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的为加热蓝色硫酸铜晶体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粉末要平铺在试管底部,这样做的目的是。(2)、铁夹要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夹持试管的高度要根据来调节。(3)、集中加热前要先预热,此装置的预热方法是。(4)、加热一会儿后,可分别观察到如下现象:试管中 , 试管口。
-
2、以下是某位同学练习药品的取用和给药品加热时的操作示意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步骤1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任写出两点)。(2)、步骤2的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是。其正确的操作是 , 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3)、步骤3中的错误操作是、(两条即可),可能造成的对应后果是、。
-
3、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均离不开水。(1)、已知某水循环反应如图1所示。
①上述示意图中电池中发生的总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其文字表达式是。
②该循环反应实现了能量转化:光能能能。
(2)、我市很多公共场所都装有直饮水设备。图2为某校园直饮水工艺流程图。①“砂罐”通过(填操作名称)除去原水中的泥沙、铁锈等杂质。
②流程图中“炭罐”的作用是。
③软水器工作时能够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④图中可以与“臭氧”一样起到杀菌作用的设备有(填字母代号)。
A.砂罐 B.炭罐 C.紫外线灯 D.精密过滤器
⑤纯水箱中的水是纯净物吗?为什么?。
⑥臭氧具有杀菌作用,但氧气没有杀菌作用,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
-
4、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以我们常见的水为例,回答下列问题:(1)、认识水的构成
从微观上看,水是由构成的。
(2)、认识水的性质和用途a.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
c.水是常用的灭火剂;
d.在通电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e.水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f.水可以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上述描述中:
①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有 , 属于水的用途的有(填字母代号)。
②根据上文的描述,水通电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认识水分子的变化小明设计了图1、图2所示的两个实验。
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图1所示实验中发生的变化是图2所示实验中发生的变化是。
②图2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得到的物质是(填化学式),检验该物质的方法是。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宏观区别是 , 微观区别是。
-
5、酒精灯内所用的燃料为酒精。(1)、某同学整理了下列有关酒精的信息:①酒精是乙醇的俗称;②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密度比水小;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⑥易燃烧,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⑦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氧化成为乙醛;⑧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以上描述中,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
(2)、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代号),为此,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应该。A.酒精分子的运动速率
B.酒精分子的构成
C.酒精分子的排列方式
D.酒精的化学性质
(3)、汽车香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从物质分类角度看,汽车香水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当装满香水的香水瓶密闭、长时间高温暴晒时,瓶内压力增大,就可能发生爆炸,该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4)、酒精燃烧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酒精燃烧的生成物,请你帮助他完成主要操作步骤及现象。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点燃酒精灯,
生成了水
2.
生成二氧化碳
-
6、下图所示是部分物质的分子模型和化学符号(化学式)。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氧气的化学符号:。氧气是由大量的(填微粒名称,下同)聚集而成的。(2)、1个水分子由2个和个氧原子构成,而且水分子里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一定的角度排列成特定的空间形状。(3)、氢分子由1种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种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上图所示的物质的分子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是 ,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是。(填字母代号)
-
7、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代表氢分子 B、丁物质由分子构成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B、冰融化为水——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C、蔗糖在空气中不消失而在水中很快消失——水分子比空气中分子与蔗糖分子间的作用力更弱 D、阳光下晾晒衣服干得更快——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
-
9、化学真奇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B、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蜡烛变短 C、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D、生命过程探索、信息科学等领域均用到化学科学
-
10、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①④ -
11、瓶中CO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表示C原子,“
”表示O原子)
A、B、
C、
D、
-
12、进行探究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检验氢气纯度
B、连接仪器
C、点燃酒精灯
D、过滤黄泥水
-
13、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小明提出了以下问题,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A、逸出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B、为什么打开瓶盖会逸出气体? C、产生的气体是有毒气体吗? D、该过程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
14、观察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有四位同学就个人对观察的理解发表了以下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丽:用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 B、小涛:用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 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 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
-
15、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下列属于铜化学性质的是A、紫红色光泽 B、潮湿环境易生锈 C、有良好导电性 D、硬度较大
-
16、下列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A、改良水稻品种 B、研制新型光伏材料 C、生产化肥 D、生产低毒农药
-
17、家庭里的下列产物品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实木家具 B、洗衣液 C、乳胶漆 D、铝合金室外窗
-
18、一个镁原子与2个铁原子的质量之比为26.结合原子内部结构特点,填写下列空白。
原子名称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碳-12
12C
6
6
6
12
碳-14
14C
A
8
6
B
钠
Na
11
C
11
23
B:;C:。
-
19、某锂原子质量为1.165×10-26kg,碳12原子质量的为1.66×10-27kg,则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精确到0.1)。
-
20、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分子的性质做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①氨气(NH3)溶于水形成氨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
(1)兴趣小组将4杯蒸馏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如下图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填字母)。(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实验探究】同学们为研究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三组实验:
(2)实验一中,观察到品红在(填“冷”或“热”)水中扩散更快,继续向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加冷水,溶液颜色变浅。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间隔
(3)实验二中,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了混合均匀后,分子会(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4)图三实验中,如图1所示,用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烧杯中的现象是 ,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5)图三实验中,图2是对图1装置的创新改进,双连试管内壁的中上部贴一张用无色酚酞溶液润湿的滤纸条,用注射器注入0.2mL浓氨水(不接触滤纸条)于试管底部。一会儿,观察到滤纸条(填“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逐渐变成红色。
【实验反思】
(6)图2装置实验,右侧试管口润湿棉花团的作用是。
【实验拓展】
(7)为探究氨气溶于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完成表格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晾干后,放入盛有干燥的氨气的集气瓶中
②无明显现象,说明氨气(填“能”或“不能”)使酚酞变红
③放入盛有干燥的氨气的集气瓶中
④ , 说明氨气溶于水生成了新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