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H
氢2 He
氦3 Li
锂4 Be
铍5 B
硼6 C
碳7 N
氮8 O
氧9 F
氟10 Ne
氖11 Na
钠12 Mg
镁13 Al
铝14 Si
硅15 P
磷16 S
硫17 Cl
氯18 Ar
氩19 K
钾x Ca
钙……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分析上表可发现: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 , 根据此规律,可知图中x=.(3)、许多元素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元素,缺乏钙元素易患____(填序号).A、佝偻病 B、甲状腺肿大 C、坏血病 -
2、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的石灰水.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纸张中含碳、氢两种元素.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 论
-
3、将柠檬(一种水果)切片,放入冰箱冷冻后,取出一部分放入真空冷冻环境中,留在冰箱中的柠檬片,时间久了会失去部分水分;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会变成干燥的柠檬片.用微粒的观点解释:(1)、为什么冷冻后的柠檬片还会失去水分?(2)、为什么真空冷冻环境中的柠檬片,在短时间内就会变干燥?
-
4、小明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图所示的单元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写成“Co”的原因.(1)、“Co”表示元素(填名称),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一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填“单质”或“化合物”).
-
5、根据A、B、C、D四幅元素含量(质量分数)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将图中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1)、分布在人体中的是.(2)、分布在海水中的是.(3)、分布在地壳中的是.(4)、分布在丙氨酸(C3H7O2N)中的是.
-
6、目前,科学界已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即把足球形的C60分子熔进Si60的分子中,外面的硅原子与里面的碳原子以共用电子对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B、它是一种单质 C、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600
-
7、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
8、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 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 B、Ti4+核外有26个电子 C、TiO2 中含有氧分子 D、CaTiO3属于金属氧化物
-
9、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一:.(2)、现象二:.(3)、现象三:. -
10、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1)、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图中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
①;
②;
③.
(2)、蔗糖是贮藏在某些植物(如甘蔗、甜菜等)中的糖,其化学式为C12H22O11 , 它由种元素组成,每个蔗糖分子由个原子构成. -
11、“○”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图中所示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
12、根据下列现象回答问题:
将颗粒碘放在淀粉纸上,淀粉纸变蓝;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分别滴在淀粉纸上,滴酒精的淀粉纸不变蓝,而滴碘酒的淀粉纸变蓝;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淀粉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变蓝,将带火星的火柴棒放在试管口,火柴棒复燃.
根据以上现象,可以得出关于分子的两个结论:
(1)、.(2)、. -
13、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一类有机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图中各图可以被理解为烯烃复分解反应过程的是____(填字母).A、
B、
C、
D、
-
14、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 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至少写出两点)?(1)、.(2)、.
-
15、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如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1)、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
-
16、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 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 比图1 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 和图2 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
17、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彻底就一定越好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组成或结构变了,其化学性质就变了 C、低碳经济有助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D、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
18、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19、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蔗糖放入水中消失是由于蔗糖分子分解了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的间隙增大
-
20、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其模拟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有序转变为无序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