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B、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C、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D、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 2、下列是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仪器②的名称为
    (2)、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有多种,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时开始收集,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盖好毛玻璃片应正放在桌子上。用制得的氧气做硫燃烧的实验,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的作用是
    (4)、B、C装置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与B相比,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
    (5)、上图G装置在化学中有“万能瓶”的美称。若用G装置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管口通入(选填“a”或“b”)。
  • 3、水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从微粒角度分析此过程中,该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有(填具体微粒名称)。
    (2)、电加热式加湿器是通过电加热,使水沸腾变为水蒸气。从微粒角度分析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有(填具体微粒名称)。
    (3)、光照下分解水与通过电加热,使水沸腾变为水蒸气,从微观角度回答最本质的区别是
    (4)、天然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①关于天然水净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B.步骤Ⅱ中使用的物质可能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一定是纯水

    ②在天然水净化中常加入絮凝剂明矾,絮凝剂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是

  • 4、如图中A、B、C、D、E五种物质是初中化学常见的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相邻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与B之间可发生置换反应,B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A的化学式 (写一个)。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3)E的用途是

    (4)D还能与图中不相邻的一种物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5、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2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g,水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D、加砝码
  • 6、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⑦离子.这些粒子中:
    (1)、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粒子是(都填序号)。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3)、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7、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条,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同),理由是
    (2)、如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 , 由此说明化学变化(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 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8、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飞船的燃料可为肼(N2H4),发射时发生的反应为:2N2H4+N2O4=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反应中每生成1个H2O转移4个电子 C、N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 9、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这里的碘、氟、钙是指
    A、离子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 10、2021 年春节,国家倡导“就地过年”,各地网络主播通过直播分享“年味儿”。下列直播间的春节民俗活动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贴春联 B、舞龙狮 C、蒸年糕 D、逛庙会
  • 11、

    化肥对于粮食产量提升有着巨大的贡献,氮气是生产氨气(NH3)的重要原料。1905年,化学家哈珀成功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进而制取氮肥。

    Ⅰ.氨气的制备

    如图1是合成氨气工艺的主要流程。

    (1)合成塔中的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试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氨分离器是在高压下适当降温,使氨气液化储存,氨气转化为液态氨的过程中氨分子间的距离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Ⅱ.氨气的性质

    某兴趣小组对氨气的性质进行探究,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如图2,烧杯中盛有含酚酞的冷水,将充满氨气的试管倒置在烧杯中,用手捂住试管底部片刻,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向上,并形成“红色喷泉”,最终红色溶液几乎充满了整个试管,解释产生喷泉的原因:________。

    (4)浓氨水能与燃着的镁反应,生成黄绿色固体物质MgxN2 , 其中镁、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8:7 , 则x=________。

    Ⅲ.氨气的用途

    氨气是生产氮肥的重要原料。某化肥厂生产氮肥—硫酸铵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图3。

    (5)生产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6)化肥厂生产100吨硫酸铵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2、氧气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认识和获取氧气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
    (2)、实验室也常用C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为了便于加入液体药品制取较多氧气,需在装置C的橡胶塞上添加(填仪器名称)。若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验满的方法是
    (3)、市场上销售的家用制氧机的主要原料一般是过氧化氢溶液或过碳酸钠固体(化学式为2Na2CO33H2O2。溶于水后能发生反应,符号表达式为2Na2CO33H2O2MnO2Na2CO3+H2O+O2 , 且该反应放热)。家用制氧机一般不采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因可能是

    小组同学分别用过氧化氢溶液和过碳酸钠固体制取氧气,获得氧气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经过讨论决定选用过碳酸钠固体作为便携式制氧机的制氧剂,理由是:

    ①过碳酸钠是固体,便于携带;

    小组同学利用饮料瓶、吸管等废旧物品设计并制作了如图2装置。

    ③洗气装置中的水能除去杂质提纯氧气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填序号)。

    A.观察氧气生成速率       B.加快氧气生成速率       C.降低吸入氧气温度

  • 13、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该方法由自然界合成淀粉所需60多步反应缩减为11步反应,合成速率是玉米的8.5倍。其主要合成路线如图分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过程中转化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化学性质(填“相同”或“不相同”),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原因是
    (3)、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意义(写出一点)。
  • 14、2023年8月24日,日本排放核废水入海,引发居民抢购食盐。下图是某品牌食用盐的图片和标签。

           

    品名:深井岩盐

    配料:氯化钠、氯化钾、碘酸钾

    规格:400克/袋

    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100g

    能量

    0

    35385mg

    4211mg

    1780mg

    请依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该食盐中的“碘”指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元素 B、离子 C、单质
    (2)、妈妈煮菜时用了加碘食盐。人体缺碘可引起疾病。
    (3)、已知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 , 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4)、以营养成分表上的钾元素质量计算,每袋深井岩盐中含钾元素mg。
  • 15、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热铜粉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冷却至室温后,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6mL,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为。该结果与空气中氧气的实际体积分数相差异的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2)、图乙是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实验。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陶土网上燃烧产物的质量比反应前镁条质量小,其主要原因是。为了正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改进了镁条燃烧的实验,成功并绘制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图像(如上图),b物质应是
  • 16、丰县居民饮用水水源主要来自微山湖小沿河。兴趣小组取小沿河的水样进行净化实验,小沿河的水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色素、异味、矿物质、微生物等。
    (1)、设计:可以通过(填操作名称)去除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净化:将饮用水瓶和纱布、活性炭等组合成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净化。得到的水是(选填“混合物”、“纯净物”),该装置制作较合理的原因是

    (3)、拓展:“生命吸管”是一种便于携带和操作的净水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将小沿河水转化为饮用水,工作流程如下:

    ①“生命吸管”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②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水中的钙、镁离子被树脂交换除去,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此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 17、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B、科学思维:密度、酸碱性、导电性都是物理性质 C、科学探究与实践: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密度不同 D、科学态度与责任:图书档案室起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 18、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B、验证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 19、丰县富士苹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由20个原子构成 B、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3:4:3 C、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从物质分类角度,维生素C属于氧化物
  • 20、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相同的小球代表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依据图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没有单质参加 B、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 C、图示中共有三种不同的分子 D、该示意图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上一页 589 590 591 592 5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