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M元素的单质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该原子有个电子层,X的值是 ,(2)、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A、
B、
C、
D、
-
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可以用铁丝代替红磷做此实验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
3、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2中得到H2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的 D、可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
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D、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5、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
-
6、由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于2024年4月15日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研制液氦温度4.2K(零下269摄氏度)千瓦级、超流氦温度2K(零下271摄氏度)百瓦级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的能力。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氦属于金属元素 B、氦的元素符号是He C、氦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3g D、氦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
7、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C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
8、“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如图是几种分子的模型,请由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B、氢气由2个氢原子构成 C、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二个氧元素组成 D、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
9、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主题“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变革)。国家水利部明确今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 B、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
10、化学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微粒变大;温度降低,微粒变小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 D、电解水——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
1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B、二氧化碳可以导致温室效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
12、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香水挥发 C、冰雪融化 D、铁丝弯曲
-
13、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2)、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氢氧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若按正确方法操作,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侧,此时应该。A、减少砝码 B、调节平衡螺母 C、减少氢氧化钠 D、增加氢氧化钠
(3)、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配制好的溶液装瓶存放,在细口瓶上写上标签内容,从微观角度看,该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用微粒符号表示)。(5)、若正确称量氢氧化钠,配制该溶液过程中,会导致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填序号)。A、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溅出 B、量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C、砝码缺角 D、量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
14、实验室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溶解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请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的质量
180
200
210
M
(1)、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发现溶解硝酸钾时,烧杯外壁有小水珠形成,说明硝酸钾溶于水后溶液温度。(2)、实验2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结果)。(3)、现将实验2中的溶液稀释成2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g。(4)、请判断实验2中硝酸钾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5)、实验4中M的数值是。(6)、若要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通过的方法(填一种即可)。 -
15、
水是生命之源,某实践小组进行了如下有关水的实验。
Ⅰ、水的净化探究

(1)仪器a的名称是。
(2)操作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若液体M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写一条)。
(3)用实验1中净化后的水通过实验2制取蒸馏水,蒸馏水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4)实践小组开展“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实践活动。

①水质检测:TDS值与水质纯度的关系如图1。某水样的TDS值如图2,其水质纯度为。(填“高”、“较高”、“一般”、“会结水垢”)
②小组同学设计了图3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小卵石和细沙在自制净水器中的位置(填填“能”或“不能”)颠倒,活性炭的作用是。
Ⅱ、水的组成探究
(5)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1785年,拉瓦锡在高温的条件下,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反应,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模拟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①在图4所示实验中,加热水时候,应使用酒精灯的加热。
②图5是同学们设计的创新实验。由图5可知V(a):V(b)=2:1,导线a端连接的是电源极(填“正”或“负”),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请写出该实验的符号表达式 , 此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
1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填“是”或“否”),依据是。若表示He-3原子,3为相对原子质量,则对应图1中的(填a或b)。(2)、图2中①~④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模型图。由离子构成的是图(填序号,下同),可以表示铁原子的是图 , 表示单质的是。(3)、如图是几个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a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m的值为 , 上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填序号);
②图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用化学符号表示)。
(4)、如图是半导体材料发展史和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至四代材料中,含有非金属元素共种;
②下列有关硅与锗的分析正确的是(填字母);
A、分别位列不同周期
B、原子最外层均有4个电子
C、两者化学性质相似
③是5G基站微波射频器的“核芯”材料,其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则氮化镓化学式为。
-
17、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1)、若用“〇”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2H2O”所表示意义的是______(填字母)。A、
B、
C、
(2)、ClO2是一种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制取ClO2的新方法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②上述四种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③Cl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不用写出计算过程)。
-
18、2024年5月3日,“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推进剂采用液氢和液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发射时,液氢和液氧反应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推进剂中的液氢是火箭的燃料,液氧能够支持液氢燃烧 C、氢气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氧气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D、液氢和液氧反应生成的产物是水,因此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
1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FeSO4溶液为浅绿色、ZnSO4溶液为无色
两种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
B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钢轨连接处应留有空隙
升温金属原子的体积增大
D
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一般速率较快
反应时大量的分子或离子同时直接接触
A、A B、B C、C D、D -
20、“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定是分子 C、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具有均一、稳定特征的液体一定是溶液