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在实验室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
B、取液体药品
C、量水的体积
D、稀释浓硫酸
-
2、大自然有千变万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瓷碗摔碎 C、食醋挥发 D、铁锅生锈
-
3、
化学兴趣小组对家用某品牌发酵粉进行探究。
活动一:定性研究
(1)小明通过观察标签知道这种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为测定发酵粉溶解形成溶液的酸碱性,取少量发酵粉加适量水溶解,在室温下用pH计测得所得溶液pH为8.2,说明溶液中除、外,一定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小红对碳酸氢钠固体溶解过程温度变化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1,使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得不同质量的碳酸氢钠粉末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由图可知,碳酸氢钠固体溶于水________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活动二:定量测定
(3)小李设计了如图3装置,测定该发酵粉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已知发酵粉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小李取mg固体样品和足量稀盐酸置于装置A中,打开活塞,充分反应后,装置B增重了bg,测得装置C增重了cg。请计算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小组同学围绕实验中产生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误差进行分析,经检测装置气密性良好,产生偏小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 反应后装置中有残留的 B. 装置D中的碱石灰失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中 C. 稀盐酸不足量 D. 有少量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C吸收 活动三:拓展延伸
小林发现溶液与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和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6)猜想一:两者不反应
猜想二:两者发生反应,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反应生成和________(写化学式)。
(7)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溶液与溶液混合变浑浊,溶液与溶液混合无现象,为验证猜想二正确,请你补充实验方案:⑦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溶液,________。(实验方案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可供选用的试剂有: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实验开始就把发生装置与连接,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原因是。(3)、用A装置制取氢气时,使反应停止的便捷操作是 , 该装置的功能与装置B∼E中的(填字母)功能相同。(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H∼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性质进行探究。
根据氨气的性质,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填“K”“L”或“M”)。
-
5、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 , 含少量FeCO3)为原料制备高纯MgO,流程如图:

已知:①转化时发生的反应:H2O2+2FeSO4+H2SO4=Fe2(SO4)3+2H2O
②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pH
Fe(OH)3
Mg(OH)2
开始沉淀
1.9
9.1
完全沉淀
3.2
11.1
(1)、为了加快“溶解”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2)、写出“溶解”后所得溶液中的阳离子符号。(3)、“转化”过程中,FeSO4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FeSO4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
(4)、“调pH”时,溶液pH不宜过大。其原因除pH过大将增加氨水的使用量,还可能。(5)、“煅烧”是MgSO4与C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一种固体氧化物和两种气体氧化物,一种为温室效应的气体,另一种为形成酸雨的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T⋅f菌(见图1)是一种细菌,用T⋅f菌脱除工业废气中的一种有毒、有腐蚀性的气体—硫化氢(H2S)。其作用原理如图2所示。用这种方法处理废气大大降低了治污的成本,脱除率达到99.97%,且无废物排出。但要达到高效的关键是要保证体系内FeSO4浓度的稳定,一旦FeSO4浓度降低,T⋅f菌就会像缺少食物一样逐渐失去活性。实际应用过程发现,Fe2(SO4)3在pH=1.9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生成了铁的沉淀物—黄铵铁矾[NH4Fe3(SO4)2(OH)6],并在pH=3.2时沉淀完全,使得溶液中的总铁浓度下降,降低了对废气的吸收效率。

