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生产工艺(或方法)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五粮”酿酒 B、纺纱织布 C、高炉炼铁 D、明矾净水
  • 2、某兴趣小组同学将100g氢氧化钠溶液分五次加入到139.6g硫酸铜溶液中,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质量/g

    4.9

    9.8

    m

    19.6

    19.6

    (1)、表格中m的值为
    (2)、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3、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燃料燃烧时产生了热量,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获得能量呢?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是一种白色块状固体。

    氯化镁溶液呈弱酸性

    【进行实验】

       

    (1)实验中,触摸试管外壁都有发热现象,说明甲,乙试管中的反应均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拓展探究】

    (2)反应结束后,甲试管中有固体剩余,乙试管中无固体剩余。小丽提出问题:试管中的剩余溶液含有哪些溶质?大家经过讨论,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明取少量甲试管中的上层清液,

    逐滴加入

    产生白色沉淀

    甲试管中溶液含有氢氧化钙

    小红取少量乙试管中的溶液,逐滴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先无明显现象,

    后产生白色沉淀

    乙试管中溶液含有

    【交流讨论】

    (3)同学们提出:为什么小红在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其原因是
  • 4、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某些气体。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可选择的制取装置为 , 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经查阅资料,Na2O2(过氧化钠)通常情况下为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小明在实验室用Na2O2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选择了B而没有选择C,你认为他选择的理由是 ,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进气端应选择端(用“b”或“c”填空)。
  • 5、中国航天工业飞速发展,金属钛常被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如图是以钛铁矿为主要原料冶炼金属钛的生产工艺流程:

       

    已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2)、钛铁矿溶浸在浓硫酸中发生反应:FeTiO3+2H2SO4(浓)=TiOSO4+FeSO4+2H2O,反应前需将钛铁矿粉碎的目的是
    (3)、溶液Ⅱ的主要溶质为TiOSO4 , 加热时和水发生反应,经过滤得到H2TiO3。写出化学方程式:
    (4)、TiO2、Cl2和焦炭发生反应TiO2+2C+2Cl2__TiCl4+2X , X的化学式为
  •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分解产物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因为草木灰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和碳酸氢铵混合使用,在密闭的大棚内放置碳酸氢铵和稀盐酸,两者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生成的氯化铵又可以作为氮肥再次使用。

    (1)、植物叶色淡黄,生长不茂盛,(填“需要”或“不需要”)使用碳酸氢铵。
    (2)、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写一条即可)。
    (3)、碳酸氢铵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关于使用碳酸氢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时易分解 B、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该注意防潮防晒 C、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氨气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
  • 7、如图所示为探究微粒性质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过程如下:

       

    (1)、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重新接入该装置,打开弹簧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试管内此时观察到试管内湿润的酚酞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氨水的性质是(写出其中的一点即可),微粒的性质是
    (2)、马上将装置下端试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选填“左侧”或“右侧”)试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率加快,说明温度对微粒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影响。
    (3)、拆除装置前,向装置内注入(填化学式)防止氨气逸散。
  •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C微粒的化学符号是
    (2)、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与图1中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3)、2021年2月27日,“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在我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月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氦-3(氦-3是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1中的(填序号)。
    (4)、硒是人体必需的(选填“微量”或“常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图1中E为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与图2中(填元素名称)的化学性质相似。
  • 9、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甲、乙、丙、丁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②若丙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③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一定有碱        ④若丙为CuSO4 , 则甲可能为CuO、Cu(OH)2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1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t1℃时,将10g丙物质溶于50g水中,得到60g溶液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甲>丙 D、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 11、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观察颜色,黑色的是木炭粉

    B

    提纯粗盐(含少量泥沙)

    将粗盐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

    验证Mg、Fe、Cu活动性顺序

    将镁条分别插入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溶液中

    A、A B、B C、C D、D
  • 12、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Zn和Fe的

    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空气是燃烧

    的必要条件

    C.探究温度对分子

    运动速率的影响

    D.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

    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A、A B、B C、C D、D
  • 13、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生活

    ①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查找泄漏点

    ②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保证室内通风

    ①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

    ②厨房里可以用食盐清除水垢

    C.化学与农业

    D.化学与健康

    ①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②波尔多液不可用铁制容器存放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②霉变的大米煮熟后可以食用

    A、A B、B C、C D、D
  • 14、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有白烟产生 B、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棕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 15、经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 16、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小文同学用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的系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取用药品 B、   添加药品 C、   加热药品 D、   滴加碱液
  • 1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A、熟石灰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C、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D、浓硫酸有脱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 18、某兴趣小组对石灰石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取26g样品放入烧杯中,将225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3次加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数据如表所示。请计算:

    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75

    75

    75

    产生气体的质量/g

    3.3

    3.3

    2.2

    (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g。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 19、实验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完质量守恒定律后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了科学实验探究。

    (1)、兴趣小组用A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2)、兴趣小组用C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时,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 , 通过上述实验,同学们得出结论: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装置中进行。
    (3)、兴趣小组用D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产物中有少量淡黄色物质,于是小组同学就淡黄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展开了进一步探究:

    【查阅资料】

    I.查阅镁的化合物的相关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MgO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II.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III.氧化镁难溶于水。

    【提出猜想】同学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Mg3N2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淡黄色固体为氮化镁。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数目       ④原子质量       ⑤元素种类       ⑥元素化合价

  • 20、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供硫燃烧使用,最合适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
    (3)、若实验室用AD装置组合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用F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其验满方法是
上一页 896 897 898 899 9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