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粒子:①分子②原子③离子④原子核⑤质子⑥中子⑦电子,对外不显电性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⑤⑥⑦ D、①②⑥
  • 2、掌握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B、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Mg+2:"+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 3、有一瓶无色气体,要检验是何种气体,小明认为可能是氢气。就小明提出的“可能是氢气”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收集证据 C、建立假设 D、获得结论
  • 4、培养良好的实验品质对学好化学很重要。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为减少麻烦不经实验操作而识记实验步骤和结果 B、当个人实验数据和别人的不一致时相信成绩好的同学的数据 C、为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D、实验废液应进行回收处理
  • 5、向烧杯中的水中加入少量品红,会发现品红逐渐扩散,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为红色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品红分子运动,水分子不运动 B、水分子的作用是使品红向周围扩散 C、品红分子用肉眼看得见 D、没有水分子的作用,品红分子就不会运动
  • 6、以下家庭食品的制作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制作蒜泥 B、冰箱制冰 C、制作酵发馒头 D、萝卜切条
  • 7、同学们需要制取氧气进行氧气性质的探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足量的高锰酸钾开展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二氧化锰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若制取4.8g氧气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 8、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取一段镁条(实验前需)和一个陶土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陶土网,在陶土网上方点燃镁条,观察到 , 燃烧结束后将所得的物质与陶土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发现质量减轻,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2)、实验二:探究燃烧条件。现有如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氧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氧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需要接触氧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能证明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实验三:实验现象为 , 灭火原理是
    (4)、上述三个实验均涉及化学反应,请写出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
  • 9、CaCl22H2O(二水合氯化钙)可用于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工业上生产CaCl22H2O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2)、粉碎机和搅拌器的作用是
    (3)、加入足量的物质X是
    (4)、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过滤器中蒸发得到CaCl22H2OCaCl22H2O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1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②
    (2)、写出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装置。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的发生装置是 , 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的体积,则气体应从(填“a”或“b”)进入F中。
  •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 12、近几年我国的火箭发射事业飞速发展,火箭的推进剂也在更新换代。高氯酸铵(NH4ClO4)是火箭推进剂之一,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产生巨大的冲力,其反应后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N2 B、O2 C、Cl2 D、CO2
  • 13、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三种不同的分子 B、图示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没有单质参加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14、水杨酸(C7H6O3)是一种脂溶性的有机酸,可用作消毒防腐剂和食品防腐剂。对水杨酸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它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它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 15、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3)也可用于制取氧气,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包括
    A、1 B、2 C、+1 D、+5
  • 16、镍主要用于不锈钢、电镀、新能源电池等方面。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镍原子的质子数为28 B、镍原子易失电子 C、它属于非金属元素 D、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 17、下列含有氧气的物质是
    A、H2O2 B、CO2 C、沸水 D、空气
  • 18、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19、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Al B、KCl C、CO2 D、石墨
  • 20、

    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围绕“碳中和”的一系列内容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   分析“碳中和”的思路

    【分析讨论】

    (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 , 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种思路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种思路是

    任务二   探究“海洋固碳”原理

    【查阅资料】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聚集地。据测算,地球上每年使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35%被海洋中的海水、浮游植物、藻类生物等吸收。

    【分析讨论】

    (2)同学们结合生物学知识,认为藻类生物与浮游植物一样,都是通过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这一方法属于“生物固碳”。

    【作出猜想】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原理是水溶解了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对猜想进行验证。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软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用橡胶塞塞紧瓶口


    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原理是水溶解了二氧化碳

    ②用注射器盛装100mL水,将针头扎过橡胶塞,并将水全部推入瓶中,振荡

    软塑料瓶先变硬,振荡后恢复原状

    ③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液体变浑浊

    【反思评价】

    (3)小林认为上述实验不能得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原理是水溶解了二氧化碳”的实验结论,因为

    任务三   了解“人工固碳”技术

    【查阅资料】“人工固碳”就是用各种手段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储存或者利用。

    【方法一】将捕捉的二氧化碳压缩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田或深海进行封存。

    (4)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被“压缩”后“封存”,这是因为

    【方法二】

    (5)小张同学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简易CO2捕捉器,此方法中采用“喷雾”的优点是

    【方法三】CO2的转化: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二甲醚C2H6O的途径如下:

    CO2CH4OC2H6O

    (6)反应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单质为(填化学式)。

    【成果分享】通过项目式学习,同学们了解了“碳中和”的思路、原理和方法。

上一页 870 871 872 873 8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