实验测得30℃时,不同pH环境下T⋅f菌的活性也不同。表现为FeSO4溶液转化为Fe2(SO4)3溶液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pH
0.9
1.2
1.5
1.9
2.1
2.4
2.7
3.0
FeSO4溶液转化为Fe2(SO4)3速率/(g⋅L-1⋅h-1)
4.5
5.3
6.2
6.8
7.0
6.6
6.2
5.6
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文中信息写出硫化氢的化学性质:(写其中一点即可)。(2)、在环节①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3)、净化过程中,只需要不断补充(填物质名称)使反应持续进行,同时释放的能量还能供给菌生长。(4)、黄铵铁矾[NH4Fe3(SO4)2(OH)6]的化学式中“3”表示___________的个数。A、铁元素 B、铁原子 C、铁分子(5)、用T⋅f菌脱除废气中的H2S气体的价值是(写出1点即可)。(6)、请结合文中信息,判断工业用T⋅f菌脱硫应选择的最佳pH范围是<pH<。 -
7、化学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展开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初步探究
继续探究
废液处理
(1)、实验一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得出样品是否变质的原因是。(2)、实验二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为进一步证明变质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将实验二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样品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于是得出实验结论:变质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实验结束后,经过组内交流,同学们对实验过程产生了质疑,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该措施是。(4)、同学们按照改进后的方案完成探究,并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变质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探究活动结束后,将上述三个实验所得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酚酞外)是(填化学式)。 -
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化学用语或其意义填空:(1)、磷元素;(2)、2个甲烷分子;(3)、硝酸根离子;(4)、氨水;(5)、Cu2+中数字“2”的意义。
-
9、化学学科要培养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素养,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B
鉴别CuSO4、NaOH、NaCl三种白色固体
取样于试管中,加适量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C
除去KCl中的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氯化钠杂质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过滤、再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至固体恰好完全消失
A、A B、B C、C D、D -
10、CO2会造成温室效应,少开汽车,多植树,以减少CO2对全球变暖的影响。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0 C、+4 D、+6
-
11、实验室里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均不为铜),小铭将三种金属打磨光亮后,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甲和乙表面均有铜析山,丙无变化。下列关于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乙 B、甲>铜 C、乙>铜 D、铜>丙
-
12、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使人类摆脱了严重依赖天然材料的局面。下列常见的物品中,其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陶瓷茶具 B、塑料玩具 C、铝制电线 D、纯棉衣物
-
13、厨房中现有下列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糖 B、面粉 C、食盐 D、白酒
-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鉴别软水和硬水一加食盐水观察 B、鉴别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一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C、鉴别氧气和氮气一闻气味 D、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一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
1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二氧化碳验满
C、
加入粉末状固体
D、
蒸发食盐水
-
16、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提倡乘坐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 B、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C、为了身体健康,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D、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
1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物质
方法
A
厕所清洁剂和厨房清洁剂
加入小苏打
B
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
用手摸
C
氯化钠和白糖
溶于水测pH
D
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
带火星的木条
A、A B、B C、C D、D -
18、
碳酸锂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制备。
方案一:以锂辉石精矿(主要成分为 , 其余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为原料制取碳酸锂粗产品,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碳酸锂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见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54
1.33
1.17
1.01
0.85
0.72
(1)在投入酸浸槽前,锂辉石精矿需进行粉碎研磨的预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
(2)酸浸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 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沉锂池中分离的操作类似于实验室的________(填操作名称),实验室进行该操作还需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
(5)洗涤时使用热水的原因是________;验证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往其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再向其中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已洗涤干净。
方案二:利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采用“过氧化氢+硫酸”浸出体系,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使锂离子脱出,选择性回收锂。浸出液经过除杂后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可获得粗碳酸锂。
(6)综合图2,为了抑制铁的溶解,更好实现锂的选择性浸出,该过程选择最适宜的pH范围是______(填字母)。
A. 2.5-3.0 B. 3.0-4.0 C. 5.0-6.0 (7)方案二利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制备粗碳酸锂,其显著的优点是________。(答一点)
-
19、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金属蚀刻画的制作原理、蚀刻画制作方法、废液处理等产生兴趣,开启了项目化学习之旅。
任务一:了解金属蚀刻画的制作原理
【查阅资料】金属蚀刻画所来用的材料可以是金、银、铜、不锈钢、铝等金属。在金属蚀刻过程中,使用强酸溶液或某些盐溶液作腐蚀剂从而在金属表面留下痕迹。酸液温度稍高,可以提高金属溶解的速率,缩短蚀刻时间。但酸液温度过高容易使防护的涂层或耐蚀油墨软化甚至溶解,影响蚀刻画的效果。
【分析交流】
(1)同学们通过交流认为:如果使用银板,则不能选择稀盐酸或稀硫酸作蚀刻液,原因是:。
任务二:模拟制作金属蚀刻画
【设计实验】根据制作金属蚀刻画的原理,同学们动手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进行制作。

【动手操作】
(2)实验1中,小组同学首先对铝板进行打磨,其目的是;所得铝板蚀刻画中“玫瑰花”的颜色为。
任务三:探究废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实验2中清洗后的废液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3)废液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可能含有稀盐酸。
【进行实验】
(4)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及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取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废液
红棕色固体消失
废液中含有稀盐酸
方案2: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废液中含有稀盐酸
【反思评价】
(5)方案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某同学对方案2结论的严谨性提出质疑,理由是。
【成果分享】
(7)通过探究,同学们了解了制作蚀刻画的原理及技艺,并将制作心得与其他同学进行了分享。同学们认为成功制作金属蚀刻画除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蚀刻液种类之外,还要注意控制的条件是(写1个)。
-
20、
某小组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学习。
Ⅰ.基础实验: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甲同学选用装置A制备 , 化学方程式为。欲收集一瓶干燥的 , 收集装置最好选用(填序号)。
(3)乙同学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并研究其性质,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将产生的通入E装置中,可观察到E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填化学方程式)。F中观察到气球(填“上浮”或“下沉”),说明密度比空气大。
Ⅱ.设计鱼类运输供氧箱
任务1:选供氧剂
查阅资料:过氧化钙能与反应生成和相应的碱。兴趣小组决定选择作为供氧剂。
任务2:设计装置
(4)为保证不同鱼类在运输中的存活率,需要监测水中溶氧量和温度。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图的鱼类运输供氧箱,其中微孔输氧棒的作用是;利用该装置持续供氧5分钟,从记录数据(如图)可得出水中溶氧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