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其实验过程如图:(1)、河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操作①的名称是;该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操作②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可以用到的试剂为。 -
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1)、从宏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组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水是由构成的。(2)、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是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与A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填元素符号)。
②钠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
-
3、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氮气。
②两个二氧化硫分子。
③标出氧化钙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2)、数字3的含义。(3)、人们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对生活场所进行杀菌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4、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 B、火上浇油 C、立竿见影 D、杯弓蛇影
-
5、NH4NO3是常见的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请完成下列计算:
XXX化肥---国际首创
净重:50kg/袋
主要成分:硝酸铵(NH4NO3)
含氮量:38%
(1)、硝酸铵由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2)、已知除主要成分硝酸铵外,其他杂质不含氮元素,经计算,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该广告属于(填“虚假”或“真实”)广告。(3)、经取样分析,该硝酸铵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仅为28%(杂质不含氮元素),某农田计划施用上述品牌的硝酸铵化肥200kg,所含氮元素质量是kg。但由于货源短缺,现改用尿素【化学式 CO(NH2)2】,为保证含氮量相当,需要kg 尿素。 -
6、
I、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乙和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甲;乙。(2)甲、乙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从微观角度解释)。(3)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4)从反应③可以推测丁物质具有的一种化学性质是:。Ⅱ、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5)操作①的名称是 ,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回答一个即可)。(6)操作②中要加入除去色素和异味。(7)操作③以后,得到的是(填“硬水”或“软水”)。 -
7、
某化学小组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还有少量淡黄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查阅资料】Ⅰ、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Ⅱ、镁条和水蒸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表面会附有白色固体。
Ⅲ、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有黑色固体生成。
【提出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①: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产生的;
猜想②: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氮气反应产生的;
猜想③: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
猜想④:淡黄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产生的;
(1)小明认为猜想③和猜想④都不合理,原因是。【实验活动一】镁条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过程:
①制取并收集氧气;
②将镁条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2)在上述步骤①中,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3)在上述步骤②中,用手触摸集气瓶外壁,感觉到温热,说明镁条燃烧(填“吸收”或“释放”)热量。实验结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实验活动二】镁条与氮气的反应
实验过程:
①制取氮气;
②将镁条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氮气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经查阅资料得知:此固体是氮化镁(Mg3N2)。
(4)工业上获取氮气的常用方法:将空气液化后再汽化。液态空气汽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N2O2(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5)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探究结论】
(6)综上分析,关于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黄色固体的猜想中,猜想(填序号)成立。【反思交流】
(7)如果用足量的镁替代红磷进行空气组成实验,实验测得氧气体积与氧气所占空气真实比例相比较会(填“偏大”或“偏小”)。 -
8、
I、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性质检验
(1)写出装置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2)装置A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4)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如何验满?。(5)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得乙炔气体。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和收集到较纯净的乙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从A-F装置中选)。(6)G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检验、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用G装置收集氢气,氢气应从(填“a”或“b”)进入G中;若将G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氢气的体积,则量筒与G装置(填“a”或“b”)连接。II、自制简易制氧机
(7)原料选择:用过氧化氢溶液比高锰酸钾更合适的原因是(写一条)。(8)组装仪器:化学小组利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如图简易制氧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a.甲瓶是气体发生装置
b.试剂 B只能是二氧化锰
c.注射器可以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
d.乙瓶可以使氧气湿润
-
9、在使用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时,你可能会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这就是臭氧。这些设备工作时产生的高压静电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臭氧常温常压下是淡蓝色的气体,少量臭氧具有消毒和净化空气的效果,这也是雨后空气清新的原因之一。臭氧层在高空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生物。但在室内,高浓度的臭氧可能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高浓度的臭氧还可能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常温常压下,臭氧的密度是空气的1.66倍,容易在办公室的下层空间聚集,因此,将打印机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很重要。(1)、臭氧的物理性质是(写出一条)。(2)、人们感觉雨后空气格外清新的原因可能是。(3)、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变化(填“物理”或“化学”),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臭氧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臭氧会在办公室上层空间聚集
b.高空中的臭氧层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危害
c.臭氧在少量时能用于消毒,在浓度较高时会使人致病
d.应尽量将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
(5)、红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生成物相同,红磷在臭氧中燃烧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 -
10、“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1)、氯化钠是由(填写微粒的符号)构成。(2)、如图所示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 属于阳离子的是。(3)、如下图所示,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②变化I﹑II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
11、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
-
1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是同种元素 C、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离子一定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13、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与微粒构成
B.物质鉴别
汞——由汞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氮气和氧气——用燃着的木条
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
C.化学与环境
D.实验安全
CO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SO2、NO2等气体会形成酸雨
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
A、A B、B C、C D、D -
14、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进入高原地区真空包装食品袋会鼓起,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增大 B、食物腐败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因为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
15、如图所示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的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燃烧生成的物质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16、“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关联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料包包裹佐料炖肉
利用了过滤的原理
B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C
用明矾净水
明矾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A、A B、B C、C D、D -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塞紧胶塞
B、检查气密性
C、滴加液体
D、称量固体
-
18、在测锑、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A、屠呦呦 B、张青莲 C、葛洪 D、侯德榜
-
19、下列标识与内容或相应位置、场所与标识不相符的是A、存放NaCl的试剂柜
B、加油站
C、氢气储气罐
D、城市居民楼道
-
20、2024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车辆尾气净化后排放 C、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 D、乘坐公交车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