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A、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B、将废气直接排入高空 C、推广使用节能灯具 D、废弃塑料露天焚烧
-
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1)、图中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钠溶液。根据图示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
3、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请计算:(1)、将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稀释所加水的质量为。(2)、向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硝酸钾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4、
为深度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某化学小组同学进行了“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的实验活动。
【交流讨论】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形成假设】小聪: 小华:和 小明:
(2)①小丽认为小明的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并提出了另一种猜想。
②如果小华的猜想正确,下列试剂能验证小华的猜想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锌粒 B.氯化钡溶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氧化铁
【交流讨论】
(3)同学们交流后认为,只需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试剂,根据出现的现象即可一次性确定哪种猜想是正确的。
【微观分析】上述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
(4)图中的缺少的粒子图示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5)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
(6)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图像中表示的是________(填粒子符号),表示的是________(填粒子符号)。
-
5、
某小组以“探究碱的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碱的物理性质
(1)有的碱易溶于水,如氢氧化钠;有的碱难溶于水,如:(填一种,写化学式)。
【任务二】碱的化学性质
(2)使指示剂变色。向紫甘蓝提取液中分别滴入三种常见的液体,颜色变化如下表所示。小组同学将炉具清洁剂滴入紫甘蓝提取液中,溶液变绿色,说明炉具清洁剂呈性,其7。
物质
白醋
石灰水
蒸馏水
显色情况
红色
绿色
蓝色
(3)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作用。
①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氢氧化钠应保存。
②如下图,分别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使其充分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图2实验的目的是。
(4)与部分盐反应。
向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小花同学用思维导图总结了稀硫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该同学向稀硫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色;(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 试写出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3)、为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填字母序号);A、 B、 C、 D、(4)、从(3)中所列的四种物质中选取物质验证性质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小海把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则此时混合溶液中所含微粒有种。
-
7、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任务一:海水淡化。
(1)①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
A.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B.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C.加压过程中右侧溶液里离子的种类不变
D.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②海水淡化的意义是。
任务二:海水制镁。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2)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贝壳煅烧前要将其粉碎,其目的是。
(3)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②反应的过程会(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5)试剂的名称是。
-
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1)、计算:需氯化钠 , 水。需要用的量筒(填“”、“”或“”)量取水。(2)、实验操作如上图,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3)、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4)、以上操作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5)、在配制该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____(填序号)。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于溶解的烧杯中有少量的蒸馏水 C、转移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D、食盐中有泥沙 E、称量食盐时仅在放食盐的托盘上放了纸片
-
9、下列图像与对应实验相符的是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B、将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C、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钠固体
D、向稀硫酸中加入蒸馏水
-
10、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酸溶液的小于7,所以小于7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D、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
11、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如图2是选用图1中某种固体进行实验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试管中固体对应图1中的丙 B、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将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从降温到 , 得到溶液的质量:丙>乙>甲 D、时,将甲加入到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2、将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不需要吸收热量 B、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不放出热量 C、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存在扩散过程,也不存在水合过程 D、钠离子、氯离子向水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子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
-
13、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 调为7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不可以颠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三种物质 -
14、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认识正确的是A、宏观:有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微观:烧碱和熟石灰化学性质相似,因为两者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C、变化:等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D、实验:用湿润的试纸测定稀硫酸的 , 结果会偏小
-
15、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对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如图为某同学配制该氯化钠溶液的过程,结合图表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80
90
100
的溶解度
A、图①中搅拌可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B、图②中的溶液对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C、图②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图②中的溶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钠晶体 -
16、下列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错误的是A、化学观念:酸溶液中都含有 , 所以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科学思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 所以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碘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和汽油中,探究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D、科学态度与责任: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17、下列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操作步骤依次是溶解、过滤、蒸发 B、在溶解操作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C、粗盐除去泥沙后得到的物质不是纯净的氯化钠 D、在蒸发溶剂的操作中,必须蒸干蒸发皿中的水分才能停止加热
-
18、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A、
B、
C、
D、
-
19、下列有关、所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概念
饱和溶液
碱溶液
悬浊液
复分解反应
浓溶液
碱性溶液
溶液
中和反应
A、A B、B C、C D、D -
2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B、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