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 B、 C、 D、
  • 2、跨学科活动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B、图中带负电的微观粒子是电子 C、由图可知,锂原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锂原子的质子数是2
  • 3、安全是实验室基本准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铁丝在空气中刷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5、

    烟花爆竹是节日庆典的传统消费品,其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属性。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烟花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了解烟花颜色的原理

    【查阅资料】烟花是在火药中按一定配比加入镁、铁、铝等金属粉末和锶、钡、钠等金属的化合物制成的。由于不同的金属和金属离子在燃烧时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表一),所以烟花在空中爆炸时,便会放出五彩缤纷的火花。

    表一:

    所含金属元素

    呈现颜色

    浅紫

    砖红

    绿

    黄绿

    【交流讨论】

    (1)若在烟花燃放时呈现了色的火焰,则可能是加入了硝酸铜。

    (2)结合课本中铁丝燃烧的实验,思考以上烟花中的粉末状金属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探究二:探究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的污染

    【提出问题】烟花爆竹燃烧后生成了哪些气体?

    【查阅资料】

    ①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黑火药中含木炭粉、硝酸钾、硫磺。

    ②CO2和S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且SO2能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品红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吸收SO2

    【作出猜想】

    (3)猜想一:气体是CO2;猜想二:气体是;猜想三:气体是SO2CO2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假设实验中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并进行试验做出分析(见表二):

    (4)表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现象一

    装置A中溶液褪色

    猜想错误

    现象二

    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

    (5)装置B的作用是

    (6)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燃放烟花爆竹后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知识拓展】

    (7)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火药燃烧的原理是木炭粉、硝酸钾(KNO3)和硫磺(S)反应产生硫化钾(K2S)、二氧化碳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反应方程式为

  • 6、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的建议,青少年每日钙摄入量为1000mg。每日摄入足量的奶制品、大豆制品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可以有效补钙,严重缺钙时也可服用补钙剂。某品牌碳酸钙D3片的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1)、根据标签说明,每天可补充钙元素g。
    (2)、兴趣小组取碳酸钙D3片,研碎后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因为碳酸钙D3片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 请计算1片碳酸钙D3片与稀盐酸充分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7、氮气(N2)与氢气(H2)反应生成氨气(NH3)的生产过程叫作合成氨,该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相关研究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如图,请结合图文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该流程选用空气作为原料的优点是(合理即可)。
    (2)、合成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 , 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电解器内的反应分两步进行,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氨气液化便于储存运输,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
    (5)、理论上,合成氨气反应中要提高氨气的产率,根据图2,选择最佳的反应条件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高压
  • 8、用化学的视角看世界,是学习化学后我们需要具备的素养。木炭是烧烤中常用的燃料,对于木炭燃烧的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宏观上,我们观察到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2)、请你用或组合的方式,在下面方框中画出碳在氧气中燃烧,恰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

    (3)、我们还可以用符号表征化学反应,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 9、“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区别。
    (2)、图3中的变化原理与图1水循环中的过程相似(填序号),该变化的微观原因是
    (3)、海水中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填化学符号)。
    (4)、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是指碳、氧(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图2自然界“氧循环”过程中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和
    (5)、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2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要实现“收支相抵”。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一个研究方向。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气体制取

    (1)写出图中标数字①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C装置收集,发现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3)小明同学认为装置F可以代替装置D收集气体,应使氧气从(填“a”或“b”)管进。

    (4)常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反应来制取乙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填装置序号)。

    (5)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模拟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浸入液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产生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随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

    (二)试验方法

    (6)对比实验。

    ①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②实验二是为了研究品红分子在水中的运动速率与的关系,该实验除了控制水的体积相同外,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回答一条即可)。

  • 1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发展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殷商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能冶炼、铸造青铜器,青铜器文物上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其化学式为Cu2OHnCO3 , 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 则n的值为
    (2)、西晋时期张华所著《博物志》一书中,有煅烧白石做白灰有气体发生的记载。白石就是白石灰石(CaCO3),白灰就是生石灰(CaO),产生的气体就是碳酸气即二氧化碳。该变化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3)、《天工开物》中介绍了制取某种红色染料的方法:“摘红花,捣熟(熟:烂)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捏成薄饼,阴干收贮。”布袋起到了作用。
    (4)、原子模型的演变反映了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漫长历程。下列排序符合人类认识原子结构历程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道尔顿原子模型示意图

    ②卢瑟福原子模型示意图

    ③汤姆孙原子结构示意图

    A、①②⑧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5)、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从原子结构分析,钠元素和铝元素排在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6)、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开创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强调精确测量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定量研究空气成分、水的组成和等方面。
    (7)、21世纪,化学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芳纶复合材料具有广泛应用于防弹头盔、防弹衣、防刺服等军事防护装备中,你认为高强度芳纶复合材料应具备的性质是(写一条)。
  • 12、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B、相同质量的镁和氧气在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 C、对一定量的水通电,产生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氢分子和氯分子(Cl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分子
  • 13、兴趣小组想探究影响双氧水的分解因素。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水浴温度控制在21℃,二氧化锰均为0.5g,过氧化氢溶液均为5mL,三颈瓶容积为250mL。数字传感器数据绘制图象如图2、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恒压漏斗的作用是保持装置内压强一致,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B、图2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慢 C、该实验需要在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体积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水浴温度不需要相同 D、图3以10%H2O2溶液为例分析,三颈瓶内气压后来慢慢降低的原因是反应结束,放热停止,气压减小
  • 14、以下是以甲醇(CH4O)生产甲醛(CH2O)的工业流程(部分产物省略),箭头进入的是反应物,箭头出去的是生成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元素含量:CH4O>CH2O B、催化氧化中,持续缓慢通入O2 , 可以提高CH4O的利用率 C、催化氧化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O+O2__CH2O+H2O2 D、催化分解中,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 15、用如图装置研究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生成了氢气和一种铁的氧化物(其中铁、氧元素质量比为2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先加热水至沸腾,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B、装置②中,酒精喷灯可以提供高温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O__FeO+H2 D、装置③中,肥皂泡向上飘动,说明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 16、在一定条件下,有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5.0

    3.6

    1.2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5.4

    0.5

    A、甲一定是化合物 B、反应后甲的质量是3.0g C、丁可能与该反应无关 D、反应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是1:2
  • 1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氢气和液氢都能燃烧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原子不可再分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所以不能用单一的化学式表示
  • 18、臭氧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对氧气无声放电可获得臭氧,实验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甲表示的是纯净物,丙表示的是混合物 B、图2乙中的粒子均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
  • 19、没食子酸又称五倍子酸,可从五倍子等植物中获得,并用于制药,其分子结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没食子酸的化学式为C7H6O5 B、没食子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没食子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D、没食子酸是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
  • 20、钛金属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2 B、钛原子的中子数是22 C、一个钛原子的质量是47.87g D、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上一页 463 464 465 466 4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