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按要求从二氧化硫、氧气、盐酸、氢氧化铝、二氧化碳、碳酸钠、生石灰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具有助燃性的气体单质

    ②引起酸雨的气体

    ③可以做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

    ④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碱

    ⑤水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盐

    (2)、走进“厨房中的化学”,探索化学的魅力。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②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丙烷C3H8 , 写出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若22g丙烷完全燃烧,会释放g二氧化碳。

    ③热水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OH2 , 可用厨房中的(填写名称)进行洗涤。

    ④厨房中使用的是加碘食盐,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 , 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向100g含有NaOH和Na2CO3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95.6g不饱和溶液M和气体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N的质量为4.4g B、原混合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4g C、原混合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9.2g D、该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 3、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获得精盐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操作b的名称为过滤,操作c的名称为蒸发 B、若调换“过量NaOH溶液”与“过量BaCl2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通过操作b,可以得到三种沉淀 D、若称得精盐的质量为8.5g,则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5.0%
  •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或操作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固体

    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测定所得溶液温度

    B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混有的碳酸钠溶液

    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C

    检验氯化钠溶液中是否混有碳酸钠

    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

    分离硫酸钠和硫酸钡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20时,向50g水中加入甲物质30g,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C、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 D、甲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6、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溶液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 B、图2中温度曲线从室温上升到e点,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f点所示溶液pH>7 ,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D、a到c段过程中不断有氯化钠生成
  • 7、下列设计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生石灰遇水放热 B、除去H2中混有的HCl C、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D、蒸馏法淡化海水
  • 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 , 所以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 C、复分解反应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则有沉淀生成的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CO2 ,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也可用于干燥CO2
  • 9、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下列对化学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类观: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B、变化观:纯碱、烧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微粒观: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 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 10、下列有关盐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中试剂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乙中铁锈溶解且溶液变黄色,盐酸可用于除铁锈 C、丙中白色固体溶解消失,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D、丁中出现大量气泡,由此可证明盐酸中存在大量的H+
  • 1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活、生产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某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炉具清洁剂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苹果汁

    pH

    12.6

    10.2

    8.5

    5.8

    2.4

    A、牙膏的碱性比肥皂水的碱性强 B、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苹果汁 C、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D、用炉具清洁剂去除厨具上的油污和用洗涤剂洗掉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原理相同
  • 12、化学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碳在氧气中接触的氧分子更活泼 B、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两溶液中都含有OH C、酸和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实质是H+OH+生成H2O D、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稀盐酸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酸根离子不同
  • 1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闻浓盐酸的气味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溶液的pH值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 14、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随意焚烧落叶,保持环境卫生 B、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C、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 D、倡导垃圾分类,利用再生资源
  • 15、化学与我们的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利用熟石灰处理含酸量超标的污水 C、用氢氧化钠来治疗胃酸过多 D、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止变质
  • 16、烟花爆竹是节日庆典的传统消费品,其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属性。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烟花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了解烟花颜色的原理

    【查阅资料】

    烟花是在火药(主要成分为硫黄、炭粉、硝酸钾等)中按一定配比加入镁、铝、锑等金属粉末和锶、钡、钠等金属化合物制成的。由于不同的金属和金属离子在燃烧时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表一),所以烟花在空中爆炸时,便会放出五彩缤纷的火花。

    表一:

    所含金属元素

    呈现颜色

    浅紫

    砖红

    绿

    黄绿

    【交流讨论】若在烟花燃放时呈现了色的火焰,则可能是加入了硝酸铜。

    探究二:探究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的污染

    【提出问题】烟花爆竹燃烧后生成了哪些气体?

    【查阅资料】①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黑火药中含木炭粉、硝酸钾、硫黄。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以及一种常见的液体。

    SO2不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且能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品红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吸收SO2

    【做出猜想】小明猜想是CO2;小红猜想是;小玥猜想是SO2CO2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装置(假设实验中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并进行试验做出分析(见表二):

       

    表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现象①

    装置A中溶液褪色

    猜想错误

    现象②

    小玥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

    (1)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C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理由是: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会污染大气的气体是

  • 17、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A装置为发生装置,但有一处不足之处,应如何改进: ,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如果用装置CD组合来制取二氧化碳,分液漏斗中装的药品是 , 与装置B比,用装置C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4)、已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得氨气,同时还生成氯化钙和水。实验室制取氨气时若选择G装置来收集氨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收集满一烧瓶氨气后,用如图装置进行氨气的性质验证:先打开止水夹,再挤压胶头滴管使其中所装的少量水进入烧瓶。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18、下列实验均为为课本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1中的火焰分成三层,其中火焰温度最低的是
    (2)、实验2中,为保证实验的成功,实验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红磷要过量的目的是
    (3)、实验3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4)、实验4中观察到左盘的现象为。实验后天平指针发生偏转,原因是
  • 19、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讨论的核心物质仍是CO2。如何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

       

    除海洋封存、地质封存、矿石碳化之外,对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也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如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甲醇等资源。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可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O2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利用CO2直接人工合成淀粉,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颠覆性、原创性突破。该技术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不需大面积土地、施肥和农作物加工,原料只需CO2H2和电,便能生成淀粉,这一技术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案,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

    (1)、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CO2的途径是 , (举一例)。根据人工合成淀粉技术推测,该合成淀粉含有元素(填元素符号)。
    (2)、CO2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CO2能能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3)、写出上述将CO2转化成COO2的化学方程式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人工合成淀粉过程需要大量吸收CO2 , 利于改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B、CO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C、人工合成淀粉为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案
  • 2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甲醇CH3OH发生燃烧反应微观示意图

       

    (1)、甲醇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填最简比)。
    (2)、上图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化学式,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3)、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上一页 519 520 521 522 5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