    NaOH

    NaClO

    (1)、欲测定“洁厕灵”的酸碱度,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pH试纸 B、酚酞试液 C、石蕊试液
    (2)、“管道通”在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其原因是
    (3)、“洁厕灵”与“漂白粉”不能混用,二者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X+H2O , 则X的化学式为
    (4)、“管道通”使用后要立即盖紧瓶盖,否则会发生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质的原因
  • 19、除去表中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O2

    H2O

    缓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

    CaCO3

    CaO粉末

    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少

    C

    NaOH溶液

    CaOH2

    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D

    NaCl

    Na2CO3

    加入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 20、某同学在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量取水时选用100mL的量筒 B、稀释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装瓶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试剂瓶,余下溶液的浓度不变 D、若用量筒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9.8%
上一页 641 642 643 644 6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