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D、用润湿的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其酸碱性强弱
-
2、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冬天结出窗花
B、植物光合作用
C、干冰升华制冷
D、铁皮卷成铁桶
-
3、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和B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D是气态单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2)、氯酸钾(KClO3)粉末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物质C。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已知硫化氢(H2S)在物质C中燃烧生成物质B和二氧化硫,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请按要求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填符号)。(2)、
表示的微粒符号。 (3)、中的数字“2”含义是。(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5、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如图是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根据题目信息,写出金属镓的一条物理性质。(2)、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镓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在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
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白酒和白醋——观察颜色 B、酒精和水——闻气味 C、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D、氮气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
7、在CO、CO2、SO2三种气体中,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是氧化物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能燃烧 D、都有毒
-
8、关于下列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

②碳酸→水+二氧化碳
A、①的反应物有1种 B、①反应前后分子数量不变 C、①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D、②中所有物质都是化合物 -
9、在H2 , H2O,H2SO4 , NaOH四种物质中,都含有A、氢元素 B、两个氢原子 C、两个氢元素 D、一个氢分子
-
10、如图是五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④两种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氟化钠 B、上述五种微观粒子只涉及四种元素 C、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 D、表示的微观粒子性质较稳定的是②③⑤ -
11、构成下列物质的粒子与构成C60的粒子类型相同的是A、氮气 B、金 C、矿泉水 D、氯化钠
-
12、物质分类是一种化学观念,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水:H2O B、氨气:NH3 C、高锰酸钾:KMnO4 D、硫酸铜:CuSO4
-
13、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汞、二氧化碳 B、四氧化三铁、高锰酸钾 C、氢气、矿泉水 D、铜、冰水共存物
-
14、在化学实验操作中,要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实验剩余试剂放回原瓶 B、直接用手接触试剂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
15、如图是铁丝和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2)、两个实验共同的实验现象是:。 -
16、现代化学(1)、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技术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2)、绿色化学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的方向发展。
-
17、思维模型的构建能促进深度学习,如图甲是小金同学对解决“装置气密性检查”类问题构建的思维模型:

(1)、检查图乙装置气密性:①按图连接好装置;②关闭弹簧夹;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④继续注入少量水,如果观察到 , 就证明装置气密性好。(2)、上述实验操作③属于图甲思维模型中的环节。(3)、如图丙、丁装置,对应操作及现象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用手紧贴丙装置的试管外壁,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将丙装置的试管浸入冰水里,烧杯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C、向外拉丁装置的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 D、向里推丁装置的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内无明显变化 -
18、实验室常用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图像中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
-
19、元素符号“Hg”不能表示A、汞元素 B、1个汞原子 C、汞分子 D、汞这种物质
-
20、在“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观察蜡烛颜色 B、用小刀切石蜡 C、石蜡受热熔化 D、蜡烛燃烧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