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微观模拟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反应物中有一种是化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生成物中有两种物质 D、参加反应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
-
2、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甲: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乙:探究分子运动 C、丙:比较和的催化效果 D、丁:氧气验满
-
3、2023年5月底,国产大型飞机C919顺利完成商业首飞,C919大型客机机身材料大量使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下图为锂和铝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相关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m=3,n=8 B、图b表示铝离子,离子符号为 C、铝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D、图中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槽 B、制取氧气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在水电解实验中,若要点燃氢气,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前,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
-
5、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后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发现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出气体 C、逃离火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身前行 D、电器着火时,迅速用水灭火
-
6、下列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海水 B、冰水混合物、食盐水溶液 C、二氧化碳、液氧 D、矿泉水、二氧化锰
-
7、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A、液态酒精和酒精蒸气都有可燃性——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闻到不远处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温度改变,分子大小改变
-
8、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做助燃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完整)。(1)、从环保的角度看,该反应用于发射火箭的优点是。(2)、某次发射火箭共载燃料N2H4和助燃剂N2O4总计31.2吨,若所载的N2H4恰好和N2O4完全反应,则火箭载有N2O4多少吨?
-
9、
化学兴趣小组以“认识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水的蒸发
(1)如图是两杯等体积的水在不同温度下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已知两杯水的水温分别是20℃和50℃,则温度为20℃的水为(填序号)。
【任务二】探究水的电解
(2)兴趣小组A自制如图1所示装置,兴趣小组B则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完成探究水的组成
步骤一:检查装置气密性,用烧杯向广口瓶中加入500mL1%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导线穿过橡胶塞与自制红铜电极连接,将塑料管套在红铜电极上,上端插入橡胶塞上。塞紧胶塞,将橡胶管与50mL的注射器3连接好。
步骤二:取下注射器1,用注射器3向瓶中打气,使溶液进入塑料管中,直到刚有溶液溢出再安上注射器1:取下注射器2,进行同上操作后,安装注射器2。
步骤三:将导线与24V的学生电源相连,打开开关,大约2min后可观察到注射器1与注射器2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电源正极(填实验现象),关闭电源。
步骤四:取下注射器2,点火,推动注射器2的活塞,产生的现象是。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任务三】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
(3)电解纯水速率较慢,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如图,电解5%的NaOH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10、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1)、在流程图中X是;(2)、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不同,将液态空气分离得到氧气;(3)、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填“活泼”或“稳定”);(4)、根据流程图,写出利用氨气(NH3)制备尿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转化合成氨(NH3)的反应上。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氨的含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从合成氨含量最高的角度考虑,最理想条件是___________。(填序号)A、300℃、200大气压 B、500℃、200大气压 C、300℃、500大气压 D、500℃、500大气压
-
11、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①。(2)、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加以改进 ,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若用B装置制氧气,优点是。如果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填“a”或“b”)端进入。
-
12、化学常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1)、小明同学做了图Ⅰ的对比实验,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发现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该实验从微观角度证明了。(2)、小宋同学用图Ⅱ实验探究分子的知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小组同学讨论后,共同设计了如图Ⅲ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到(填“a”、“b”或“同时”)处的棉花团先变成红色。图Ⅲ实验装置相对于图Ⅱ实验,优点有(写出一点)。(4)、下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的是______。A、
B、
C、
D、
-
1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则带电的微观粒子一定是离子 D、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则
一定表示稀有气体的原子
-
1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B
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氧化汞受热分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A、A B、B C、C D、D -
15、2024年5月,使用了钛等多种材料的嫦娥6号开启探月之旅。钛元素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钛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其核电荷数为22 C、原子质量为47.87 D、钛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电子上
-
16、图示“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的是A、
污染瓶内试剂 B、
受热仪器破裂 C、
容易造成酒精中毒 D、
造成液体多加
-
17、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B、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防治大气污染,可以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为增加粮食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
18、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火箭发射 B、
葡萄酿酒 C、
钢铁腐蚀 D、
石蜡熔化
-
19、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
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1)、教材实验(如图1):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结论是。
(2)、改进实验:a.先在一支试管中装入部分红墨水,
b.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
c.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
现象如图2所示。小明做的实验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
如果继续完成图3实验操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 -
20、
十六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仪器和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探究
(1)写出图B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3)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结论三方面)。
验证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包括操作、现象、结论三方面)。
(二)拓展——甲烷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探究
【已知信息】
①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并产生水珠和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甲烷过多排放于空气中也会导致较严重的温室效应。
③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4)若选用G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甲烷,气体应从(填“m”或“n”)端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